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怎样当好班组长(最新工会干部培训与业务指导手册)
11143100000038

第38章 班组长的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2)

美国哈佛大学的维谦·詹姆士对员工激励的研究结果表明,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其工作能力仅能发挥20%~30%,而一个受过正确和充分激励的人,其工作能力可以发挥80%~90%,甚至更高。

激励理论,包括目标激励、榜样激励、领导行为激励、强化激励和数据激励。

行为科学告诉我们:要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不仅要注意物质利益和工作条件等外部因素,更要注意对人进行精神鼓励,给员工成长、发展、晋升的机会。

“哇,真没想到,这个月我的收入净增了500多块!”邵友全在拿到自己今年1月份工资时兴奋地叫了起来——这是重煤集团石壕煤矿掘进622队的员工刘方平这样形容工友邵友全。

刘方平说,这是由于矿党委对采掘一线的1600多名员工采取了出勤嘉奖、多干多得上不封顶、五好班组评比、五好员工评比等一系列物质、精神激励办法所致。

随着煤炭市场的升温,企业效益越来越好。在这种形势下,石壕煤矿的党政领导决定采取一些激励方法,调动一线采掘工人的挖煤积极性。于是,他们便在以上级公司综合劳动定额为基础规定的前提下,掘进队进尺实行米单价,采煤队实行工作物等级日资与计件产量挂钩,实行直接无限计件。如遇工作面地质条件变化时,则实行特殊计件管理办法单独核算。彻底打破了原有计算工资上要封顶、下不保底的做法,大大提高了广大员工的安全生产积极性。该激励方法一出台,平时不爱上班的“老油条”都纷纷回队上班,员工们脏活、累活抢着干,都想多挣工分多挣钱。不仅促进了掘进进尺、原煤产量的双提高,而且还使一线员工普遍增收。就拿今年1月为例,全矿掘进进尺完成1071米,原煤产量达到9万吨。从明显增多的工资上,采煤工人看到了自身价值。

正确、恰当地对员工的工作动机进行引导和激励,是绝大多数领导者的重要任务之一。如何才能使员工把组织的任务目标看成是自己的任务目标?如何使员工为实现这种目标而自觉努力工作?这都需要企业管理者对员工的工作动机进行引导和激励。

激励,一般是指通过影响人在追求某些既定目标时的愿意程度或者说是指人们朝向某一特定目标行为的倾向,增强或削弱其动机,来调整人们的行为。激励是行为的钥匙,又是行为的键钮,按动什么样的键钮,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

企业管理者重点要在以下三方面做好工作,让员工在有效的激励中成长:

(1)物质激励要将薪酬与业绩挂钩。影响企业员工满意度的因素调查表明,薪酬待遇对员工的满意度的影响很大。在目前阶段,许多企业的薪酬分配方案都已确定,且加薪的期望值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应通过建立公平的分配体制,使员工感觉到:有创造才有回报、有贡献才有收益,从而激励员工把精力集中在工作上,发挥创造性和主动性,真正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另外,要从提高内部公平度入手,平衡员工的公平感,从而提高员工对薪酬的满意度。

(2)精神激励要体现个人尊重和价值。要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以对员工保持不变的尊重,赢得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和倾情奉献。对业绩好的员工,企业不但要给予物质奖励,还要公开表彰,让其上光荣榜、授予荣誉称号等。对其中有能力的员工,要给予晋升机会。通过这些激励方法,鼓励更多的员工爱岗敬业,学知识,搞革新,做贡献。

(3)文化激励重在塑造员工的精神家园。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形象和理念的氛围平台,往往在激励人才成长过程中起到巨大的基础作用。因此,管理人员的主要职责是创造出一种环境,使每一位员工都能发挥其才干。以创新的企业精神激励员工,在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信念引导下形成相同或相近的心智模式,使企业产生一种特殊的凝聚力与和睦感,从而增强企业适应外部变化的能力。要通过创建“学习型企业、智能型员工”活动为员工提供适合其要求的成长道路,使员工的个人发展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得到最佳结合,让所有员工在欢畅、快乐的心境中快速成长。

5突出重点的工作具体措施

班组的工作内容相当广泛,它几乎包括企业各职能部门的全部业务工作。讲究领导艺术,是班组长做好班组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弹钢琴要十个指头都有动作,不能有的动,有的不动,但是,十个指头同时都按下去,那也不成调子。要产生好的音乐,十个指头的动作要有节奏,要互相配合。”

春都走向绝境是一个悲剧也是一个笑话,让社会各界都知道,并共同探讨一个兴旺发达的国有企业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

春都曾经有过奇迹。一说起火腿肠,有谁能不想到春都呢?自1986年生产出我国第一根西式火腿肠开始,春都曾以“会跳舞的火腿肠”红遍大半个中国,市场占有率最高达70%以上,资产达上亿元。然而,仅仅经历几年短暂的辉煌,这家明星企业便倏然跌入低谷。如今春都上百条生产线全线停产,企业亏损高达67亿元,并且欠下13亿元的巨额债务。昔日车水马龙、门庭若市的场面,成了春都人美好的追忆。

是什么造就了春都奇迹?

