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怎样当好班组长(最新工会干部培训与业务指导手册)
11143100000015

第15章 班组的生产工艺管理(3)

(1)提高工艺装备的继承性。所谓工艺装备的继承性就是指以原有工艺装备为基础,对原有工装尽可能加以利用。实践表明,企业试制新产品,特别是系列产品,可以利用的现有工艺装备数约占全部所需工艺装备的60%~80%。因此,为了合理利用现有工艺装备,就应当将现有的工艺装备图纸档案加以系统化,按用途、等级进行分类编号,以便工艺人员和工装设计人员从已制成的工装中选择合适的工具,或是利用原有工装的图纸,适当加以修改,以适合新规格产品试制的需要。只有在完全不能选用现有工艺装备时,才允许设计新的工艺装备。

(2)要抓好工装中结构复杂、工序多、周期性长的关键工装。要早设计、早投料、交叉作业、减少停顿时间。

(3)根据工艺装备系数,合理确定需要自行设计和制造的专用工艺装备的总数。工艺装备系数是由主管工业部门根据经验统计资料,经过整理分析比较而确定的参考数据。在制订工艺方案时,主管工艺员(师)就是根据生产类型、批量大小和产品复杂程度而在工艺装备系数表中选定相应的系数作为一项指标下达给工艺装备设计人员。工装设计人员即按此规定的种数范围(可容许多设计的工装种数=工装系数×该产品专用零件)设计与制造工艺装备,从而尽可能地减少专用工具的设计与制造的工作量和费用。

(4)提高工艺装备规格化的水平。工艺装备规格化指的是在企业范围内,尽可能减少装备结构的种类、形式和尺寸。它的主要方向是:整个装备的规格化与通用化,装备中零部件的标准化,采用万能组合夹具等。

(5)合理组织工艺装备的设计和制造,力求缩短工艺装备设计与制造的周期。工艺装备制造的组织与计划同一般产品的生产基本上相似,但它也有一些特点,就是品种多、批量小,结构较一般机械产品简单,劳动量较小,基本上是单件生产方式,在计划安排和生产组织上较复杂。由于专用工具为新产品投产所必需,一有短缺,就会影响整个新产品的投产,因此,工具车间对工艺装备的制造,必须加强组织、计划,力求缩短制造的周期。这就需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①要抓好工艺装备中结构复杂、工序多、周期长的关键工装,要早设计、早投料,对于设计与制造,都要采用平行交叉作业,减少停顿时间。

②要抓好新产品所需各种工艺装备的配套。从设计上看,通常工艺装备可按专业分工,成立刀具、夹具、量具等模具设计组,来设计通用工装。但对专用工装来说,以采用综合小组形式为主,即按部件或零件成立工夹具设计组,包括夹具、刀具、模具、量具等各种设计人员,相互配合,共同为该部件或零件设计全套装备。这种组织形式有利于配套,保证质量和缩短周期。在制造上,工具车间要抓好成套装备完成情况的检查。当工艺装备的毛坯和某些零件必须在基本生产车间制造时,厂部生产技术装备计划组必须在基本车间内优先安排,保证按计划完成工装任务。

③在工艺装备设计和制造的组织工作中,应按试制生产的先后次序组织工装准备,使早用的工装先设计制造,晚用的工装后设计制造。这就要通过制订生产技术准备计划,与新产品投产的生产作业计划很好地衔接起来。

④制成的工艺装备应在生产现场进行验证,通过实际生产,考验工艺规程和工艺装备的适用性,并帮助工人掌握操作要领。验证时发现问题或有不足之处,要提出改进意见。验证合格后,应填写验证合格证,作为可以投产的依据。

工艺装备的日常管理及班组长的作用

工艺装备的准备,不仅是设计与制造,还必须做好日常的管理,使工艺装备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并避免过多地占有资金,这对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有着重要意义。

做好工装日常管理,主要应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班组长可协助车间主任及技术主管完成这些工作:

(1)指导工人遵守操作规程,改善日常维修保管工作。负责工具保管的工具库(室),对工艺装备要进行分类、编号,固定存放地点,配置适当的工具存放器具。存放的环境应保持清洁、干燥、通风,温度适当,防霉防锈。对量具、精密模具,应建立周期校正鉴定制度,周期可按使用期限或加工批量而定。

指导工人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工艺装备,注意日常的维护保养。对工人使用工艺装备应建立“借用”制度,定期归还,以免长期流转在生产中质量受损。工艺装备收回时要进行技术检查,对已有磨损的要及时修理或报废。

