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三十六计教出好孩子
11145900000013

第13章 鼓励计——给孩子不断进取的力量

孩子很容易对自己失去信心,很容易因为困难而放弃努力,因此,家长要不断地鼓励孩子,给他们前进的勇气和必胜的信心,这样孩子就能带着父母的期望改正缺点,不断进步。

1.为孩子的小进步鼓掌

孩子是非常敏感的,他们会把家长的鼓励当成他们前进的动力,因此,家长在发现孩子养成了不良习惯时,要及早为他指出来,告诉他正确的做法。而当孩子努力改正时,你就要肯定他,哪怕孩子只取得了一点小进步也要为他鼓掌。

在洗手间里,妈妈发现儿子刷完牙后又把牙膏随便扔在漱口杯外面。

妈妈非常生气,把尼克叫到身边,不满地说:“尼克,你应该可以照顾自己的生活了吧!看,又把牙膏放在外面了。我不是对你说过牙膏用后要放到杯子里吗?”

尼克根本没有把妈妈的话当一回事儿,只是心不在焉地回答:“知道了。”

妈妈见儿子反应平平,知道刚才说的话并未引起他的重视,于是冲他喊道:“听着,尼克,你必须把牙膏放进漱口杯里!”

尼克极不情愿地走进了洗手间,放好了牙膏,转身就走。

“记好了,以后再也不要忘了。”妈妈再次强调。

“知道了。”

第二天,尼克在刷完牙后,将牙膏认真地放到杯子里了,但妈妈什么都没有说。到了第三天,牙膏又被扔到杯子外面。

“喂,尼克,怎么搞的,你又忘了把牙膏放回去?”妈妈生气地说道。

“我以为你忘记了。”尼克说道。

“怎么这么说呢?”母亲疑惑地望着儿子。

“因为昨天我把牙膏放在杯子里了,而你却什么也没有说!”

尼克为什么又犯了老错误呢?因为当他改正后没有得到妈妈的肯定和重视,因此他又泄气了。如果第二天,妈妈发现尼克把牙膏放在杯子里后,亲热地对他说:“干得好,尼克!妈妈知道你一定能改正坏习惯的。”那么尼克一定会非常高兴,并愿意把好习惯坚持下去。

举这个例子就是为了说明,父母的鼓励对孩子的巨大意义。如果父母能重视鼓励的作用,灵活运用鼓励的手段,那么就能很轻松地帮孩子改正坏习惯。

9岁的卡特有个乱丢东西的坏习惯,他每天放学一回到家,就把他的书包、鞋、外衣扔到客厅的地板上,回到房间后,又把玩具丢得随处都是。虽然偶尔卡特也会按妈妈的要求把东西都摆放好,但大多数时间都是随地乱扔。对此,妈妈试过很多方法来矫正他这个毛病,但无论是提醒他、责备他还是惩罚他,都无济于事,卡特的东西仍旧堆在地板上。

在上述方法都不见效的情况下,卡特妈妈决定试试通过鼓励儿子的方法来使他改正毛病。

这天,卡特妈妈终于看到了卡特把自己的东西收拾得很整齐,她立即走上前去,轻轻地拥抱了一下卡特,高兴地说:“看!我就知道你不是个没规矩的孩子!你收拾得多干净啊!”卡特刚开始很吃惊,但很快他的脸上就充满了自豪。因为他将自己的东西带入自己的房间而受到了肯定和鼓励,于是在这之后,他就尽力去这样做,而他的妈妈也记着每次都对他表示感谢和鼓励。

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孩子来说,日常生活中的好习惯和坏习惯同时存在,如何鼓励孩子保持好习惯,矫正不良习惯,一直是困扰父母的难题。如果适当运用鼓励计来做这项工作,事情就会变得容易得多。

