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男人40健康枕边书
11152400000108

第108章 生气是自己虐待自己

大凡生气的原因,一般是他人或他人做错的事。因此,德国哲学家康德概括出了生气的本质:“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

(1)何为生气

什么是生气,生气其实就是一个人认为某种事物或现象违背了他内心的准则或信念时,产生的一种情绪反应。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信念系统和价值观,一旦别人或自己的一些行为违背了这些标准,我们就会不高兴,就会生气。

容易生气的人,往往是因为他对事物的看法比较偏激,要求比较高。

有时可能别人根本没有做错什么,只是没有符合他的要求,达不到他的标准而已。

所以说,生气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选择,是否生气全在于你愿不愿意。别人是否惹了你,都是由你自己来判断,所以生气也是由你自己来选择的。

(2)生气的危害

生气有损健康,这一点相信所有的人都能够认识到。生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伤肝

《黄帝内经》中说:“怒伤肝。”肝脏不仅具有分泌胆汁,调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新陈代谢的功能,还具有解毒造血的功能。因生气而伤肝,对健康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

②危害皮肤人在生气时,大脑神经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引起皮肤神经末梢紧张、毛细血管收缩、血液流动缓慢,从而造成对皮肤的供氧量减少,皮肤会出现程度不同的紫色。

③伤脑

在气愤至极时,可使得大脑思维突破常规,往往会做出鲁莽或过激的举动,而反常举动又会对大脑中枢产生恶劣的刺激,严重时会导致脑溢血。

④伤心

生气会导致心跳加快,而气愤至极时容易出现心慌、气短、胸闷等异常表现,甚至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塞。

生气的危害不只这些,生气还会伤胃、伤肾、伤肺等。可以说,生气对身体的任何器官都是没有好处的。

(3)修身养性,减少生气

既然生气是拿别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且对身体有百害而无一利,那么如何才能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尽量减少生气呢?

①“戒”字当先遇到烦心事时“戒”字当先,戒除恼怒是最好的心理措施。当然,这需要培养个人的道德修养和情操,将“温、良、恭、俭、让”视为人际交往的准则,遇事冷静,待人宽厚,就能适当克制自己的情绪。

②想得通,想得开凡事应该想得远一点,想得开一点,不要对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斤斤计较、耿耿于怀。当心胸宽广时,自然不会为小事生气。

③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为何只留意别人的缺点,为何对别人的缺点而大发雷霆呢?要想不轻易生气,就不要顽固坚守自己的见解,学会欣赏别人的观点和看法,不要太追求完美,自然就会让生活过得轻松愉快。

④转移注意力当自己心情烦躁,别人无法达到自己的要求时,可将自己的注意力从消极方面转移到积极、有意义的方面来,心情自然就会豁然开朗。

健康课堂

尽量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将“责己严,待人宽”作为处世法则,遇事冷静,待人宽厚,并能够克制住自己的情绪。这不仅能够阻止自己生气,实际上也提高了自己的内在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