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坏习惯 坏成绩
11141300000003

第3章 孩子畏难的坏习惯

有人说,生存就是变化,变化就是积累经验,经验就是无休止地创新自己。也许我们天生两只耳朵,两只眼睛,一张嘴,这正是让我们多听多看。

我们常常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幼时的梦想越来越远,风霜的磨砺和肩上的重担时时让我们不知所措,我们不知道接下来应该如何办。“高考的压力始终像一块大石头压在那里,我不知道自己的努力会不会有自己想要的结果。压力没有给我动力,真的,我的信心总是那样的不稳定。今天想好好学习,明天就又泄气了……”“要是没有学校的话,我想我会对学习感兴趣的,我会每天坚持读自己喜欢的书,把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记录下来,还可也研究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呢!”“我觉得自己是没有希望的,因为我很明白自己的缺点是没有恒心,但是我的心都浮了,一坐下来就烦。”有这些想法的学生不在少数。

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惰性始终是如影随形的,你又怎么能够指望一个馋嘴的孩子守着一盒巧克力而无动于衷呢?至于不能坚持而使学习陷入一曝十寒的境地,往往正是这种惰性的结果。老师们普遍对没有持久精神的学生感到头痛,因为这不仅影响到教学进程的正常实施,更重要的是影响学生自身知识技能的积累。因为中小学阶段许多知识的学习都是为进入高等院校打基础的,而此时也正是人类记忆的黄金时段,持续而不间断的复习、记诵、练习对学习本身大有裨益。实际上很多成绩平平的孩子并不是领悟、理解能力差,也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谓的“不聪明”,而是缺乏毅力与恒心。相反,很多在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孩子往往是勤奋不懈的人,而不是我们想像当中的“卓越”分子。因此,细细体味“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的含义,你就会觉得,爱迪生这句话说得是不错的。

有一个3只小闹钟的故事给人以启迪。

有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闹钟放在了两只旧钟的中间。两只旧钟“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地走着。其中一只旧钟对小闹钟说:“来吧,你也应该工作了。可是我有点担心,你走完3200万次后,恐怕便吃不消了。”“天啊!3200万次。”小闹钟吃惊不已,“要我做这么大的事情,我可办不到的呀!”另外一只旧钟说:“别听他胡说八道。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钟‘滴答’摆一下就可以了。”“天下会有这么简单的事情!”小闹钟将信将疑,“如果真是这样,我就来试试吧!”小家伙很轻松地每秒钟“滴答”摆一下,不知不觉中,一年过去了,它摆了3200万次。

每个人都渴望梦想成真,成功似乎远在天边遥不可及,倦怠和不自信常使孩子怀疑自己的能力乃至放弃努力。其实,家长可以告诉他们,大可不必多想一个月甚至一年之后的事情,只要想着今天自己要做些什么,明天我应该做些什么,然后努力去完成,就像那只钟一样,每秒钟“滴答”摆上一下,成功的喜悦就会慢慢浸润我们的生命。

可见,有一个正确的方向,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然后认认真真地每天做下去,成功就会在生命的某个角落里等着你。早一天或者晚一天有偶然的成分,但是收获成功肯定是必然。

回顾我们自身的奋斗与发展,抛却那些无可言说的偶然和机缘,我们走路的时间远比欣赏风景的时间久;挥汗的时候远比遐想的时间多。因此,我们拥有了现在自己看来比较满意的一切。但是,这一切都是我们的,不是吗?就是说没有理由让这些东西成为你的孩子引以为荣并且怠惰不前的资本。所以,只有两条道路:第一,从现在开始,让孩子明白一切都要靠自己的勤奋与不懈努力,并且让他身体力行。你会惊喜地发现在他的身上一天天地发生着变化。第二,放任自流,让他在怠惰中把自己的一切怠惰行为看做合理,让机会因孩子的怠惰白白流走,把后悔留给你和他的后半生。当然,这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

还是那句老话,不要让孩子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让他尝试着去做一些锻炼工作。例如养一盆花,定期收拾房间之类,但是要约法三章,切实执行因懒惰而导致不良后果的惩戒措施,例如签订“合约”的方式。

对于缺乏自主性和勤奋精神的孩子,我们最好多多督促。比如每天督促孩子完成作业,同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与其探讨根据孩子的情况如何进行督促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