教育学家的建议是,在某些时候,父母应忽视孩子的不良行为,将自己的预期目标分成小步骤,循序渐进地做,这样就能很容易地改掉孩子的坏习惯。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孩子有不良的生活习惯或行为,父母不应该对此抓住不放,而应该找到孩子偶尔没有此不良行为的时候对孩子予以鼓励。父母对孩子的每一个微小进步都能加以鼓励,即是对孩子的积极行为进行强化的最好方式。哲学上讲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平时大量的细微进步,积累起来才可能有大的变化。因此,对于父母来说,要想让自己的孩子彻底改正不良习惯,就应该对孩子的点滴进步进行鼓励。

可是生活中,大多数家长往往不注意鼓励孩子的微小进步,他们对孩子的期望比较高,总希望孩子能一下子达到他们的要求。因而对孩子一些细小的进步不是很注意,反应比较冷淡。

父母不要因为孩子的进步太小,就不愿意给予鼓励,这会使孩子觉得家长对自己的进步漠不关心,认为自己的努力白费了。时间一长,孩子就会失去进步的动力,原来可以改变一生的进步也会因为得不到强化而消失。因此,无论孩子是在学习还是生活方面,只要孩子有进步就应给予建设性的鼓励,每有好的表现就要加强鼓励的感情色彩。

[鼓励计妙解]:鼓励孩子每一个微小的进步,就是在强化孩子的进取之心。不要吝惜你的鼓励,这是帮助孩子改正缺点的必不可少的要素。

2.更多地给孩子精神上的鼓励

越来越多的父母已经意识到了,运用鼓励的手段可以促进孩子进步。于是五花八门的“鼓励计”被用到了孩子身上,有些是精神上的,但更多的是物质上的。教育学家建议:教育孩子要以精神鼓励为主。

生活中,我们常看到这样的场景:“儿子,这次你要能考一百分,爸爸就送给你一辆最棒的模型车!”“你争气点儿,要是能进前三名,我就带你去游乐园玩!”这样的对话继续下去,若干年后,也许就会发展成这样:“我要是进了前十名,你们怎么奖励我?”“乖儿子,你要真进前十名,妈妈就带你吃麦当劳,随便你点!”“没意思!我不吃麦当劳!我要耐克球鞋!”“可是,你不是已经有一双了吗?”“我不管,我就要!不给我买,我就……”多么可悲!鼓励变成了贿赂,孩子却反过来勒索父母,这就是滥用物质鼓励的结果。父母应当知道,奖励是对孩子行为的积极评价,是父母教育孩子的一种重要手段。奖励运用得好,不但可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而且还可鼓励孩子不断进步。但这种奖励孩子的前提却只能是“当孩子有了某种具体的、实质性的积极行为,而父母又希望孩子持续下去的时候,才给予孩子物质奖励”。那种随便许诺,张口就要请孩子吃麦当劳的做法,实质上不是在奖励孩子,而是明目张胆地贿赂孩子!

鼓励对孩子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做父母的必须明白,对孩子的鼓励并非一定都是物质上的、金钱上的,精神上的鼓励更能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的温暖。

邓超中学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一所市重点高中。接到通知书的那一天晚上,邓超问爸爸说:“爸,你和妈妈都答应过我,考上重点高中就给我个惊喜。怎么样?惊喜是什么呀?”

爸爸回答说:“我和你妈妈对你的确有那样的承诺。原来的计划是要去北戴河旅游,但现在我们要和你商量一下,是否可以不去旅游,把那笔钱省下来,以你的名义捐赠给希望工程……”邓超对爸爸的提议有点犹豫,妈妈接着说:“你能考上重点高中,我们都替你高兴!也觉得应当带你出去旅游一趟,表示我们的奖励。但我们慎重地想了想,觉得你刚上中学,今后的路还长着呢!

“尤其是想到我们自己的孩子能上重点中学,而一些贫困的孩子却连上学的权利都难以实现,因此……

“我们不强迫你,你可以考虑一下,哪个更有意义!”

“好吧,我们还是省下钱来捐赠给希望工程吧。今后我还要帮助更多的人!”

