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健康之道:身体维护手册
11151100000004

第4章 心脏病

我们的心脏无时无刻不在跳动,按照人类正常的寿命,人的一生心脏大约要搏动30亿次。但一项最新的国际研究表明,心脏及其循环系统疾病,也就是心血管疾病目前正开始对亚洲人的健康和财富构成新的重大威胁,在未来二十年内,亚洲将面临心脏病和脑中风较大规模流行的严峻考验。虽然目前心脏病在亚洲人口中尚不普遍,但是亚太群组协作研究组织(APCSC)通过长达10年、针对逾65.9万亚洲人口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心脏病的大规模流行,正开始对中国及其他许多亚洲国家造成严重影响。

来自悉尼大学乔治研究中心的StephenMacMahon教授说:“应立即采取行动并实施预防措施,否则因心脏病死亡或致残的亚洲人数将会大大超过西方国家。许多亚洲人将会在壮年时期就受到心脏病的影响,与西方国家比较后发现,亚洲人罹患心脏病的年龄要比西方人低得多。在中国等国家,因心脏病而产生的花费将十分庞大。这不仅是因为治疗心脏病需要巨额花费,对患者及其家庭来讲,由此引发的经济负担也很严重。”

中风又称脑卒中,是常见的心脏循环系统疾病之一。中国的中风发病率是西方国家的4倍。同时,尽管目前的心脏病发病率还可以得到控制,但这个比率还将会迅速攀升,特别是在青壮年人群和城市人口中。预计2010年以前的中国,中年人患心脏病的几率将会和美国人持平。

谈及心脏病就不得不谈及心脑血管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包括心脏病、脑中风和血管疾病。在2003年,这一类疾病的死亡人数占全球总死亡人数的29.2%,达1670万人。由心脑血管疾病引发的死亡约80%,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且多在壮年时期侵害人们的健康。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和吸烟。

中国40岁以上人群中,有62%的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脑血管疾病或其危险因素,80%的人尚未充分了解如何保持心脏健康。这是世界心脏联盟“年轻的心”全球心脏健康调查报告日前公布的结果之一。该调查还显示,人们对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认识仍然不足。当被问及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时,仅61%的人认为戒烟非常重要,57%的人认为恰当运动非常重要,而认为健康饮食、减轻体重、避免肥胖非常重要的人数不足50%。

心脏病最关键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粥样斑。这种斑是蛋白质、脂肪(包括胆固醇)、免疫系统细胞和沉积在冠状动脉血管内壁上的其他成分形成的一种黏腻沉积物。在解剖实验室中,手指抹过粥样斑覆盖的动脉血管,感觉就像抹过温热的奶油蛋糕一样。如果冠状动脉血管正在形成沉积斑,那么人体就开始患有某种程度的心脏病。这种沉积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通常要好几年的时间才会导致心脏病发作。

1961年美国著名的弗莱明翰地区调查证明,血液胆固醇水平高和心脏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关系。男性胆固醇水平如果超过244毫克/分升,其冠状动脉心脏病的发病率比胆固醇水平低于210毫克/分升的人高3倍,同时高血压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心脏病危险因素。预防心脏疾病可以通过预测心脏病发生的危险因素来进行,而降低危险因素,例如血液胆固醇水平和血压,也就降低了心脏病发病的危险。

但是在考察生活方式更为传统的国家时就会发现,这些国家心脏病发病率与西方国家有着显著的差别。例如,巴布亚新几内亚高原的原住民当中,心脏病极为罕见。在20世纪70年代所作的中国健康调查中得到这样的数字,美国成年人群心脏病的发病率比中国同龄人要高出17倍。这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告诉我们,膳食是导致心脏疾病的病因之一。越多选用动物性食物,罹患心脏病的危险就越大。遗憾的是,现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模仿美国人的饮食习惯,这些国家也出现心脏病发病率迅速提高的现象了。最近,某些国家心脏病的死亡率甚至已经超过了美国。

今天,利用膳食来预防心脏病发生的呼声已经越来越高,它与传统饮食观之间的世纪论战也愈演愈烈。在医学领域,大多数人仍将注意力集中在如何通过机械的或者化学药物的方式来干预、治疗那些病情严重的患者,膳食干预被搁置一旁。越来越多的心脏病患者以手术、药物、电子仪器挽救他们的心脏。1990年全美有38万人接受了心脏分流术,患者的胸腔被打开,钳子、泵和各种仪器对血液的流向进行重置。尽管这项手术的成本十分巨大,也有效减少了心绞痛和胸痛的发生,但术后要经受诸多的不良反应,每50例手术患者就会有1人死于手术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