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寻常禅
11151600000019

第19章 做人要圆,变通行事

圆的压力最小,圆的张力最大,圆的可塑性最强。做人要圆,能屈能伸,能进能退,懂得变通,方可拥有游刃有余的人生。

正所谓:变才有生命;变才有魅力。做人也要讲究变通,为人处世圆滑会让你的生活更融洽。

一个失意者求教于一位禅师:“在这个世界上,那么多人取得了成功,而我为何总是失败呢?”

“失败必有失败的原因。”禅师说。

失意者想了想,说道:“比如,我弹的琴曾受到一位名师的赞赏,他曾夸奖我一首曲子的第二节弹得特别好。于是我放弃其他章节的弹奏,将第二节弹得熟练极了。可是,演奏会上,我尽管将这一节反复弹奏了三十遍,也没有受到大家赞赏,人们反而纷纷厌烦得离席而去。又比如,我的女友以前最爱听‘我爱你’三个字,于是我便每天说给她听,三年以后,她不仅再也不想听这三个字了,而且说我是个笨蛋,转身离我而去。后来我当了一名厨师,听说有个头面人物爱吃鸭肉,于是我给他做了一桌鸭肉席。结果,我被老板撵了出去……”

禅师笑道:“天有风云雨雪,地有山河草木;时有春夏秋冬,人有男女老幼;情有喜怒哀乐,事有成败得失;音有抑扬顿挫,气有升降沉浮……这些大千世界的千变万化,构成了它恒久的魅力。变,才有生命;变,才有魅力。你反复弹奏一个曲调,没有变化,人们怎不生厌?人们最爱听的话,假如你几年不变,反复诉说,人们怎不厌烦?即使再爱吃鸭肉的人,一桌鸭肉席,岂不让他倒了胃口?”

生活中,许多人的失败不在于没有技术和能力,而在于过于死板拘泥,不知变通,或者满足现状,不思进取。

人心叵测,人际复杂,老实本身没有错,但过于死板就不好了。同样,过度地坚持,也会把自己逼上绝路。

徐文远是名门之后,他幼年跟随父亲被抓到了长安,那时候生活十分困难,难以自给。他勤奋好学,通读经书,后来官居隋朝的国子博士,越王杨侗还请他担任祭酒一职。隋朝末年,洛阳一带发生了饥荒,徐文远只好外出打柴维持生计,凑巧碰上李密,于是被李密请进了自己的军队。李密曾是徐文远的学生,他请徐文远坐在朝南的上座,自己则率领手下兵士向他参拜行礼,请求他为自己效力。徐文远对李密说:“如果将军你决心效仿伊尹、霍光,在危险之际辅佐皇室,那我虽然年迈,仍然希望能为你尽心尽力。但如果你要学王莽、董卓,在皇室遭遇危难的时刻,趁机篡位夺权,那我这个年迈体衰之人就不能帮你什么了。”李密答谢说:“我敬听您的教诲。”

后来李密战败,徐文远归属了王世充。王世充也曾是徐文远的学生,他见到徐文远十分高兴,赐给他锦衣玉食。徐文远每次见到王世充,总要十分谦恭地对他行礼。有人问他:“听说您对李密十分倨傲,但却对王世充恭敬万分,这是为什么呢?”

徐文远回答说:“李密是个谦谦君子,所以像郦生对待刘邦那样用狂傲的方式对待他,他也能够接受;王世充却是个阴险小人,即使是老朋友也可能会被他杀死,所以我必须小心谨慎地与他相处。我查看时机而采取相应的对策,难道不应该如此吗?”等到王世充也归顺唐朝后,徐文远又被任命为国子博士,很受唐太宗李世民的重用。

徐文远之所以能在五代隋唐之际的乱世保全自己,屡被重用,就是因为他针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应对之法,知道见什么人“该上什么菜”,懂得灵活处世。就像孔子教育他的学生那样。

孔子门下弟子众多,他教育这些弟子从来不用一刀切的办法。有一次,子路问孔子:“做事要三思而后行,对吗?”孔子说:“对。”过了两天,冉有又问孔子:“做事要三思而后行,对吗?”孔子说:“考虑两遍就行了,不用三思。”别人听了孔子对弟子的两种解释,就问:“您怎么对弟子的教育不一样呢?”孔子说:“子路为人鲁莽,所以我让他做事三思;冉有平时做事本来就优柔寡断,所以我鼓励他果断一点。”

道理不是绝对的,针对不同的情况可以灵活一点。做人做事也一样,无不如此。

做人道理

做事要方,讲究原则,做人则要圆,这种圆绝非圆滑世故,更不是平庸无能,这种圆是圆通,是一种宽厚。圆通是大智若愚,是以人为上,是居高临下,是明察秋毫后,心智的高度健全和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