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三十六计教出好孩子
11145900000020

第20章 熏陶计——在生活中给孩子好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给孩子的影响是深远而巨大的。因此,父母如果能在家庭生活中,通过讲故事等方式,培养孩子健康的兴趣爱好,陶冶孩子的情趣、品行,那么就可以让孩子更健康地成长。

1.故事中有最好的教育

现在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家庭教育:他们让孩子多说话,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他们与孩子说话注意遣词造句,增加孩子的词汇量;他们给孩子讲各种各样的道理,以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当然这些做法都没错,但是他们常常忽略了一种最简单且有效的教育方法:故事熏陶法。

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大学语言学教授斯特娜夫人认为,讲故事是教育孩子最有效的方法。在女儿维尼夫雷特还不会说话时,斯特娜夫人就给她讲希腊、罗马、北欧各国的神话。等女儿会说话以后,母女俩就表演这些神话。她还向女儿讲述圣经故事,有的还用戏剧的形式演出。这样女儿不但对天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理解了许多雕刻作品的内容。

为了使女儿牢记神话和圣经中的故事,斯特娜夫人常把有关的内容编在纸牌上。在教各国历史时,也采用了同样的方法。

好的影响在于好的教育斯特娜夫人通过这种方法,使女儿的记忆力得到了锻炼,想象力受到了启发,并且大大扩展了原有的知识。

那么,为什么故事熏陶计会有如此奇妙的作用呢?

(1)讲故事能扩大孩子的知识面、开启孩子的智慧、丰富孩子的语汇。孩子是这个世界的生客,为了让孩子知道世界,最好的媒介当然就是讲故事。讲故事不仅能使儿童扩大知识面,同时也扩大了词汇。如: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的柏林哈雷大学教授、德国人卡尔·威特,他的父亲是一个牧师,当小威特稍能听懂说话时,他的父亲老威特就天天给他讲故事。这样教育的结果,使小威特到3岁时就轻松地记住了三千多个词汇。

(2)讲故事能培养孩子的想象力。想象力是人们在头脑中利用原有的形象创造出新形象的一种能力。想象既可以依据别人的描述进行,也可以利用自己的经验大胆地组合创造一个全新的形象。教育的实践证明:讲故事、看图画、参观、旅游、散步、收看必要的电视节目等都是丰富孩子知识经验的有效方式。所以每一位父母都应从各方面开阔孩子的眼界,丰富孩子的知识经验,从为孩子想象力的发展提供丰富的原材料出发,多给孩子讲故事,以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

(3)讲故事能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孩子的情绪一直随着情节的变化而变化,正是在这些情感的激发的过程中,情感受到陶冶。故事中的人物,通过家长讲述出来以后,那些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就在孩子的头脑中烙下深刻的印记。那些人物形象感染了孩子,使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就会不自觉地摹仿、效法故事中的人物的行为。因此,要教育孩子,根本不必给他们讲一些干巴巴的道理,只要你能用故事感染孩子,那么你就成功了。

为了充分运用故事熏陶计教育孩子,家长在讲故事时,还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故事要有选择,内容要积极向上。故事的内容要积极、健康,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比如多给孩子讲古今中外名人立德、明理、勤俭、好学、力行、成才、自立、择友、有信、尊老、爱幼等方面的故事,切忌讲那些恐怖、低俗、消沉堕落的故事。另外所讲的故事要有趣味性,还要根据孩子的不同年龄阶段,进行选择。

(2)在讲述过程中要富有表情、富有变化。讲故事时要形象生动、绘声绘色,语调要抑扬顿挫。总之,要善于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孩子的兴趣。

(3)家长给孩子讲完故事后,尽量要求孩子复述故事。这样做的目的是要培养和锻炼孩子的记忆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讲故事时,要指导孩子编故事、续故事,锻炼孩子的想象力。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多给孩子讲故事外,还可以引导孩子仿照故事的写法,把他周围所熟悉的东西编成故事,也可以让他们为某个故事续一个合情合理的结尾。这样做可以锻炼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德国著名诗人歌德就曾受益于这种方法。他曾回忆说,他小的时候,母亲每天晚上给他讲一个故事,但故事只讲一半,留下后半部分让歌德去想,如果第二天能把故事讲出来,妈妈就再给他讲一个故事。歌德为了第二天能够听到新故事,必须展开想象把故事接述下去。久而久之,歌德的想象力得到迅速发展,达到很高的水平,为他日后进行诗歌创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熏陶计妙解]:故事具有趣味性的特点,为孩子喜闻乐道,利用讲故事的形式教育孩子,是一种既聪明又有效的教育方法。当然,只有家长长期坚持,这种熏陶计才会发挥作用。

