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名人地图
11150300000075

第75章 ·康有为与佛山故居屡败屡战的革命者

山因水而灵,佳境因人而名。坐落在佛山市南海区丹灶镇银河苏村的康有为故居就是一处伟人与胜境绝妙结合的典范,这里是变法的襁褓,是维新的摇篮,这里诞生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学艺术家,戊戌变法运动的领袖康有为。咸丰八年二月初五(1858年3月19日)深夜,南海县伏隆堡苏村(旧名银塘,今属丹灶镇银河管理区)敦仁里一间普通的青砖镬耳屋里,一名男婴、日后的康有为呱呱落地。

康有为故居又名延香古屋,为一间一厅两房两廊的青砖镬耳屋,是珠江三角洲典型的清代民宅。延香古屋采用青砖墙橼木结构,古色古香。古屋大厅用黑色木板搭建了阁楼,两廊中间留有天井,古屋采光足通风好,冬暖夏凉,环境非常舒适。延香古屋是保留完好的一处清代建筑,具有很好的观赏和研究价值。进入康有为故居,绿树掩映,荷香沁人。清晨,无数小鸟在树上欢唱晨曲,池塘绿波荡漾,自然景观美不胜收。就在这座幽雅的故居中,康有为饱读中西书籍,初步形成了维新思想体系,并在此处撰写了至今仍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论著《大同书》的初稿。康有为在故居中度过了人生中最重要的青少年时期,故居也因此被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走出故居后的康有为面对残破的山河,危重的时局,他一次又一次地为改变这种即将崩溃的局势做着不懈的努力:康有为不为女儿缠足,发起组织不缠足会,向千年陋习公开挑战,并把不缠足会扩大到全省,办到上海,戊戌变法时又奏请皇帝,禁止天下女子缠足,开创了妇女解放的先声。创办万木草堂是康有为为变法图强所做的人才准备。他的教育活动取得了巨大成功,一大批草堂弟子脱颖而出,成为维新运动的中坚力量。

百日维新是康有为人生历史上最辉煌的日子。在百日维新的日子里,康有为处在了中国历史的漩涡中心。他不是最高决策者,却被赋予了决策人的使命。由他发动和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变法维新运动,开创了一个时代。康有为的半世功名、一生荣辱都与这段日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戊戌变法的结局众所周知,康有为胸怀一腔救国救民的热血,倡导变法维新,却获罪于守旧势力,痛失胞弟康广仁,自己被清政府通辑而浪迹天涯,有国难投,有家难归。他家乡的族人也受到迫害而奔走他乡。百年老屋人去楼空,延续700年的康氏宗祠不见了烟火。1913年11月4日,海外归来的康有为护送母亲劳连枝和弟弟康广仁的灵柩回故乡安葬,回到了阔别17年的故土。在银河乡,康有为祭祀康家祖庙,祭扫先祖墓地。之后,康有为安然定居于上海,苏村、他的故居又恢复了平静。从此康有为再也没有回来过。

从19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经过不断修复改造后,现在的康有为故居由康有为纪念馆、康有为故居、康氏宗祠、澹如楼、松轩、荷塘等主要建筑和景区组成,占地面积两万多平方米。康有为纪念馆共由两层展厅组成,展出了康有为从少年时代刻苦求学,青年时代立志报国,中年时代布衣上书,请求变法维新挽救民族危机,变法失败流亡海外以及办强学会、著书立说等波澜壮阔的人生,从中可以了解到一代伟人康有为为寻求真理的奋斗轨迹,具有深厚的文化历史底蕴。

自1995年至今,康有为故居先后接待海内外游客12万人次。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都称赞保持乡村特色、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康有为故居是一处难得的名胜。

康有为是佛山市迄今为止屈指可数的一位闻名全国,乃至海外的历史名人。

毛泽东称之为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诞生前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先进中国人”,而广大专家、学者认为,康有为是中国封建社会中最后一位圣哲。康有为作为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代表人物,其故居蕴藏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开发价值。

近期,南海区有关部门从保护和开发旅游资源的角度出发,重新规划开发故居的方案已经出台,经过进一步的开发,康有为故居必将成为一处集彰显政治、经济和文化价值的人文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