书城科普守护家园
11157600000030

第30章 论乡镇文化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职责

陈 宏*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辽阔的幅员内不仅有大量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十分珍贵、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12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2005年,文化部还召开了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2006年初,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在北京隆重举行。这一系列举措和活动,有力地推进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引起了公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强烈关注和热情参与,同时也赋予广大乡镇文化员重大、全新的历史使命和工作职责。充分发挥最基层文化工作者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积极作用,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热心人和战斗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农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原生地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产生活紧密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场所,是人类思想与实践活动的成果,体现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国是一个从农耕社会逐步发展起来的国家,广大农村是我国人群主要的聚居地和生产生活的场所。在漫长的社会进程中,人们创造了众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人类活动有关,因此我国的绝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存在于乡村民间,分布在广大的农村。农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的原生地。就以笔者所处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径山镇为例,有距今五千年的良渚文化遗存,有江南十刹之首的径山禅寺,更有许多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如“径山茶会”、“长乐草龙”、“双溪白神会”、“潘板敲鼓亭”等。这些与人们生产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文化遗产,也对这一社区群众的思想、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形成了一地特有的人文特质。

然而,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很多文化名城、街区、村镇的格局、环境、历史风貌等遭到严重破坏,古城古镇、古村落不断消失。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现代传媒的冲击下,传统文化面临灭顶灾难,传统节日氛围越来越淡薄,情人节、圣诞节等西方洋节越来越盛行。许多民间老艺人年事已高,随时有可能带着自己的绝技绝招离开人间。珍贵实物和民间资料流失严重,有的民间艺术项目遭到破坏性开发。加强我国民族传统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守护精神家园,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已成为维护国家主权的重要方面和迫切需要。推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发展刻不容缓。

二、文化员应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线的战斗员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守护精神家园人人有责。而文化工作者更是责无旁贷,作为工作在农村最基层的文化站工作人员,责任重大,使命重大,义不容辞,应当成为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线的战斗员,为守护精神家园做出不懈努力。

1.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文化员的应尽责任。乡镇文化员是最基层的文化工作者,是党的文化方针政策的具体贯彻者、执行者;是开展文体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辅导者;是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保护者。当前,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制定了保护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全国各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正在兴起,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成为文化工作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农村,面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艰巨的任务,文化站应当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方针政策,宣传和动员广大农村群众增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觉性,制定保护规划,在新农村建设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系上,积极当好参谋,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恪尽职守,不计名利,鞠躬尽瘁,不辱使命。

2.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由文化员所处的环境决定的。我国的大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分布在农村,如面临消失的民俗遗风、老艺人等。乡镇文化员离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最近,对这些地方最熟悉,又是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管理者。搜集、挖掘、培育、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是文化员的分内事。如果乡镇文化员不去组织和参加保护工作,那么这个乡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将一事无成。这几年来,笔者作为镇文化站站长,对全镇的民间文化资源做了深入的搜集、挖掘和培育工作,如花了10年时间搜集了70年前有关“双溪十景”的民间书籍《晚窗余韵钞略》,丰富了当地文化资源。

3.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由文化员的工作目的所决定的。乡镇文化站承担着丰富活跃当地群众文化生活,改善当地人文环境,增强广大村民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觉性,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和目的。实践证明,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继承和弘扬工作,对实现上述任务和目的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开展民间艺术活动是丰富村民文化生活的有效途径。其次,挖掘整理当地民间文化,有利于增强村民的文化认同感。如杭州市余杭区五常每年端午节村民自发举行龙舟活动,参与者上千,观看者上万,成为当地村民一大文化节日。该区径山镇是茶圣陆羽品茗、著《茶经》之地,连续5年每年举办“中国茶圣节”,通过弘扬茶圣陆羽的人文精神,促进当地种茶业的发展,推动了和谐社会的建设。

三、乡镇文化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着力点

无论是从农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原生地,还是乡镇文化员的工作任务,都说明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是文化员的神圣职责。那么,文化员如何做好这项工作呢?笔者认为,当前应当从以下六个方面着力:

1.要提高认识,领会概念。认识决定工作态度。乡镇文化员首先要充分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认真学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公约》,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关于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文件精神。树立高度的工作责任感,把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为光荣使命,积极投身于保护工作的实践之中。目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任务艰巨,困难不少,缺乏人力、物力、财力和技能。所以,文化员要有奉献精神,要吃苦耐劳,要有事业心和责任感。同时要加强学习,领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学会科学认定,掌握分类方法,提高保护工作的业务水平。

2.要加大宣传,发动群众。在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广大群众而言还是一个新名字,许多人不了解其中的内涵。因此,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必须宣传先行,而且要宣传到位。乡镇文化员要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宣传员,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长,运用各种宣传阵地、宣传工具,以通俗易懂的形式,结合当地实际,广泛开展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宣传工作做得好,发动工作就到位,这样就会产生无穷的力量,那就会变一人做保护工作为几千几万人做此项工作。

3.要深入实际,开展普查。要积极贯彻执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深入当地实际,扎扎实实地做好保护工作。首先要深入基层,通过召开座谈会等,做好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普查工作,全面掌握本地现存的资源状况,分类建立当地乡镇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档案。对重要的、有极高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重点整理,先报当地政府列为重点保护项目,然后逐级申报,争取上级文化部门重视。笔者在文化站工作近30年中一直注意搜集当地民间故事和歌谣,共搜集民间故事100多个,民间歌谣70多首。

4.要培育传人,建立队伍。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与培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保护的核心工作。充分发挥民间艺人在传承发展民族民间文化方面的积极作用,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乡镇文化员要对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和民间艺人进行一次调查登记,对重点的、重要的项目传承人要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如对年事已高的传承人要突击进行抢救录音、记录,并帮助其选定新的传承人。同时要挖掘、恢复、培育民间艺术队伍,使地方传统民间表演艺术和传统节庆活动得以薪火传承。我们径山镇已经建立了山涧文学社、故事协会、腰鼓队、舞狮舞龙队、少儿茶艺队等民间艺术队伍。

5.要积累成果,进行展示。要把普查和挖掘的成果及时进行整理,以保存成果,扩大宣传。这几年来,我们将全镇范围内搜集的民间文学、民间歌谣等进行整理,汇编成书,接连汇编出版了《径山茶》、《径山的中日文化交流》、《径山镇民间艺术资源》等,并广泛搜集了当地的民间美术、民间工艺等进行展示。

6.要抓好活动,弘扬特色。开展民族民间艺术特色文化活动,是传承、弘扬民族民间文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培育文化名镇、建设和谐文化的有效措施。要充分利用农闲、节日和集市,积极组织开发具有民族传统和地方特色的剪纸、绘画、陶瓷、泥塑、雕刻、编织等民间工艺项目,戏曲、杂技、花灯、龙舟、舞狮舞龙等民间艺术和民俗表演项目,开展特色文化活动,发展生态游、农家乐等民俗旅游活动,举行具有地方特色、群众喜爱的传统庙会活动。径山镇是茶乡,是禅茶文化的摇篮,日本茶道之源,禅茶文化博大精深,因此,这些年我们积极开展茶文化活动,有“径山百人茶艺表演队”、“径山禅茶鼓乐表演队”等表演活动,这些活动通过每年的“径山茶会”进行展示,弘扬了地方文化,推动了当地茶产业和旅游业的发展。

乡镇文化站的文化员肩负着保护、发展地方文化的历史使命,保护好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任务艰巨而光荣。只有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热心人,才能更好地保护本区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本乡镇的文化更显鲜明特色,更显文化力,更有品位,更具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