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健康之道:身体维护手册
11151100000009

第9章 我们正在服“毒”自杀

前面提到,公众对营养知识的渴求度是非常高的。现代人已经无法仅仅满足于吃饱,大家都要吃好、吃精,要吃出健康,要从吃中寻求获取成功的捷径。人们希望自己吃的食物能让自己比别人更聪明;希望能因食物而产生高效体能;希望自己喂养的宝宝在起跑线上就赢取胜利,以期许将来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超越他人,更有成就。

关注电视里播放的饮食制作和健康访谈类节目,摘录报刊、杂志、书籍中介绍的各种营养知识,恐怕大多数的朋友都做过这样的事,并且非常愿意传播这些知识。得到这些指导我们还不罢休,我们会在生活中进行实际操作,回到家中兴冲冲地尝试着做给自己的家人吃,并且为此感到非常惬意。

其实,我们得到的很多所谓知识和窍门都是不正确的。当我们端着自以为颇具营养价值的美食走出厨房的时候,那很有可能是一盘盘带“毒”的食品,因为我们已经被灌输了太多的错误概念,已经被种种错误信息洗了脑。

(1)时尚的饮食观念误导了我们

要知道,大众所熟知的只是近一时期的流行膳食,对于它们是否具有真正意义的营养价值以及是否具有科学根据却很少有人认真考究。

一定还有人清楚记得“风味十足”的麻辣小龙虾在北京大肆风行的那些日子。去吃上一顿“麻小”既时尚又有趣,受到许多青年朋友的青睐。但不久就有了因食用麻辣小龙虾而中毒的报道,因为这种小龙虾来自并不洁净的水域。

20世纪70年代末在美国掀起了一股蛋白质潮流:人们相信,只要用蛋白浆替代真的食物,就可以减肥。结果很短的时间内,就有60位妇女死于这种饮食。

这里要揭示的是,这些其实都是所谓的流行时尚饮食,与真正科学的饮食观念没有什么联系。它只是误导性的医学科学和大众媒体合作,有时还要加上食品供应商这三者结合的产物。真知灼见往往被很多的误导性信息,甚至是有害的信息所遮盖。这些有害信息当然包括伪科学的、流行的所谓饮食风尚,更少不了食品工业的虚假宣传。公众很少具备将错误信息去伪存真的能力,他们更加相信“报纸上说”、“电视上说”,因为“大家都这么说”。近年来,人们的健康意识普遍有所提高,但营养知识尚待普及。许多错误的吃法不但得不到营养,还会损害人们的健康。

(2)有限的科研成果误导了我们

仅仅是媒体上有很多人联合起来说上那么几句话,做上那么几个广告,就会有很多人跟风,更不要说是权威部门发布的医疗健康报告了。

很多有限的、尚待确认的研究结果,只要涉及健康,都会在公众之中造成很大的影响。当某种物质被宣称是致癌的化学物质时,在公众之中的反应有可能就是极大的恐慌。美国丁酰肼事件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丁酰肼是喷在苹果树上的一种常见生长调控剂,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NRDC)发表了一篇题为《无法容忍的危险:儿童食品中的杀虫剂》的报告,报告发表后的1989年2月,NRDC的一位代表在cBs的《60分钟》节目中声称:苹果生产业中使用的这种化合物是最强的致癌物。一时间引起了公众迅速而强烈的反应,有一位妇女甚至给州警察局打电话,请警察帮忙去追赶一辆校车,没收她孩子携带的一个苹果。全美的苹果业因此蒙受了巨大的创伤,经济损失估计超过2.5亿美元。为平息公众的愤怒情绪,美国停止了丁酰肼的生产和使用。

从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公众是多么地信赖权威——科学界的研究成果。然而我们要明白,科学是未被证实的谬论。眼前的进展永远只是有限的、片面的,因为人类的认识永远是有限的、片面的。

(3)科学界科研方式的错误误导了我们

长期以来,公众对膳食与营养的关系一直缺乏清晰的认识,其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某些科学家仅仅强调细节,而不谈整体。科学家总是花费大量气力去研究和分析某个单独的营养素的作用,例如维生素A是否能够防癌,或者维生素E是否能够预防心脏病,他们总是高度抽象化或者简单化地分析得出结论,这本身就低估了自然的复杂性。人体正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对于人体的研究永无止境。从研究食物极小的生物化学部分就试图得出可以广泛使用的结论,这一做法直接导致了研究结果的自相矛盾。这种自相矛盾的科学结论又导致了科学家和决策者的无所适从,进而更导致了公众的困惑不安和无所适从。就像拿着错误的标尺,是无法正确衡量我们的生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