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名人地图
11150300000012

第12章 ·乾隆与避暑山庄民族团结的智慧和象征

乾隆是位盛世中的皇帝,他具备所有盛世皇帝的一切特点。他即位后,继承康熙雍正奠下的基业,在政治上除前朝祖宽父严之弊,实行“宽严相济”之策,整顿吏治,优待士人,安抚天下百姓;在经济上奖励垦荒,兴修水利,大力促进农业生产,使全国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景象;在文化上,他儒雅风流,精通汉族文学,并鼓励和重视文物典籍的收藏与整理,下令编纂《四库全书》等大型丛书;在军事上,他多次兴兵讨伐邻国,自称“十全武功”。晚年的乾隆似乎有些疲倦了,或者说对自己的文治武功已经心满意足了,便集中精力巡揽天下山水美景,到处题诗以展示他的天才。乾隆一生,六下江南,五上五台山,几乎遍游天下,也留下了众多风流韵事。不过,乾隆的出游总带有几分政治色彩。如果说江南巡游更多地带有寻觅风情的意味的话,那么承德避暑山庄里的乾隆则是爱江山胜过爱美人了。承德避暑山庄究竟有何玄机呢?

承德避暑山庄风景秀美,却并不仅仅是皇家豫游之地。避暑山庄从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开始兴建,最初是因为清王朝平定南方的吴三桂叛乱后,决定把政治和军事重心转移到北方。大规模的战争是没有了,但边疆的威胁时时存在。而英勇的满蒙八旗兵士在入关后追求享受,渐有堕落的趋势。于是,康熙帝设置了以“习武绥远”为目的的“木兰围场”。康熙每次秋巡围猎于木兰,规摸都相当盛大,中央地方各级官员和王公诸侯都参与围猎,加上仆役和军士多达3万人。为了解决食宿问题,一所行宫便建立了起来,这便是最初的避暑山庄。雍正年间,围猎一直没有进行过。乾隆登基不久,便恢复了秋巡围猎。这位心高气傲的年轻皇帝一心要和爷爷康熙比试高下。康熙六巡江南,他也六巡江南。康熙在避暑山庄建了三十六景,他也建了自己的三十六景,于是便有了这座气势宏伟的天下第一大园林。

这座规模宏大的园林,拥有殿、堂、楼、馆、亭、榭、阁、轩、斋、寺等建筑120余处,汇聚了中国建筑的精华。它的最大特色是山中有园,园中有山,自然天成,富有野趣。山谷中清泉涌流,密林幽深,令人有出世之感。山庄建筑的布局大体可分为宫殿区和苑景区两大部分。苑景区又可分成湖区、平原区和山区三部分。宫殿区是皇帝处理政务和帝后居住的地方,比较著名的景点有“澹泊敬诚”“万壑松风…四知书屋”、“烟波致爽”、“云山胜地”等殿堂,盛夏来临,这里清爽宜人,是皇帝处理朝政和读书的好地方。苑景区整体上仿照江南园林而建,巧妙精工,奇趣盎然,康熙曾自夸:“天然风景胜西湖”。苑景区主要有“烟雨楼”,湖区虽然没有颐和园的昆明湖那么大,但是由于洲岛错落,湖面被长堤和洲岛分割成5个湖,各湖之间又有桥相通,两岸绿树成荫,山庄主要的风景建筑又都散落在湖区的周围,因此显得曲折有致,秀丽多姿。湖区的风景建筑大多是仿照江南的名胜建造的,如“烟雨楼”、“如意洲”、“月色江声”、“沧浪屿”等胜景,意境玄妙,引人遐想、想当年,乾隆皇帝徜徉于这所院子里,一定会有梦游江南之感。

不过,乾隆皇帝更多时候是清醒的。他身在避暑山庄,却时刻关注着北京和全国的形势。每日里,他勤勤恳恳批阅奏章,有时竟至深夜。他没有忘记建立避暑山庄的祖训——习武绥远,加紧演练士兵,以围猎的方式向边疆民族展示武力。围猎,是和平的方式,却显示了权威和尊严,从而达到了民族团结统一的目的。文中有武,武中有文,这不能不说是乾隆以及清朝皇帝们的智慧。

1771年,土尔扈特首领渥巴锡率部东归,沿途突破重重围困,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和清兵会合。乾隆皇帝闻讯,在避暑山庄杀猪宰羊、大摆宴席,款待土尔扈特人民。他还亲自撰写了《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

两篇碑文,表彰了土尔扈特部及其首领的凛然大义,记载下民族团结友好的盛事。而附属于避暑山庄的外八庙,则具有多民族的宗教建筑形式,比如普陀宗乘之庙便是仿拉萨的布达拉宫;须弥福寿之庙则仿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安远庙又是仿伊犁的固尔札庙等,这些都是民族团结与融合的象征。

乾隆一生,可议之处不少。特别是其后半生,重用贪官和坤,致使吏治腐败,为这位盛世明君蒙上一层阴影。但避暑山庄里的乾隆,并没有因这逍遥之地而荒废朝政,而是为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尽心竭力,这是永远让人敬佩的!

旅游小贴士 主要景点:澹泊敬诚、万壑松风、四知书屋、烟波致爽、云山胜地、烟雨楼、如意洲、月色江声、沧浪屿、外八庙等。

地址:河北省承德市北部。

设施:避暑山庄附近有木兰围场,是当年乾隆帝围猎的地方。

名入足迹 扬州:乾隆六下江南,多到扬 州,恋其繁华,流连忘返。

杭州西湖:乾隆曾到西湖游 览,今西湖畔仍存乾隆题诗。

五台山:乾隆一生五次登临五 台山,烧香拜佛,避暑消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