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三十六计教出好孩子
11145900000036

第36章 平等计——培养一个胸怀开阔的孩子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个个都是“小太阳”,他们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然而这样的性格对人际交往是极为不利的。因此,生活中,父母们应注意不要给孩子特殊的地位,培养他们分享、合作的精神,逐步培养出一个胸怀开阔的孩子。

1.别让孩子以自我为中心

一些父母为孩子太“独”而发愁,他们只想着自己,不管他人。这样的性格在父母面前没问题,可到了学校,到了社会,他们怎么能够与人和谐地相处呢!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确实是个问题,如果放任不管的话,必然会影响到孩子未来的发展。因此家长应当采取措施,坚决纠正孩子的自我中心习惯。

萌萌是家里惟一的孩子,当然是深受爸爸妈妈的宠爱。从小时候起,家里所有的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把好吃的、好玩的留给萌萌,萌萌逐渐地变得很“独”。有一次,爸爸下班晚了,实在太饿了,进家坐下后,顺手拿起萌萌的威化饼就吃起来了。因为,这些饼干已经买回来好久了,萌萌根本不喜欢吃。然而,萌萌看到后却立刻发起了脾气,让爸爸把饼干还给他,甚至伸手要到爸爸嘴里去抢,尽管爸爸一再表示第二天一定给他买来更多的,但还是不能说服萌萌,他不仅哭闹,而且还躺在地上打滚,不依不饶的。最后,还是爸爸说带他去吃肯德基,才阻止了萌萌的哭闹。

萌萌的玩具更是丝毫不让别人碰,同幼儿园的小朋友刚刚来玩耍,看见萌萌的天线宝宝非常好玩,便忍不住用手去摸摸,并且对萌萌说:“你的天线宝宝好神气呀!”说话的过程中,他的眼神中流露着对那个天线宝宝的喜爱,刚刚是多么希望能玩一会儿。可是萌萌却很小气地将天线宝宝藏起来了,并且对刚刚说:“这个是我爸爸买来让我玩的,你回家让你爸爸给你买呀!”

生活中,像这样的孩子并不少见,他们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别人,甚至连自己的父母也不关心。遇到这种情况时,父母们一定要注意了,千万不能放纵孩子的这种心理,否则孩子就会成为一个彻底的自私自利的人,这样的孩子即使再聪明也没有用,因为一个人不能独立地在社会上生存,他必须要和人合作,而这样的孩子是走到哪里也不会受欢迎的。

因此,教育学家建议父母运用平等计教会孩子每个人都是平等的,这样他们才不会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那么家长们到底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父母们不要给孩子特殊的地位,应该让孩子知道自己在家庭中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对孩子任性做不合理的要求,要坚决拒绝,以消除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父母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使孩子懂得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需要分担共享,并使其懂得应该经常关心他人,而不能让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任其发展。同时教育孩子懂得共享为乐、独享为耻的道理,帮助孩子建立群体意识,这样可以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逐渐减少。

其次,父母不应给孩子太多的关注。有位母亲非常疼爱她的孩子,她把自己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宝宝不要乱跑!”“宝宝,你没摔伤吧?”“宝宝,妈妈帮你把扣子扣好!”……结果这个孩子越来越任性,越来越难管。

教育学家认为如果孩子从小在家庭中处于中心地位,父母给予太多的关注,那么这个孩子在长大以后并不能意识到自己已经是大人了,而依然会对父母表现出很强的依赖性。只考虑自己的存在,而不考虑他人的存在,只对自己有利的事感兴趣,而对其他事根本不去关心,所以当父母遇到孩子独占、抢夺别人的东西的时候,应当反省一下自己的教育方法,给孩子太多关注是不必要的,父母应当尽量让孩子感觉自己与其他家庭成员一样都是平等的。

另外日常生活中,父母应有意为孩子制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教育孩子要学会分享,比如当孩子吃东西的时候,教给他要分给别的小朋友;当他有了好玩的玩具时,教给他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才会有趣。爸爸妈妈最好引导孩子和比他大的孩子在一起玩,这样较大的孩子不仅可以适当带领、照顾他,而且可以培养孩子与伙伴友好合作的意识,教育孩子虚心学习伙伴的长处,尊重别人的意见,珍惜与小伙伴之间的友谊,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可以制止他的某些“自我中心”的行为。父母帮助孩子从狭隘的圈子中跳出来,引导孩子设身处地地替他人着想,以求理解他人,并教给孩子尊重、关心、帮助他人。

[平等计妙解]:如果父母不在家庭中给孩子特殊的地位,那么孩子就不会事事以自我为中心了,因此要纠正孩子的这种不良心理,父母还要从自身做起。

2.让心胸狭窄的孩子变得大度

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宽容、大度,因为这样的孩子才容易和别人友好相处。但是生活中,心胸狭窄的孩子却相当普遍;这些孩子都有一种优越感:自己才是最好的,谁也不如我!而一旦发现有人超过了自己,这些孩子便无法忍受,甚至还会想方设法打击对方。因此,家长们一定要努力教育孩子,千万不能让孩子心胸太过狭窄。

