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健康之道:身体维护手册
11151100000034

第34章 睡眠是最好的人体充电

进入21世纪全新的科技时代,人们的健康意识空前提高,“拥有健康才能有一切”的新理念深入人心,因此有关睡眠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据世界卫生组织对14个国家15个地区的25916名在基层医院就诊的病人进行调查,发现有27%的人有睡眠问题,据报道美国的失眠发生率高达32%~50%,英国10%~14%,日本20%,法国30%,我国也在30%以上,50%的学生存在睡眠不足。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类的睡眠与劳作就像大自然的黑夜与白昼、太阳与月亮交替变换一样,遵循着一定的节律,而主宰这一节律的是人体生物钟。正是这种生物节律使人体保持着一种平衡,也使人与大自然之间保持着一种和谐。

睡眠作为生命所必需的过程,是机体复原、整合和巩固记忆的重要环节,是健康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失眠(睡眠障碍),就像大自然的脉动发生异常改变一样,使人体原本平衡、和谐的节律发生变化,健康受到威胁。在当今快节奏、高度竞争的社会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处在睡眠障碍的痛苦之中。

睡眠是每人每天都需要的,大多数人一生中的睡眠时间超过生命的1/3.但是睡眠的确切定义,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有着不同的内涵。

最初法国学者认为:睡眠是由于身体内部的需要,使感觉活动和运动性活动暂时停止,给予适当刺激就能使其立即觉醒的状态。后来由于人们认识了脑电活动,因此又认为:睡眠是由于脑的功能活动而引起的动物生理性活动低下,给予适当刺激可使之达到完全清醒的状态。总之,长期以来睡眠一直被认为是大脑在休息,其实这种认识与事实是不相符合的。

近些年的研究认为:睡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并有专门的中枢系统管理睡眠与觉醒,是大脑极为复杂的生理活动和生理变化的结果。睡时人脑只是换了一个工作方式,这一方式使能量得到储存,有利于精神和体力的恢复。经大量的医学实验证明,在正常人的大脑中枢内,存在着两种神经递质,一是睡眠神经递质,它支配睡眠中枢功能;二是觉醒神经递质,它支配觉醒中枢功能,二者相互交替,相互制约,共同支配着人的睡眠和觉醒功能。

抑制是脑皮质的基本神经过程之一,睡眠正是抑制过程在大脑皮质扩散的结果。神经细胞在白天消耗大量的能量,从而兴奋性降低而产生睡意,抑制过程向大脑较深部位和中脑扩散,是进入睡眠的先决条件。在睡眠时合成代谢大于分解代谢,这就有利于神经细胞充分恢复自己的能量储备,有利于精神和体力的恢复。这种抑制过程是具有保护作用的,它能大大减少能量消耗,防止神经细胞因过度兴奋而衰竭,同时使细胞代谢所消耗的物质迅速恢复,因此,睡眠是大自然赋予人类最好的恢复方式。

有一位生理学家曾用狗做试验,来证明睡觉的重要性,如果每天只给狗喝水,而不给它吃东西,它能活1个月左右,如果连续5天不让它睡觉,结果体温下降4~5℃,如果在5—7天之内不让狗睡觉,它就会死去。

古人云,眠、食二者为养生之要务,能睡者、能食,能长生。人也是一样,不要说长时间不眠,就是长期睡眠不足也会损害健康。睡眠是生命的根基,是所有健康要素中唯一不可取代的!觉醒和睡眠就像白天和黑夜一样地交替进行,构成了人类生活的基本节律,这种周期一旦终止,生命也就结束了。

现代人精神压力都很大,这会导致失眠这一广泛存在的病痛。很难用一句完整的定义来解释失眠,但通常可根据一些临床特征来对失眠进行诊断,这包括:入睡困难、夜间易醒并再次入睡困难、次日早醒、不能恢复体力的睡眠等。临床把失眠分为三种类型即:时有时无的被称为过性失眠、持续1~3周被称为短期失眠和持续3个月以上的称为慢性失眠。

虽然由于各国对失眠症的定义不统一,以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的不同影响了研究结果,但发病率和人口统计学资料仍充分显示,失眠症是当今社会人们普遍存在的痛苦之一。据估计,美国成年人的失眠症发病率约为1/3;在对瑞典男性的一项调查中,6.9%的人在入睡方面有“很大问题”,14.3%的人有“中等问题”;法国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48%的人有“睡眠问题”;世界卫生组织(WHO)对14个国家15个基地的25916例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病人的调查结果表明,27%的人有睡眠问题。从各国对失眠症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可以了解到,睡眠问题在人群中的发生率越来越高。

2001年,亚洲睡眠研究协会(ASRS)发表“2000年睡眠调查”指出:失眠问题在亚洲普遍严重。约有80%患有严重失眠的亚洲人从没有与医生讨论过相关问题,而有超过2/3的自称患有严重或中度失眠的受访者表示,医生从没有主动询问过睡眠的相关问题。而那些患有睡眠障碍的患者,即使知悉自己的病情,却根本不了解睡眠障碍带来的严重后果,更惧怕处方药可能带来上瘾的副作用。

中国人的睡眠状况一样不容乐观,目前我国睡眠障碍患者约有3亿,睡眠不良者竞高达5亿人,其中3亿以上生活在城市。成年人中约有50%的人群有过睡眠不良经历,而职业女性中更有高达80%的人受睡眠不良困扰,中老年人中受此困扰的也为数不少,睡眠与健康问题日益受到普遍关注。

睡眠质量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身心健康,良好的睡眠状态有助于人类健身、防病和治疗,一旦睡眠功能发生障碍,就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皮层活动的失常,首先就是精神不易集中,记忆力下降,头晕脑涨,眼花耳鸣、浑身乏力,严重的会影响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正常功能,甚至可能导致器质性病变或早衰。如果持续失眠100个小时以上,就可产生严重的精神疾病,如幻觉、幻听等症状。

有些人认为睡眠时间越长越解乏,这是一种误解。过于安逸,睡眠过度,会使头脑昏昏沉沉,不能保持大脑正常工作所必需的兴奋水平。因为睡眠不能储存,因此睡眠过度不但不能养精蓄锐,反而会削弱体能。有时睡眠过多,乱梦纷纭;醒了之后哈欠不断,精神不振。有医学博士曾提出这样的观点,每晚睡眠时间超过10小时的人,其死亡率要比每晚只睡7~8小时的人高8%,说明过多的睡眠,对健康并无益处。

为唤起全民对睡眠重要性的认识,国际精神卫生组织主办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计划于2001年发起了一项全球性的活动——将每年的3月21日,即春季的第一天定为“世界睡眠日”。此项活动的重点在于引起人们对睡眠重要性和睡眠质量的关注。“世界睡眠日”之所以定在每年初春第一天,是因为季节变换的周期性和睡眠的昼夜交替规律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失眠症是一种持续相当长时间的睡眠的质和量令人不满意的状况。在失眠者中,以入睡困难最为常见,其次是睡眠表浅和早醒,有些表现为睡眠感觉缺乏,通常以上情况并存。失眠持续的时间有重要的诊断意义,仅仅几天的短暂失眠是一种正常现象。失眠症的具体标准:几乎以失眠为唯一的症状,包括难以入睡、睡眠不深、易醒、多梦、早醒,或醒后不易入睡,醒后感到不适,疲乏或白天困倦。

失眠引起显著的苦恼或精神活动效率下降。

上述睡眠障碍每周至少发生3次,并持续1个月以上。

不是任何一种躯体疾病或精神障碍症状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