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坏习惯 坏成绩
11141300000004

第4章 孩子忽视预习的坏习惯

拿破仑曾经深有感触地说,如果说我对什么事情总是应对自如的话,那么只是我早已经深思熟虑,成竹在胸了。预习不代表确切地预料,但是它会帮你看到事情的全局。

有这样一则故事。一家著名的国际贸易公司高薪招聘业务人员,应征者络绎不绝。在众多的应聘者当中,有一位年轻的应聘者条件最好,毕业于名牌大学,又有在市外贸公司工作3年的经验,因此当他坐在主考官面前时非常自信。“你在外贸公司具体做什么?”主考官开始发问。“做山野菜。”“哦,做山野菜。那么你说说,对业务人员来说,是产地重要,还是客户重要?”年轻人想了想,说:“客户重要。”主考官看了看他,又问:“你做山野菜应该知道,山野菜中,蕨菜主要出口日本,以前销路非常好,有多少收多少。可是最近几年,国外客商却不要了,你说说为什么?”

“因为菜不好。”

“那你说说,为什么不好?”

“这……”,年轻人停顿了一下,“因为质量不好。”

主考官看了看他,说:“我敢断定,你没有去过产地。”

年轻人看着主考官,沉默了30秒钟,没有说是,也没有说不是,却反问:“你说说怎么能看出我没有去过?”

“如果你去过,就应该知道为什么菜不好。采集蕨菜的最佳时间只有10天左右,这期间的蕨菜鲜嫩好吃,晚了就老了。采好后,要摊开放在地里晾晒一天,第二天翻个个儿,再晾晒一天,把水分蒸发干,然后再成把捆好,装箱。等食用时放在凉水中浸泡一下就可以了。可是当地农民为了多采多卖,把蕨菜采到家,来不及放在地上晾晒,而是放在热炕上烘,这样只用两个小时就烘干了。这样加工处理的蕨菜,从外表上没什么两样,可是食用时,不管放在水里怎么泡,都像老树根一样,又老又硬,根本咬不动。国外客商发现后,对此提出警告,一次、两次,还是这样。结果人家干脆封杀,再也不从我国进口了。”

年轻人听了,不好意思低下头说:“我是没有去过产地,所以不知道你说的这些事情。”

最终,年轻人没有得到这份工作。

其实,应聘的年轻人并不是没有为赢得机会做过准备,只不过没有找对着力点就是了。其实,许多时候我们都不知道下一步要发生什么,但是至少做好这一刻,行动之前的深思熟虑胜过事后的总结与懊悔。为什么不在力所能及的时候多为事情的发展做些准备呢?

常常抱怨“预习”的孩子大概有以下几种理由:第一,没有时间。认为每天上课与写作业的时间就已经让人疲惫不堪了,预习更是一种负担。复习和作业还对付不了,又怎么可能做预习?看似有理!第二,认为预习的意义并没有老师所讲的那样大。因为,预习进行与否并不会对写作业、考试造成多大的直观影响。可爱的孩子们往往喜欢把现象当成本质,对待这个问题也不例外。第三,不会预习。因为在他们看来,预习只是读书而已。反正课上还是要讲的,不管课上读书还是课下读书其效果都是一样的。

实际上,与老师的课堂授课相比,预习是一件很有创造力的事情,当然并不是说课堂授课是缺乏创造力的。但是,几乎所有的课堂授课都是群体的,而预习,对你的孩子来说就是个人的事情了。在没有老师介入的情况下,学生的脑子对有待学习的知识往往会有自己的看法,因为很多时候,自己的想法和教师的授课内容是两回事情。例如学习鲁迅先生的文章,老师的讲授会让孩子们对作品的结构、思想内容有更深的理解,然而像写作背景、整体感觉等等在预习的时候都可以有所把握。背景资料这些丰富而具体化的东西,无疑会对课文的整体把握起到积极作用。而对文章的整体感悟,单纯依靠课堂讲授是远远不够的。

想想看,在预习的时候其实需要做的事情很多,而且也十分有意思。一篇文章、一个人物、一位作家……

如果仅仅局限于老师的几句简短介绍,让手边的相关书籍和电脑赋闲,那么预习当然就像有些孩子所说的“只是读一遍书那么简单”。但是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需要预习,孩子的精力必竟有限,因此,帮助孩子找到他的着力点,有兴趣、薄弱或者复杂的内容比较适合于预习,因为前者是孩子喜欢的,而对后两者来说预习则是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