平平上小学一年级了,爸爸开着自家的“马自达”把女儿送到学校,他认为自己的女儿聪明、漂亮、机灵,一定会成为班里的佼佼者。果然不出所料,三天后,平平放学后兴高采烈地向父母报告:“老师让我当班长了!说我学习好、聪明、能力强!全班同学里只有我获得的表扬最多,其他的孩子都不行!”爸爸妈妈也很高兴:“就是嘛!谁能比得上平平呢!”然而半个学期没过去麻烦就来了,平平回家后,总是拉长了脸,向妈妈数落自己的同学不好:小舟只不过会跑步,大家都捧她,但其实她是笨蛋;小美长得漂亮,有什么了不起的,穿得那么土……而且她还向妈妈抱怨同学都嫉妒她,不理她。结果妈妈向老师一问才知道,原来平平在班上总是表现得心胸狭窄,如果班上有哪个同学在哪方面超过了她,她就会反应强烈,甚至诽谤人家,因此同学们都疏远她。不仅如此,平平也不能接受老师的批评。有一次,老师说她学习好,工作能力强,就是工作方法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同学关系有时会出现一点紧张,希望她能稍微改变-下。老师说得很委婉,也很诚恳,但心胸狭窄的平平哪里听得进去。为了这件事,平平一连几天拉长着脸,也不说话,她觉得太不公平了,老师怎么能这样对她呢?平平总因为一些琐碎的小事而生闷气,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越来越为女儿担心,她担心女儿这样的性格将来适应不了社会。

在现代的家庭中,孩子就是一切,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整天围着一个孩子转,孩子就是“小太阳”,孩子的要求从不会被拒绝。长此以往,孩子就形成了一种错误的认识:“我”是最好的,谁都不如我。因此当孩子走出家门,面对更广阔的世界时,难以接受别人比自己强的现实。

父母应当明白,心胸狭窄,不但会影响孩子的人际关系,还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因此父母应当运用平等计教育孩子,让孩子不要总认为“我行,别人不行!”让孩子的心胸变得更开阔。

教育学家认为,孩子心胸狭窄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从小和同龄的孩子接触太少,父母处处对孩子忍让,孩子从来不能站在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完全以自我为中心。因此,父母应多提供机会,让孩子经常与小朋友交往。在交往中学会宽容、体谅他人;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养成良好的性格。

而当孩子在交往中遇到矛盾和纠纷时,父母千万不要偏袒自己的孩子,这样做会让孩子错误地认为自己的地位是特殊的,别人都比不上自己,都要让着自己。那么家长在遇到这种事时,该怎么处理呢?请看下面这个故事。

平等对己,平等对人,做个胸怀开阔的人妈妈正在厨房做饭,突然听到楼下传来儿子冬冬的哭声,她赶忙跑下楼去,只见冬冬正坐在地上哭呢。而常和儿子玩的小朋友林涨红了脸站在一边,眼泪也快要出来了。冬冬看见妈妈来了,马上扑了过去。“妈妈,林打我!”“是吗?林,你们为什么不高兴啊?”没等林开口,冬冬立刻抢着说:“他看我小,欺负我!妈妈你帮我骂他!”妈妈不高兴了,她把冬冬推开:“不许没礼貌!让林说!”后来妈妈弄清楚了,原来林用积木盖城堡,冬冬也要抢着玩,林不让,东东一来气就把盖到一半的城堡踢倒了,两人由此打了起来。妈妈严肃地把冬冬叫过来:“冬冬,为什么玩什么一定要听你的呢?林的城堡已经盖了一半了,如果你想玩可以帮他一起盖呀!下次不许你再这样霸道,如果林也把你盖好的积木推倒,你生不生气呢?”冬冬红着脸,一声不吭了。林走过来说:“阿姨,对不起,我也不该动手打冬冬。冬冬,别生气了,我们一起玩积木吧!”冬冬看了看妈妈,两个孩子开始一起搭城堡了。

这位妈妈把这个小纠纷处理得非常好,她没有不分青红皂白地偏袒自己的孩子,而是一视同仁地处理问题,这样就不会助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不仅如此,她还借机教育了孩子:“为什么玩什么一定要听你的呢?”这样就会引起孩子的反思,渐渐地孩子就会认识到:小朋友之间都是平等的,不能总是自己说了算。这是一个成功的教育案例,也是对平等计的一次成功运用。

另外,父母们也不妨让孩子体验一下心胸狭窄的害处。父母要让孩子认识到,如果一个人总是心胸狭窄,别人就会讨厌你,或不喜欢和你做朋友,而且做错事时也得不到别人的原谅,会被彻底地孤立起来。这样孩子就会认识到,心胸狭窄是一件不好的事,并慢慢地摆脱这种坏习惯,心胸变得开阔起来。

[平等计妙解]:父母要帮孩子认识到,不能什么事情都得依着自己,父母、别的小朋友和自己都是平等的,你对别人斤斤计较,别人也会对你斤斤计较,而如果你对别人宽宏大量,那么别人也会还你一个宽宏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