结合多种产品的上下场,做好工艺装备的下场清理与上场准备。在每种产品下场后,对生产中使用的工艺装备要及时清理,进行鉴定,分情况安排退库、改进或修复等工作,以保证产品再次上场时使用。

(2)对工艺装备的消耗与占用,应合理制订消耗定额与储备定额。压缩工具消耗定额与储备量是工具管理的一个重要的工作内容。工具消耗定额在批量大的情况下,有条件的可以根据技术计算来确定,即按工具的耐用期限和使用工具的时间长短来计算,也可以按经验统计方法,通过对工具消耗的历史统计资料加以整理分析,制订出各种工具的消耗定额。工具的储备量,包括工厂工具库存,车间工具室与正在使用和处在修理、检验中的工具。一般分为两部分,即正常周转量与保险储备量,都用经验统计法来确定,作为核定占用流动资金的依据。

(3)图纸管理。工装图纸管理是企业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应按照加工对象或用途等对工装图纸进行分类编号,建立档案,以便修改、调换工装时查阅。

(4)要对工艺装备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修复或更换,复杂工装由工艺科等上级部门负责收回、更换或修复。

9试制新产品的具体措施

试制新产品的意义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同样地,商品也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如果企业只经营一种产品,则会随着该种产品的“失宠”和市场份额的丧失,企业的生产无法在市场上得到承认,无法得到扩大再生产所需要的资金,企业的生命亦必将随之结束。

为了延续企业的生命,使企业的利润能维持不变或更上一层楼,企业在一种产品的生命周期尚未结束的时候,就必须考虑进行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和设计。正如菲利普·库特勒所说:“在现代竞争情况下,若不发展新产品,则企业的风险必定很大……不断的创新是避开产品线没落的唯一途径。”由于市场情况是不确定的,呈现动态变化的趋势,企业也无法准确地把握市场变动,因此发展新产品的投资风险非常大,新开发的产品夭折率也非常高。有些新产品有很好的创意,但无法发展,创意所耗费的时间和资金无法得到回报;有些产品经过研制生产出来走向市场,却不为消费者接受,也无法得到预期的收益;有些虽然已经被市场所接受,但产品的生命非常短,很快就销声匿迹。

美国的一家研究公司曾经对两百种左右的新产品进行了跟踪调查,经过研究发现,新产品的夭折率高达80%,也就是说,有绝大多数的新产品投资是无法得到回报的,由这个数字可以想象得到一个企业进行新产品投资是冒着多大的风险。产品成功可以使企业得到飞速的发展,但是一时的决策失误足以使一个非常好的企业在顷刻间失败,这或许说明了新产品决策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是一个多么残酷的抉择。

尽管面临这样的风险,产品设计仍然是必然的选择,没有新产品,企业就没有前进的动力,就无法迎接来自市场的竞争与挑战,摆在企业管理者面前的不是要不要设计新产品的问题,而是如何设计新产品的问题。对产品的开发和设计进行充分的研究,生产适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才是企业真正应该关注的。

新产品的类型

所谓新产品,实际上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对新产品给出不同的定义,但就一般而言,新产品应在产品性能、结构、材质、用途或技术性能等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具有先进性或独创性。所谓先进性是指运用了新的原理、新的结构、新的技术、新的材料产生的先进性,或是由已有技术、经验和改进技术综合产生的先进性。所谓独创性是指运用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所产生的全新产品,或在某一市场范围内属于全新产品。新产品按照技术特性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全新产品。主要指采用科学技术的新发明所生产的产品,一般具有新原理、新结构、新技术、新材料等特征,与现有的产品比较,在某些方面没有任何共同之处,有独创性。全新产品往往是由一种科学技术的突破而形成的,如汽车、飞机、计算机、半导体、电视机、化学纤维、青霉素等,都是在某个时代开发出的全新产品。试制全新产品,开发研究试制的工作量很大。

(2)改进新产品。主要指对老产品采用各种改进技术,使产品在功能、性能、质量、外观、型号上有一定改进和提高,如增加电视机遥控功能、增加电风扇定时功能等。

(3)换代新产品。主要是指产品的基本原理不变,部分地采用了新技术、新材料、新的元器件,使产品性能有重大突破的产品。如计算机问世50年来,已从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进入到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第四代产品,目前正在研制第五代具有人工智能的新产品。换代新产品的技术或经济指标往往有显着提高,具有新的用途,可以满足新的需要。