这种精神鼓励是非常有意义的,它既包含了激励因素,又不会让孩子产生惟利是图的不良心理,对孩子的成长有利无害。

但儿童心理学家也指出,精神鼓励也要努力处理好方式方法,这样才能使鼓励计发挥最大效用。那么,鼓励孩子进步时,我们应当记住哪些原则呢?

(1)对孩子的鼓励要有针对性

教育学家认为,如果父母的鼓励具有针对性,孩子们就能够学习到什么是好的表现,并将继续发扬这种好的东西。这就要求父母应该做到只表扬孩子具体的好的行动,而不是随意表扬。比如,孩子在考试中得到好的成绩,有些父母会这样夸奖孩子:“我早就说你是天才。”其实,这种鼓励对孩子来说只是一种负担,把孩子的成绩归结于孩子的天赋,而不是孩子的努力,有可能会泯灭孩子勤奋努力的精神。因此,这种随意的表扬是不可取的。

(2)对孩子的表扬应当实事求是,讲明道理

一个能大胆学习走路的孩子,第一次学习用筷子吃饭的孩子,父母对他们进行表扬是恰当的。如果这个孩子都已经10岁了,父母还能去表扬孩子的这些行为吗?因此,对孩子的表扬一定要切合实际,让孩子觉得父母的表扬是真诚的。另外,在表扬孩子时讲明道理也很重要,让孩子知道这样做为什么是好的、对的,培养孩子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

(3)把握鼓励孩子的时机

当孩子第一次做出过去没有过的好行为时,要及时表达出高兴和赞赏,但是当孩子不断地表现出同样的行为时,就应该隔几次行为给一次表扬、鼓励,且间隔时间越来越长,不要每次都予鼓励,这样有利于孩子好习惯的养成。

(5)在孩子决心改正错误,或者已经改正了错误时,父母只要发现他们的优点或长处,都要及时进行客观的鼓励尤其是对于那些意志薄弱、自制能力较差的孩子进行“及时鼓励”更见效果。这样做,可以帮助孩子摆脱自卑感,恢复自信心。

[鼓励计妙解]:太过注重物质奖励,会使孩子错误地把奖品当成追求目标,而适当的精神鼓励却更能满足孩子的荣誉感和自尊的需要。

3.鼓励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教育学家告诉我们,鼓励是父母送给孩子成长的最好礼物,是孩子进步向上的催化剂。因此,家长们不妨多运用一下鼓励计,让孩子们在鼓励中获得学习的信心,以鼓励的方式给孩子提出更高的要求,用鼓励的方法提供给孩子进步的机会。

一天,4岁的查尔斯一个人跑到一块废弃的场地去玩,在那里他看到一条电线一头拖在地上,他于是伸手一拉,一阵火花响过,查尔斯倒在了地上。幸亏一个工人冲了过去救了他。查尔斯被送到医院,小命保住了,但两条胳膊却被截掉了!

三年以后,查尔斯到了该上学读书的年龄。但是,由于肢体残疾,他不能像其他同学们那样过正常的学习生活,因此只好留在家里。

每天早晨,查尔斯看着伙伴们高兴地从他家门前经过去学校时,便感到十分难过,他用一种求助的眼神问妈妈:“我的胳膊和手都没了,怎么办呀?”妈妈拍拍孩子的肩膀,鼓励他说:“孩子,不要着急,只要你坚持锻炼,你的胳膊和手还会再长出来的。”听完母亲的话,查尔斯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于是在妈妈的帮助和指导下,他开始了艰苦的锻炼过程,学着用脚洗脸、吃饭、写字,以及做一些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查尔斯心中充满了希望,他坚信只要努力练习,失去的胳膊和手又会再长出来。他牢牢地记住了妈妈的话。

两年过去了,查尔斯发现胳膊和手还是没有长出来,袖口依然是空荡荡的。他感到有些疑惑,禁不住问妈妈:“怎么回事呀,我的胳膊和手怎么还没有长出来呢?是不是我不够用心?”

