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名人地图
11150300000016

第16章 ·王昭君与青冢草原深处的痴情凝望

呼和浩特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呼和浩特是蒙文,它的汉语意思是青色的城,在荒漠飞沙的塞外,青色的城便是美丽的城了。美丽的城少不了美丽的女人,要说这片土地上的女人谁最美,那无疑是王昭君了。王昭君是中国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她的美不仅仅属于这座小城,只不过,她的墓地在这所城市里,缘分也和这座城市多了些,因而墓冢也有了一个美好的名字——“青冢”。

“青冢”名副其实。每到秋来,塞上北风卷地,百草皆白,独有昭君墓上依然是郁郁青青。名不虚传的昭君墓是一个高高的土堆,相传王昭君死后,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匈奴人,用袍襟携来黄土,含着热泪,把昭君埋葬在这里。土堆占地1.3公顷,墓高33米,显得气势非凡。墓前有平台及阶梯相连,与中原地区汉代帝王陵墓的形状规制颇为相近。第二层平台及墓顶各建有一亭,是典型的中原建筑。伫立墓顶,极目远眺,阴山逶迤峥嵘,平畴阡陌纵横,令人有心旷神怡之感。昭君 墓周围景色宜人,加上晨曦或晚霞的映 照,墓地的景色时时都有变化。民间传说昭君墓一日三变,“晨如峰,午如钟,夕如从”,大概不是妄谈。从远处看,在一片翠郁青葱的丛林掩映下,兀立平原的青冢显出“黛色朦胧,若泼浓墨”的景象,这便是著称于世的奇观“青冢拥黛”了。

王昭君的美惊绝天下,一如她的青冢。可是,人们并不仅惦念她的美。

千百年来,人们赋予王昭君或敬仰,或同情,都集中在昭君出塞这件事上。昭君墓旁的雕塑和石碑上的大量题诗都是有力的历史见证。这些也同时说明昭君出塞成为中国人心头解不开的情结。汉朝的军队打了败仗,不 得已便派一位弱女子进行“和亲”。虽然,历史已经证明,昭君出塞给汉蒙两族人民带来了长久的和平与繁荣,昭君也得到极高的评价和后世深切的怀念。但是,昭君远嫁匈奴并不被认为是幸福的事,而且昭君本人也并非情愿。国势的衰弱,军将的无能要靠一个女人来拯救,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耻辱。昭君墓旁的石碑上可以见到“男儿抱愧”之类的题字,便是这一心态的真实流露。后人题诗赞扬王昭君的功绩,有云:“一身归朔漠,数代靖兵戎。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卫霍是指击退匈奴保家卫国的大将卫青、霍去病,他们终究没有以自己的威名和战功为汉朝带来持久的和平,但昭君却做到了。“蛾眉却令须眉愧”,王昭君的青冢屹立在那里,令天下英雄汗颜。

蒙古包里的王昭君并不幸福,最初的语言不通,随后的奇风异俗都令王昭君分外的寂寞。尽管呼韩邪单于对她十分体贴,但她对中原的思念始终没有停止过,而且愈到晚年,归情愈切。煎熬中的王昭君只有面向中原、长久凝望。

晚年的王昭君曾派女儿回中原探望朝廷中的亲眷,但此时汉室宫廷早巳物是人非,女儿带回来的消息已不能给王昭君丝毫慰藉了。后世的人们如果设身处地去探询王昭君心灵的话,会更加认同杜甫感叹昭君出塞的诗:“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青冢耸立在草原深处,已经数千年了。她的美艳、她的胆识都或多或少为人们留下一些议论的话题,但一想到昭君孤身塞外的凄寒,那高高的墓冢却分外地像她那仰首眺望中原的身影。

旅游小贴士 主要景点:青冢拥黛、塑像、题诗石碑、墓道、墓顶小亭等。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部。

设施:昭君墓附近有黄河在塞外唯一的一条支流大黑河。

名人足迹 湖北秭归:为昭君故里,她在那里一平民家庭里长大。

西安:昭君曾在西安皇宫里被冷落五年。

包头:相传昭君嫁给呼韩邪单于后曾到这里巡视。留下许多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