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国名人地图
11150300000001

第1章 ·慈禧太后与颐和园一个女人、一座园子、一个国家

公元1851年,风雨飘摇中的大清国走来一位气度非凡的女子,她挥动着手中的白手帕,缓缓地从众多后宫佳丽面前走过,没有人能想到她会成为中国最后王朝的一名实质上的皇帝。她就是慈禧太后,一个道台的女儿,一个风姿绰约的妃子,一个心狠手辣的阴谋家,一个著名的佛教信仰者,一个骄奢淫逸的帝王。如此等等,关于慈禧的描述不一而足。一百年来,人们几乎是提起慈禧太后就破口大骂,但似乎都骂不到点子上,都不能令人痛快解气。说她玩政治是“最毒妇人心”吧,可是谁又能否认政治中人身不由己呢?说她是红颜祸水、亡国的罪魁祸首吧,似乎也难以开脱掉天下男儿的无能与耻辱,更何况慈禧本不是一个仅仅依靠美色生存的女人,她与历史上那些悲悲戚戚的红颜有着天壤之别。慈禧太后的多面使人们一本正经的评价无所适从,于是乎,戏说的演绎便粉墨登场了。不过,有心的人们在离奇的故事之外,还是能寻见一份历史的况味。

让我们的目光稍稍从慈禧身上移过,投射到这片浸染着慈禧气息的园林—一颐和园。颐和园原名清漪园,慈禧太后改名为颐和园。所谓“颐和”,顾名思义,便是退居幕后颐养天年的意思。慈禧太后的眼光不错,颐和园的确是神仙福地。全园的布局酷似杭州西湖,山环水抱,巧夺天工。山日万寿山,水日昆明湖。园中诸景大多依傍万寿山和昆明湖而建,设置巧妙,左右逢源。万寿山南麓,金碧辉煌的排云殿流光溢彩,高耸入云的佛香阁统领全园。登阁眺望,湖面上万顷碧波跃入眼帘,令人油然而生壮阔博大之感。垂柳掩映的长堤将湖面一分为三。三片水域中央各有一座小岛,分别为涵虚堂、藻鉴堂、治镜阁,鼎足而立,相映成趣。昆明湖畔置有著名的石舫清晏舫,乃仿照西洋火轮外形所造,可见晚清时代特色之一斑。万寿山北麓,坐落着四大部洲建筑群,这些建筑采用西藏寺庙的样式和风格,气势恢弘,庄严肃穆。万寿山并不高,但散置的景点颇多,再加上临水,使人在登山时移步换景,俨然处身于画屏中。山脚下的那条长廊尤其为人称道,它自东向西、随山蜿蜒,全长728米,梁枋上全部饰以彩画,彩画绘制了《西游记》等古典文学作品中的故事场面和人物形象,生动逼真,栩栩如生。除了以万寿山、昆明湖为代表的主体景观之外,还有十七孔桥、谐趣园等景点,精妙雅致,令人称叹。

没有人怀疑过颐和园的秀美,但在家国存亡之秋沉迷享乐进而大兴土木,无论如何都是一种罪过。可是慈禧太后已顾不了这么多了。对于她来说,京西三山五园的绮丽风光是难以忘怀的。青年时代在那儿度过的美好情景更是记忆犹新。以至她人过中年之后,修复园子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在中国历史上,作为一种不成文的传统,历代帝王都会大修苑囿,或是在宫禁之旁起盖别院,或是在城郊和外地兴建离宫。这种风气,清代尤盛。西山一带,连绵二十里,逶迤着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修建起来的圆明园、畅春园、万寿山的清漪园,玉泉山的静明园和香山的静宜园等一大片皇家园林。紫禁城皇宫中严格依照《礼记》、《周礼考工记》建成的宫殿群落,象征着森严的封建宗法等级秩序。那刻板的布局,高度规格化的建筑风格,常常使人感到压抑和沉闷。所以皇帝们都喜欢常年居住在圆明园和避暑山庄之类的行宫,既能及时处理政务,又方便畅游行乐。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焚烧了经营百年的西郊林苑圆明园,使得养尊处优的清朝皇室在北京周围竟无处避暑消夏。这种状况尤其令慈禧太后不能容忍。机会来了,1894年,慈禧太后的60寿诞到了。这一次,她下决心斥巨资修缮颐和园。此时的大清国库由于连年的赔款,所剩金银已是不多,能用于寿诞的经费更是捉襟见肘。鬼迷心窍的慈禧太后决定力排众议,动用海军经费。而战争已经打响,局势紧张异常。“六句万寿庆典”活动从年初即开始筹备,八月中日战事愈演愈烈,户部上书“请停工程”,一些主战派大臣纷纷上疏启奏,请求停办“点景”,移作军费。慈禧太后怒不可遏,厉喝群臣“今日令吾不欢者,吾亦将令彼终生不欢”。性情刚愎的慈禧最终战胜群臣,如愿以偿。在这里,人们看到的慈禧太后,似乎不仅仅是,甚至不主要是一个贪图享受的女人,而是一个个性张扬、凌厉好斗的女人。探询其中的一些细节,不难发现,其中有明显的赌气成分在。现在看来,这种好胜的精神气质在清代末年已不多见,就连慈禧本人恐怕也只能用之于家奴,而对于凶神恶煞的列强,则只有“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了。

今天,人们仍然可以看到德和园内慈禧太后听戏的戏楼,可以想见当时的奢靡。不过,那一时的繁华,对于气息奄奄的大清而言,只能是徒增悲凉而已。

也许,慈禧太后追求的正是那瞬息的繁华。颐和园不是充斥着大小不等的佛寺吗?不是到处都飘着缭绕的佛香吗?慈禧太后本人不是满心欢喜地自称老佛爷吗?佛讲轮回,从不着意于现实的永恒,这一点大概是令慈禧太后颇为心契的。

既然“是非成败转头空”,现实是如此的虚幻,我又何必在意身后的声名呢?

我又何苦委屈了自己、为国操劳憔悴至死呢——疲惫中的慈禧太后大概会这样想。二是,有了这个挥金如土的女人,有了这个美不胜收的园子,有了这个国家的千疮百孔。

山不转水转。倏忽不过百年,昔日皇家搜刮民脂民膏建成的园林,今日则成了平民的乐园。徜徉于万寿山下、昆明湖畔,感悟着美与罪孽、现实与虚幻、性情与使命,除了喟叹历史的纷纭与诡异之外,又能作何言说呢?

旅游小贴士 主要景点:万寿山、昆明湖,谐趣园、长廊、画舫、佛香阁、排云殿、德和园、十七孔桥、西堤、须弥灵境寺庙、后溪河、知春亭、涵虚堂、藻鉴堂、治镜阁等。

设施:颐和园1998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园内各种游览设施完备,游客可在园内品尝北京风味小吃。

名人足迹 故宫:慈禧太后于1851年进宫,后半生一直居住于此,在宫中谋划了一系列影响中国走向的政治事件。

承德避暑山庄:慈禧太后一生曾多次前往此地小住,修心养性。

西安: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出逃至西安,曾游览大雁塔等风景名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