2.潜移默化中塑造孩子的人格

孔子曾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把这种观点应用到儿童教育中就是,要想塑造孩子的人格,父母就先要严谨自律,通过自己的良言善行熏陶孩子,这样父母根本不必向孩子说教,孩子自然就品行优良了。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父亲年纪大了,身体极其虚弱,生活难以自理。于是,就搬去与儿子、儿媳及5岁的小孙子同住。由于中风留下的后遗症,老人的手经常不由自主地颤抖,步履蹒跚。

刚开始,全家人坐在同一张桌子上用餐。可是很快地,儿子儿媳就发现上了年纪的老父亲摇晃着的手与衰弱的目力使他无法顺利进餐。比方说,米饭会经常从父亲拿着的汤匙上抖落下来;当他握着杯子时,牛奶会泼到桌布上。儿子儿媳终于忍不住了,开始对老人白眼相加,有一天,儿子甚至因为老人弄翻饭碗而呵斥老人。

没过多久,夫妇俩就在墙角设置了一张小饭桌。在那个角落,父亲一人孤独地吃着饭,家中其他成员则在另一边享受着美食。再后来,当父亲打破了两个碟子后,他的食物就被盛在一个木碗里面——饭和菜被拌在一起。有时,当家人偶尔朝那边瞥一眼时,他们会发现,老人的眼里含着泪。他显得那么地孤独和无奈。然而,这对夫妇所能够给予老人的惟一话语仍旧是,警告他不要弄翻食物。

这一切,5岁的孩子都默默地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天,晚饭前,孩子在地板上用小刀削小木块。父亲看见了,觉得好奇,就走过去,柔声问道:“你在做什么呀?”也许是被父亲特别的语调所感染,孩子回答道:“哦,我在做木碗,等我长大以后好拿来给你们用。”5岁的孩子说完了,仍旧微笑着削他的小木块。

父母一下子呆在了那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眼泪大滴大滴的从面颊上滚落。虽然都没有说什么,他们却都知道了该怎么做。那晚,丈夫小心地扶着老父亲的手,将他带到饭桌上,从此后,无论是丈夫还是妻子,都没有再在意诸如菜掉到桌上、牛奶泼出来,或者桌布被玷污了之类的事了。

父母的所作所为在很多方面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的价值观念和处世原则往往会通过自己的行为根植于孩子的心中,成为孩子将来人生态度中的一部分。因此家长如果想塑造孩子的人格,就必须先以自己的人格感召孩子,让孩子在长期的耳濡目染中,受到熏陶,获得好的影响。

[熏陶计妙解]:要熏陶孩子,家长先要严格要求自己。比如父母要求孩子学习,自己却不看书,说一套做一套;如果父母教育孩子要爱学习,讲道德,守纪律,求上进,自己却不学无术,成日沉溺于“方城”之中,即使再苦口婆心,孩子也很难接受。

3.用行动教会孩子诚信

父母们常常要求孩子做一个诚信的人,因为诚信的品质会对孩子将来的个人发展有极大的影响。为了培养孩子这种高贵的品质,家长们尝试了很多办法:讲道理、严管、劝勉……而教育学家告诉我们,最有效的办法是父母在生活中慢慢用自己的行动教会孩子诚信。

曾参杀猪取信于子的故事在我国广为流传:有一天,曾参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小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曾妻戏哄儿子说:“好乖乖,你别哭,你在家里等着,妈妈回来杀猪炒肉给你吃。”儿子听说有肉吃,便答应不随母亲去了。

曾参的妻子从街上回来,只见曾参拿着绳子在捆猪,旁边还放着一把雪亮的尖刀,正在准备杀猪呢!曾参的妻子一见慌了,赶快制止曾参说:“我刚才是同孩子说着玩的,并不是真的要杀猪呀!你怎么当真了?”曾参语重心长地对妻子说:“你要知道孩子是欺骗不得的。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只会学父母的样子听父母的教训。今天你要是这样欺骗了孩子,就等于教他说假话和骗别人。再说,今天你要这样欺骗孩子,孩子觉得母亲的话不可靠,以后你再讲什么话,他就不会相信了,对孩子进行教育也就困难了。你说这猪该不该杀呀?”

