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洪昭光:我眼里的健康人生
11155600000024

第24章 英年早逝错错错

一些中年精英,不能把握工作与休息的平衡,浮躁、急躁、烦躁,不分日夜,连续工作,苦干蛮干,英年早逝,这都是对健康无知。北京某高科技园区,科技人员死亡的平均年龄不足53岁,真应该好好学习心脏的工作方法。一位副主任医师,为参加全国性会议赶写3篇论文,连续工作72小时不休息,发现时已猝死在办公桌上。一些拥有金山银山的企业家,正当英年,已“无可奈何花落去”,真令人扼腕痛惜。

古人说:“师法自然”,“大道至简”。愿我们的中年白领精英过上绿色健康生活,使生命之树永远常青。

从去年年初到现在,不断有教授、学者和商界精英猝然辞世,他们的年龄都在35~60岁之间,英年早逝是这个社会的“痛中之痛”已成为当今的流行病。这种病一错是自己流血,二错是亲人流泪,三错是国家人才浪费。

心灵平静了,心理就平衡,生理就稳定,病理就不发生,即使发生了,也能很快重新平衡。

大自然是人类慈爱的母亲,人类是自然的儿女,儿女顺应母亲,天人合一,生命才能生生不息。

一个人如果善待生命,生命就如同春花秋月一样有着美妙如歌的韵律——自然发生,自然凋亡,无病无痛,无疾而终,百岁以后安然离去在睡梦中。

人生什么最珍贵呢?1400年前101岁的唐代名医、药王孙思邈说:“五福寿为最。”怎样得寿呢?公认的最佳方法就是心灵养生——一颗禅心。平和心态,爱心常在。孔子说:仁者寿。就是气以宽厚者寿,言以简默者寿,质以慈良者寿。一个人淡泊明志,就能宁静致远;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林则徐喜欢的对联是:读书静坐,各得半日;清风明月,不用一钱。在达观宁静的心境下,人体自身的免疫力、代偿力、康复力得到最佳组合,各项机能阴阳平衡,和谐运行,精、气、神、形达到最佳境界,心境如“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一样的明澈。研究表明:积极乐观的心态对全身抵抗力的调动、整合和增强有着超乎人们想象的巨大力量,它能使体力体能增强,能力大幅提高,疲劳焦虑消失,炎症减轻,癌症疫愈。美国运动员阿姆斯特朗身患癌症,手术化疗后还获得6次环法自行车赛世界冠军;还有许多抗癌明星近乎不可思议的故事都说明了这一点:一个好的心态就是大自然恩赐你的最好的健康法宝。所以,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说:病人的本能就是病人的医生,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西方谚语“人生如航海”,民间俗话“平安就是福”,都是寓意人生坎坷,山高路险,要像如临深渊、如履薄冰那样地关爱自己。

漫漫人生路,处处危险多。在人生的棋盘上,只要有一点失误,哪怕是小小的失误,就可能使你满盘皆输,好像“泰坦尼克号”,一瞬间,庞然大物葬身海底,一生心血化为乌有。

世界上第一例有病历确诊、有尸解证实的冠心病猝死病人是英国著名外科医生亨特,只因一次学术争论,一代名医,一怒之下,一命呜呼。我们收治过一位23岁青年,好胜心切,在一次吸烟竞赛中勇夺冠军,30分钟后突发急性心梗,几乎丧命。一位42岁的副教授为赶论文发表,3天3夜未出实验室,发现时已死在实验桌上。有位加籍华裔教育专家,先后回国100余次,工作全力以赴,废寝忘食,结果不幸猝死在连续奔波的旅途中。

细想想,工作是永远做不完的,事情是永远没有完美的,目标是永远没有尽头的,因此凡事一定要有度,量力而行,适可而止。出力出汗不出血,拼脑拼劲不拼命。不然,一走极端,物极必反。

中年男人最大的渴望是爱名爱利爱攀比,最大的不懂是不懂爱健康,不懂爱家人,不懂爱自己,结果一不慎成千古恨,再悔恨已百年身。自己死了,倒是简单,但是家庭破灭,配偶首当其冲;儿女丧父,心灵遭受重创;白发人送黑发人,痛彻肺腑。人生三大悲苦:幼年丧父、中年丧偶、晚年丧子竟集于一身,呜呼!小失误竟铸成终身痛苦,何苦!何苦!

过去说:健康是你自己的,只说对了一半。准确地说应当是:健康是属于你和爱你的人的。你的去世,个人损失只是“冰山一角”,冰山的90%都在水下看不见,你的去世至少造成对10个最亲近的人的直接伤害,对几十个亲友的间接伤害,还有无法估计的事业损失。越爱你的人受害越大,真正的“亲者痛”啊。面对这种“痛中之痛”,人们岂能无动于衷!

失去了健康,错错错;失去了生命,痛痛痛。

英年早逝谁之过?个人对健康、生命的漠视和糊涂是主要原因,但社会因素也不可忽视。男人四十,十面埋伏。在一个转型期的社会,物欲日盛,急功近利,人们思想浮躁,心情烦躁,工作急躁,整个社会处于阴虚阳亢的状态,反映到人的生物体内,必然导致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功能失调,造成一系列亚健康和生活方式疾病。

中年压力,原因不同。有因重任在肩,出于高度责任心的;有因学术研究,出于执著事业心的;有因利益驱动,出于利欲熏心的;还有纯因病于无知死于无心的。但不管原因为何,结局都一样:失去了健康,错错错;失去了生命,痛痛痛。

在这阴虚阳亢的社会状态中,一定要记住一位哲学家的谆谆教导:少做多活是多做,多做少活是少做。横批是:实话实说。其实上世纪50年代一句最普通的话“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已包含着最朴素深刻的真理,正如一位伟人所说的:战争中,首先要学会保存自己,才能更好地消灭敌人。列宁曾说过:“谁不会休息,谁就不会工作。”怪经)里有句精辟的话:“赢得了世界,却失去了自己。”按理说,这妇孺皆知的简单道理,白领精英们能不知道吗?但人性的弱点“知道,做不到”,“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就恰恰突出表现在对待健康上。在物欲的诱惑下或“虚火”的驱使下,尤其如此。

面对社会的“虚火”怎么办呢?想想白居易的故事也许是一剂清凉药。当年白居易任杭州太守时曾请教一位高僧关于“佛的真谪”是什么。高僧说,就8个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说:“这不太简单了吗?连3岁孩子都知道。”高僧说:“是的,3岁孩子知道,但80岁老人做不到。”一语道破了古今中外人性的根本弱点:知与行脱节。闻道者百人之众,悟道者仅约五十,行道者只寥寥数人而已。知,信,行,落差之大道出了英年早逝的本质原因:“知道,做不到。”11次获得兵乓球世界冠军的张怡宁说:“最大的对手是自己,只要能战胜自己,真正的对手就不多了。”同样道理,中年人健康的最大对手也是自己,只要能战胜自己的弱点,真正做到科学工作,科学生活,那么,疾病就很难侵犯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