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坏习惯 坏成绩
11141300000023

第23章 孩子缺乏主见的坏习惯

缺乏自信往往和缺乏主见紧密相连,要想克服孩子犹豫不决、拿不定主意的不良习惯,最好的办法就是帮助孩子建立起自信心。

不少父母在训斥孩子时习惯于用这样的话,如“我的话你怎么敢不听”,“你必须这样做”,“你说了算还是我说了算”……有的父母甚至还拿起棍棒来逼迫孩子。在这些家长的头脑中存在着一个概念——家长是权威,家长所说的所做的总是对的,孩子必须服从。家长的这种行为,不管是对何种类型的孩子都是极不适用的。对于那些有思想、有判断力的孩子而言,家长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会让孩子觉得自己受了不公正的待遇,或者孩子在表面上是不敢和家长相对抗的,但是他们的内心是十分不服气的。对于那些天生胆小、懦弱的孩子,这种绝对权威的方式,只能致使孩子在做事时越来越缺乏主见、犹豫不决。

明明是个11岁的小男孩,他的爸爸因为参军常年在外,而妈妈整天忙于工作,几乎没有时间照顾孩子,于是明明就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当然万分高兴,对孩子是百般关心、照顾,给明明穿衣服少了,怕冷着了孩子,穿多了又怕孩子太热。明明想出去找小伙伴玩,也要征得爷爷和奶奶的同意,更多的时候,他们会限制孩子出去,不是担心别的孩子会欺负明明,就是怕明明摔了、跌了。什么时候看电视,什么时候出去玩,都是爷爷操心的事,每天穿什么衣服比较合适,当然就是奶奶的事了。明明不用担心,一切都会安排得恰如其分。要做作业了,先做哪个作业呢,明明犹豫不决,问一声爷爷,问题就解决了。

明明不爱运动,偶尔跟同龄的小孩在一起做游戏,可也是随着其他小伙伴玩,当个“小跟屁虫”、“小尾巴”,跟着别人学,别的小孩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如果没有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他就静静地待着。当爷爷奶奶发现了明明的这种“随从”行为以后,才开始为孩子没有主见、缺乏自信而担忧。

缺乏主见的人,往往是缺乏自信的人,他们经常会人云亦云,随大流,以求得安全。孩子做事拿不定主意、犹豫不决可能有天性的原因,但更多的是环境因素造成的。有些家长出于“好心”,惟恐委屈了孩子,一味包办代替或过多干涉孩子的事情,使得孩子无独立做事的机会,一旦遇事让他拿主意时,就不知所措,祈求别人的帮助。还有一些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对待孩子往往期望过高,总是不满意孩子的表现,赞许少,批评多。有的父母甚至让孩子做力所不能及的事,又不帮助他,使得孩子对成功的体验少,而经常感到失败的痛苦。这样会降低孩子的自信心,害怕做错事,更不愿意拿主意。

所以,孩子做事的果断性、主见性不是天生就有的,成人应注意教育孩子,让孩子在锻炼中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并敢于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

那么,如何转变孩子,使孩子成为一个有主见的人呢?建议父母从以下做起:

1.丰富知识,提高孩子的认识水平

孩子年龄小,道德观念尚未完全形成,是非判断标准还很模糊,而且孩子的控制能力差,往往不分好坏,看别人怎样,自己就跟着别人学。对此,家长既不能忽视也不可羞辱或惩罚,而应耐心地正面引导、纠正,使孩子通过成人对其行为、言语的评价,逐步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是非。如孩子听见某些人说了脏话,于是就跟着学,这时父母需要解释清楚,“这句话是骂人的话,不好听,不文明,不要学说”等。同时,父母要不断丰富孩子的知识,从各方面提高他的能力;创造条件,使孩子有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孩子的事情让他自己做,对于孩子做的事情,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增强他对自身的认识,从而相信自己的力量。孩子有了自信心,又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做事就会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不盲目地随从别人。

2.正确评价孩子做的事

对孩子要求不能过高,要多鼓励、少批评。对孩子竭尽全力也没做好的事,家长要给予理解,告诉孩子:“没关系,以后再慢慢努力。爸爸小时候也经常这样。”成人正确的评价,可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让孩子鼓起勇气去拿定主意。孩子提出要求时,家长一定要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能力水平提出适当的要求,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通过成功自我激励,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信心。在孩子做事时,家长提出具体、明确的要求,尽量让孩子明白怎样做。含糊不清、笼统会使孩子感到无从下手,拿不定主意。

3.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

孩子的特点是好奇心强,一般都愿意参加一些活动,成人要尽早让孩子练习一些基本生活技能,如穿衣、穿鞋、擦桌子,独立完成简单的委托任务。凡是孩子能够做到的,成人尽量不插手,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尝试,鼓励孩子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会的事学着做。让孩子在生活中得到锻炼,克服孩子的依赖性。如果孩子感觉自己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就会果断地去做。因此,要注意的一点是,对于那些较难的事情,成人应同孩子一起去做,并给予适当帮助,教孩子逐步学会一些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技巧。孩子有了成功的体验,就会增强自信,做事果断。

4.在活动中锻炼孩子

一个人在做出决定以前,需要考虑利弊得失,再做出最佳选择。成人应在一定范围内给孩子充分自主的机会,让孩子有自我决策和选择的权力,凭自己的思考、能力去决定做什么事,怎样做。如到商店给孩子买玩具时,父母划定价钱标准后,鼓励孩子自己拿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款式与花色;又例如,儿童乐园是孩子常去的地方,也是孩子最喜爱的地方,有的父母寸步不离地陪着孩子,规定孩子这个可以玩、那个不能玩,以防孩子出意外。这时,父母不妨让孩子自己做主,只给孩子以启发引导,适时地提醒孩子注意安全,鼓励孩子与其他小朋友开展竞赛,学习别人好的经验,同时要鼓励孩子自己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