曾妻听了丈夫的一席话,后悔自己不该和孩子开玩笑,更不该欺骗孩子。既然答应杀猪给孩子吃肉,就该说到做到,取信于孩子。于是她和丈夫一起动手磨刀杀猪,为孩子烧了一锅香喷喷的猪肉。儿子一边吃肉,一边向父母投去了信任和感激的目光。

父母的言行直接感染了孩子。一天晚上,曾参的小儿子刚睡下又突然起来,从枕头下拿起一把竹简向外跑。曾参问他去干什么?孩子说,这是我从朋友那里借来的书简,说好了,今天还,再晚也要还人家,不能言而无信啊!曾参笑着把儿子送出了门。

儿童心理学认为,孩子总会情不自禁地摹仿他所看到的一切。而熏陶计正是利用孩子的这种心理,让父母以身作则向孩子施加好的影响,这样孩子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学会了父母的好品质。比如在这个故事中,曾参为了不给孩子留下“说话不算数”的坏印象,真的把猪杀给孩子吃了,而他的苦心也没有白费,就在曾参杀猪给儿子吃后不久的一个晚上,儿子本已睡下了,突然忆起借了朋友的书简该在当日送还,于是毅然爬起床送还书简,做到了诚信。

英国18世纪著名政治家福克斯的父亲是一名富有的英国人,像许多英国绅士一样,他觉得教给孩子承袭绅士应有的品质,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就算为此要付出一定代价。

福克斯的家坐落在漂亮的花园内。在他家的花园里有一座旧亭子,有一天父亲决定将它拆除,然后在另一个开阔的地方重建一座。正巧,这天小福克斯从寄宿学校回家度假,赶上工人在拆迁亭子。福克斯对亭子被拆除的全过程非常感兴趣,为此他打算晚几天回学校。但父亲却不许他耽搁学习在家看这无聊的拆迁过程。为此,父子间颇有不和。这个时候,福克斯的母亲如同大多数母亲那样,永远都是孩子的支持者,所以她便为儿子向丈夫求情。

最后,福克斯的父亲答应将亭子的拆迁推迟到第二年假期。于是,小福克斯心满意足地离家返校了。

福克斯的父亲想,儿子在学校里忙于学习,肯定会慢慢忘记此事。所以,儿子一走,他就命人把亭子拆了,并另盖了一座新的。可没想到福克斯却一直惦记着这件事。假期又到了,刚一回家,福克斯就朝旧亭子走去。回来后,他闷闷不乐地对父亲说:“你说话不算数!”

老福克斯听后大为震惊,心想自己纵有万贯家产也不能抵消食言给孩子心灵带来的污点,所以他严肃地对儿子说:“儿子,你说得对,我错了,我马上改。诚信比财富更重要。”说罢,这位英国绅士随即让人在原地盖起了一座亭子,再当着孩子的面把它拆除……

这是父亲给福克斯上的最为生动的一课,在少年福克斯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而在以后的日子里,老福克斯再也没有对儿子失过信。而后来,成为英国政治家的福克斯更是以其诚信著称。

在孩子的心中,对诚信这两个字的概念还很模糊,孩子是否能做到诚信,除了要靠自身的努力,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家长的行为。因为孩子总是在摹仿父母的行为,这对性格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在漫长的时间中不自觉地完成的。这就像一片片雪花,它们从空中轻轻飘下,每一片新增加的雪花在雪堆上没有引起人们的感官上的什么变化,然而正是这一片片的雪花的积累,造成了雪崩。重复不断的行为也是如此,日积月累,最终就形成了难以改变的习惯,形成了人的品格,决定了人的善良或邪恶的举动。

[熏陶计妙解]:家长应从每件小事做起,时刻用诚信的行为影响孩子,让孩子在诚信的氛围内长大,这样孩子就会自然而然地成为诚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