春都集团的前身是始建于1958年的洛阳肉联厂,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平平淡淡几十年。1986年,春都当家人高凤来在经过对国内外肉制品市场进行分析考察后,果断决定改变原来单纯从事生猪屠宰储藏业务的经营状况,对猪肉进行深加工,发展高温肉制品生产加工业务,在国内首家引进西式火腿肠生产线,生产出中国第一根火腿肠,迅速走俏市场,销售收入、利润连年翻番,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企业规模变大,并获得了持续地发展。

到90年代初,春都成为收入超十亿元,利润过亿元的国内着名大型肉制品生产加工企业。“春都”火腿肠也就多次被评为“全国名牌产品”和“着名商标”,几乎成了中国火腿肠的代名词。

这个时期春都的成功,无疑要归功于它正确的战略决策——向前一体化发展战略。

是什么使春都走向了衰落?

也许是成功来得太容易,春都的经营者头脑开始膨胀发热,当地领导也要求春都尽快“做大做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在较短的时间内投巨资增加了医药、茶饮料、房地产等多个经营项目,并跨地区、跨行业收购兼并了洛阳市旋宫大厦、平顶山肉联厂、重庆万州食品公司等17家扭亏无望的企业,使其经营范围涉及生猪屠宰加工、熟肉制品、茶饮料、医药、旅馆酒店、房地产、木材加工、商业等产业,走上了一条多元化同时并举的道路。企业经营项目繁杂、相互间关联度低、与其原主业之间也无任何关联,且投资时间又很集中,一时“发展”神速。

以资产计,春都资产平均每年以近6倍的速度递增,由1987年的3950万元迅速膨胀到2969亿元。可怕的是,这个神速扩张不但没有为春都带来收益,反而使企业背上了沉重的包袱。春都兼并和收购的17家企业中,半数以上亏损,近半数关门停产,这无疑又是雪上加霜。1993年8月,春都在原洛阳肉联厂的基础上进行股份制改造,组建春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向社会432家股东定向募集法人股1亿股,募集资金近2亿元。资金多,用对了是好事,用错了,可能就是一场灾难。此时春都恰恰把这笔钱用来搞盲目多元化,先投资1000多万元参股经营8家企业,后又投资15亿元控股经营16家企业,结果成了个大累赘。

1994年9月,春都与美国宝星投资公司等5家外商合资,吸引外资折合人民币29亿元。但合资后外方发现了春都的问题,于1997年寻找理由提出撤资。按照协议,本息加上红利,春都这次损失1亿多元。

1998年12月,已是亏损累累的春都集团决定选择集团公司部分资产重组上市,募集资金424亿元。大股东春都集团和上市公司春都食品股份实际上是一帮人马,两块牌子,人员、资产、财务根本没有分开。上市后的第三个月,春都集团就从上市公司抽走募集资金19亿元用于偿还其他债务,此后又陆续“有偿占用”上市公司数笔资金,合计高达33亿元,占上市公司募集资金总数的80%,从而造成上市公司对公众承诺的10大投资项目成为一纸空文,使春都核心主业的上市公司失去了发展的大好时机。

盲目集资、盲目多元化经营使春都走上了不归之路。

春都的多元化错在哪里?

春都盲目混乱的经营战略的错误在于:

(1)资源分散、丢掉主业,完全失去了市场竞争优势。进入90年代,火腿肠、肉制品市场竞争加剧,行业内“双汇”、“郑荣”等后来者迅速壮大,与春都激烈竞争,抢夺市场。在这个进入障碍不高又难以维持技术优势的行业里,急需春都增加投入、提高产品及企业整体竞争力时,但那些与主业无关的新增经营项目、新兼并企业分散了春都有限的资源,使春都在主业经营的各个方面(产品研发、市场营销、内部管理等)投入严重不足,甚至难以保证其正常运营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