试制新产品的措施

(1)新产品试制和鉴定。新产品的试制就是指新产品在正式投产前进行的试验性生产。新产品设计和工艺准备完成后,还不能立即投入生产,需要经过试制与鉴定,这是正式投入成批和大量生产前,必须进行的重要准备阶段。只有通过这一阶段,才能证明设计准备和工艺准备的设想、计算和设计是否完善,产品性能、质量、成本和技术经济指标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只有通过试制鉴定,才能发现产品结构和工艺上存在的缺点和错误,以便改善解决。这个阶段包括样品试制鉴定和小批试制鉴定。

在单件或小批生产中,只需样品试制,而在成批或大量生产中,除样品试制外,还必须进行小批试制和鉴定,以全面考验和调整设计的工艺和工艺装备,并对产品设计作进一步的校正和工艺性审查。

对于成批或大量生产的产品,试制和鉴定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如果新产品未经试制和鉴定,或者草率从事,未能通过试制和鉴定把产品设计和工艺上的缺陷都暴露出来,产品带病投产,就会后患无穷。产品成批生产后才发现问题,再来修改图纸、技术文件,修改工装、专机,不仅造成大量经济损失,并且推迟了合格产品出厂的期限,甚至不得不降低产品质量,造成新产品开发的失败。所以对于结构复杂、大量生产的产品,如汽车、机床、电机、电视机、微型计算机等,不仅要进行样品试制和鉴定。还要进行小批试制和鉴定。而对于引进或仿制的产品,或者老产品改造,由于技术比较成熟,失败的风险较小,一般可将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合并在一个阶段中进行。

(2)样品试制和鉴定。样品试制的目的是通过试制一件或少数几件样品,来考核产品设计质量,审查产品结构、性能及主要工艺上存在的问题,验证和修正图纸。因此样品必须严格按图纸和技术条件试制。当发现问题时,必须及时修改并予以详细记录。

由于样品试制中问题很多,难度较大,为了保证样品试制的进度和质量,也为了避免样品试制冲击正常生产,一般应组织专门的试制车间担负此项任务。在样品试制开始前,要由新产品的主任设计师、主任工艺师、试制车间主任向试制车间的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进行技术交底,说明试制该产品的意义,新产品的结构、性能、工艺特征及关键零部件的技术要求,新产品的工艺方案和关键零部件的加工方法,新产品试制的进度要求、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拟采取的措施。在技术交底基础上发动群众进行讨论,提合理化建议。在样品试制任务开始前就要编好必要的工艺文件、设计和试制必不可少的工艺装备。样品试制一开始,就要派有关设计和工艺人员进行技术跟踪。及时解决试制中遇到的有关设计、工艺、工装、材料、检查等方面的问题,并认真、全面、正确地做好技术记录,以便在正式投产前对设计图纸和技术文件进行系统的总结、整理和修改。

样品试制出来后,要进行产品的各种性能试验,对产品主要零件的可靠性和寿命进行试验。只有当产品性能完全达到设计的技术要求时,才能交付鉴定。否则必须重新设计和试制,直至完全达到规定的技术要求为止。这时班组长应会同有关部门找出产品结构的工艺缺点,提高产品结构工艺性,并确定主要部件和关键工序的合理加工方法。

样品的鉴定一般由厂长任命的鉴定委员会负责。有时为了国内外竞争的需要,样品试制和鉴定工作应在绝对秘密的情况下进行。在没有成功之前,甚至在没有形成批量生产能力前不宜宣扬出去,以便使企业领导在经营决策时有更多的回旋余地,使本企业在竞争中能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

(3)小批试制和鉴定。小批试制的目的是在样品试制的基础上,通过小批产品的试制,全面考验和调整所设计的工艺和工艺装备,并对产品设计作进一步的校正和工艺性审查。

小批试制过程也就是试生产的过程,因此,必须在该产品的生产车间按正常生产条件进行。小批试制开始前要根据样品试制的经验,系统地总结、整理、修改和完善产品图纸、工艺文件和检验规程,提供全部必要的工艺装备、检验工具和专用设备。并帮助生产车间操作工人熟悉图纸、工艺、工装和专用设备,掌握成批生产的能力。

对于小批试制的产品,除进行必要的性能试验外,还要着重进行产品质量的可靠性、稳定性和零部件的互换性检查。根据发现的问题对设计和工艺作进一步修改、试制和鉴定。

小批试制的鉴定可以根据产品的生产技术特征和市场供需情况,决定采取内部鉴定或公开鉴定的办法。

在进行小批试制与鉴定时参与试制的班组长应注意以下工作:

①对设计图纸进行必要的校正和工艺审查。

②验证、修改进行大批量生产的工艺规程,并对工装进行检查。

在小批试制鉴定通过后,经过生产前的调整工作,即可组织成批生产。有些特殊重要的产品须经有关部门批准后,才可开始成批或大量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