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市将科技转化为粮食生产力的情况调查
在宝鸡农村采访,所到之处,但见农家小院的屋檐下、树干上,挂满了黄澄澄的包谷串子。走进农舍,又见墙角堆的、缸中装的和囤里放的都是满当当的小麦、高粱、谷子、杂豆等五颜六色的粮食。有关方面同志介绍说,1990年,全市粮食总产达到136万吨,比大丰收的1989年增加5.7%,净增7.32万吨,其增长速度,比建国40年年均增加2.13万吨的水平还高出2.44倍。
宝鸡1990年先后遭受到旱、冻、雹、病虫和特大洪水等多种灾害侵袭,却为何能够夺得粮食特大丰收呢?我们调查的结论是:
将农业科学技术转化为粮食生产力,前途无量。
加强田间科学管理,提高作物抗御各种灾害的能力
俗话说:“粮食要丰产,三分种、七分管。”宝鸡市1990年根据全市山、川、原、郊不同地域特点和不同农情、灾情,因地制宜,有的放矢地制定和实行了一系列农田作物科学管理措施,从而有效提高了作物抗灾、防灾与增产能力。拿冬管抗旱、培育越冬壮苗来说,就取得了显著成效。1990年冬,宝鸡市降水比历年同期刊于《陕西日报》1991年1月13日。
少三成以上,小麦绿度值比上年同期少1.42,全市380万亩麦田受旱情威胁。对此,市上立即召开电话会议,具体部署冬灌、冬管工作,并宣布水电减半收费的优惠政策。很快,掀起科管热潮。一月内,冬灌135万亩,追肥250万亩,使一、二类麦田增加到80%以上,有效地培育了壮苗。再拿防虫防病、减少夏粮损失来说,效果更为突出。1990年春,由于降水偏多,低温寡照,田间湿度大,全市500多万亩小麦接连出现吸浆虫、条锈病、红蜘蛛等生物灾害。对此,市上紧急动员,组织1300多名科技干部下乡指导统防联防。对吸浆虫采取“杀蛹为主,补治成虫”,对条锈病采取“治点保面,防止流行”等科学防治措施。全市筹集防虫防病资金608万元,提供平价汽油112吨。全市突击打了3、4月下旬和5月上旬2个战役,投药2841吨,防治各类病虫害750多万亩/次,有效抑制了病虫危害。据防后对6县56村107块麦田剥穗检查,平均损失率下降0.34%,全市防病虫减少损失0.7亿公斤。
夏粮总产达78.56万吨,比大丰收的1989年增产1.46万吨,创造了受灾不减产,反而增产的成绩。
推广间作套种技术,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宝鸡地区自然光热资源和农作物生长关系的特点是,种一料富余,两料不足。小麦收获期比我省东部地区迟7天以上,2/3的年份麦收季节因受阴雨阻碍难于及时收割,影响晚秋适时播种,造成少种减产。为扩大粮作面积,增加复种指数,解决全市每年耕地递减2万多亩给农业生产形成的约束,他们近年狠抓以间作套种为突破口,发展立体农业的几项措施。一是在10县2区按不同耕作条件,建立了46个间套示范样板点,使间套技术配套成龙,间套由灌区向旱作雨养地区扩展。宝鸡县桥镇留村,1990年在旱原地区推行大葱、小麦、玉米间套,效果很好。大葱亩产750公斤,小麦亩产266公斤,玉米亩产348.5公斤,间套亩总产达614.5公斤,产值(包括经济作物收入)478.5元,比一年一茬增产323公斤,增值254.7元。二是大抓规范化间套。按省工、优质、高产、高效、无公害的要求,该市科学确定8个间套类型和地域规范,在川原灌区,推广“三密一稀”“四密一稀”技术,在丘陵小川道及原区,推广“7尺带”。全市从1989年秋播入手,抓规范化间套,预留规格间套118.9万亩,1990年春又通行7.6万亩,确保了间套规范化技术的实施。三是推广点播器、豁行器、化肥深施器等间套机械,提高了作业效率和点播质量。1990年仅麦垄点播玉米就达81.07万亩,比上年增加5.26万亩。
间作套种,使粮食生产变一年一熟为两年三熟,玉米间套油菜等还达到了一年两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1990年全市间套面积达214.31万亩,比上年增加14.3万亩,其中粮粮、粮经间套207.01万亩。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647.1万亩,比1989年增加10万亩。粮占耕地复种指数达138%,比1989年提高3%多。
仅提高复种指数、立体间套增加面积一项,可增产2.1万吨,占1990年增产总数7.32万吨的28%。
实施综合配套技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市委、市政府把依靠科技、提高粮食单产作为科技兴农、增加农业总产出的主攻方向。1990年,全市开展了“农业科技推广”
“粮油丰产达标竞赛”活动,组织千余名农科人员,兴办100个科技示范样板点,搞大面积技术承包。在注意应用常规农业技术的同时,全市重点推广了10项综合配套技术,如川原灌区200万亩农田,通过粮种布局、配方施肥、机械耕作、增加灌溉等规范化技术的实施,小麦平均亩产超过300斤大关,吨产田也达到5万亩。岐山县龚刘村,3年坚持开发吨产田,1990年面积达230万亩,两料亩产1046.4公斤。全市推广伏耕早盖、蓄水保墒、冬锄春碾、增施肥料等旱作农业配套技术50万亩。在24.7万亩山坡地推广水平沟种植技术,旱地小麦亩产186-252公斤。高寒山区推广地膜玉米4.8万亩,平均亩产超过500公斤,最高亩产达1000公斤。
1990年全市推广配方施肥210万亩,机械深施化肥107万亩,玉米种植全部实现了杂交种化,小麦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全市粮食平均亩产达到210公斤,比1989年增加8公斤,比建国40年年均增长水平高4.6公斤。单产提高使粮食增产5.2万吨,占年增产数的72%。
目前,在宝鸡,不仅科技正在转化为工业生产力,而且也正在转化为农业生产力和粮食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