这一次,妈妈的眼神充满了希望,温柔地说道:“孩子,你好好想一想,别人用胳膊和手做的事情,你不也都会了吗?”

“是的,我用脚代替了胳膊和手,而且,有的事情比其他小伙伴做得还要好呢!”查尔斯自豪地说道。

“听我说,孩子,每个人都有一副坚强的臂膀和一双强有力的手。而这些东西都装在自己的心里,只要你愿意,它就能帮助你战胜一切困难和挫折。”

查尔斯终于明白了,妈妈确实没有骗他,经过不断训练的胳膊和双手是强大无比的!从此,男孩更加刻苦学习,那无形的胳膊和双手帮他渡过了一个又一个的难关,并拥有了美满幸福的人生。

妈妈的鼓励,使查尔斯战胜了肢体伤残的缺陷,完全掌控了自己的人生。由此可见,鼓励对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的一种力量。家长们都应该重视运用鼓励的手段激励孩子,您的鼓励就是孩子进步的方向和阶梯。

父母的鼓励能让孩子得到更好更快的进步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鼓励对孩子的意义,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鼓励孩子呢?教育学家已经给出了答案,就是对孩子实行鼓励教育,鼓励孩子做有意义的事情,让孩子在自信、乐观的环境和氛围中成长。

鼓励孩子不畏任何艰难。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要让孩子懂得这个道理,而且学会克服困难,就要让孩子不畏艰难。信奉鼓励教育的美国的父母们不仅让孩子经历克服困难的全过程和体验战胜困难后的巨大喜悦,同时还强调让孩子经受失败的磨练。

鼓励孩子保持旺盛的好奇心。教育学家早已指出,好奇心对儿童是至关重要的,它将引导儿童打开智慧之门,应该好好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对孩子提出的五花八门的问题,不要觉得不耐烦,应该是有问必答,或加以引导,或提出反问。

鼓励孩子锻炼动手能力。动手比单纯地看书学习带来的益处更多,可以避免孩子变成书呆子,培养孩子勇于探索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鼓励孩子多参加各种运动。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个人体质,而且有助于开发孩子的智力,让孩子更有进取心。

利用“鼓励计”教育孩子听起来十分动人,但一些家长虽然重视鼓励教育的作用,但却始终无法把握鼓励孩子的正确方法,下面为家长提供几点参考。

(1)父母要对自己的孩子有信心,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有能力获得成功

如果我们对孩子失去信心,认为他们会轻易退却,或者他们在巨大的压力和灾难面前将彻底失败,那将使他们非常失望。因此,父母对孩子的态度应该是坚定而百折不挠的。具体地说,父母应该以自己的信心去影响孩子,使孩子慢慢学会不断克服困难。

(2)用鼓励帮孩子建立信心

赞扬孩子过去的成绩以及过去他是如何的坚强、勇敢;评论孩子做得正确的部分,少讲他的错误;指出孩子应该怎样继续努力才能获得成功。当孩子经过几次努力而没有成功时,更需要父母的鼓励。值得注意的是,鼓励孩子应当在孩子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孩子来说高不可攀的事情是绝对要避免的。

(3)对孩子的鼓励不能使用抽象、模糊的语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很多父母对孩子说:“要好好地做,你要好好用功,将来在社会上才有立足之地。”像这些模糊、抽象、一点也没落到实处的语言,到底能产生多大的效果呢?说这样的话,孩子虽知有鼓励的意味,不过,到底如何好好地做,孩子仍是毫无所知。如果孩子性格内向,就会觉得精神上受到压抑,而愈做愈差,最终往往收到相反的效果。

[鼓励计妙解]:一个负责任而又懂得教育的家长,是绝对不会忽视鼓励作用的,他们会给孩子及时、准确、恰当的鼓励,让孩子战胜困难,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