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现钋元素之后的第五个月,居里夫妇又发现了一种新元素。这种新元素是在沥青铀矿中发现的,比铀的放射性还要强百倍,玛丽叫它“镭”。
这个消息使物理界和科学界都震惊了。居里夫妇竟然接连发现了两种新元素,这不能不让人刮目相看。
然而,科学是实实在在的,科学家们对于一种新的元素,只有在看见了它,接触了它,称过它,检查过它,用酸加以对比,并确定了它的“原子量”之后,才能确信它的存在。
可直到现在,还没有人看到过镭,没有人知道镭的原子量,因此,忠于原则的科学家们说:“没有原子量,就没有镭,把镭指给我们看,我们就相信你们。”
钋和镭藏在一种很贵重的沥青铀矿中,对于居里夫妇来说,几吨沥青铀矿的价格太昂贵了。
他们终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据他们预测,沥青铀矿在提炼玻璃用的铀盐后,矿物里所含的微量元素钋和镭一定仍然原封未动,因此可以用提炼过的残渣来做实验。
于是,居里夫妇请一个奥国同行帮忙,联系到了圣的阿希姆斯塔尔矿的厂主,请求购买残渣。
厂主是一个爽快的人,他说:“只要你们出运费就行,我把这些残渣都送给你们了!”
玛丽夫妇十分高兴,立即从他们很少的积蓄中提出一部分钱,用来做运费。原料问题解决了,下一步,得想办法找到存放残渣的库房和提炼室。
他们想:在巴黎众多的建筑物当中,难道就没有一处可供他们做实验用吗?
事实证明,他们几天来的奔走都是徒劳无功的。最后,他们又回到了比埃尔任教的理化学校,校长舒尔勃格先生想了很久,终于想出了一个地方:“实验室旁边有一个闲置的棚屋,你们去看看能不能使用吧!”
这是一个小木板屋,以前是医学系的解剖室,玻璃屋顶残缺漏雨。很久以来,人们都嫌这个地方不适合工作,所以一直空着。没有一个工人愿意在这样的地方工作。
玛丽和比埃尔却觉得这是个好地方,他们向校长表示了感谢。
夫妇俩使出全身力气把棚子清理了出来。
这时,一辆载重马车装着满满的大袋沥青铀矿残渣,停在了理化学校的门前。
玛丽按捺不住心中的兴奋,立刻跑上前打开一个口袋,伸出双手摸着那掺有松枝的褐色废渣,像欣赏宝贝一样。
镭就藏在这里面,玛丽要从这里面提炼出镭来。为了这个目标,她必须炼制一座山那样多的残渣。
比埃尔笑着说:
“玛丽,你现在可要变成一个强壮的男子汉一样才行呀!”
清晨,玛丽顾不上梳头,穿上粗布工作服就来到棚外工作。无论寒风多么凛冽,雪花如何狂舞,她都会准时来到,先是点燃柴木,烧热大铁锅,接着往锅里倒进沥青渣。她手握一根比她还高的大粗铁棍,用力地搅拌着。
随着残渣变成了糊状的黑色液体,玛丽的手也常被铁棍烫出了大泡。这些还可以忍耐,可当沸腾的残渣冒着一个一个大气泡,散发出一股股浓浓的黑烟的时候,她眼泪鼻涕一起流了下来。
最后,玛丽再把沸腾的残渣舀进一个个大罐里,放到棚子里去沉淀。
每天,玛丽都无休止地重复着这些繁重的劳动。她的皮肤全部变成了黑色,双手也是伤痕累累,胳膊和脚都肿了。
在这期间,比埃尔一有时间就跑来帮妻子干活儿。眼看着玛丽的身体一天天衰弱下去,比埃尔的内心充满了痛楚。
可是,玛丽是不会停下来休息的。她仍旧天天站在那口大铁锅前面搅拌着。终于,8吨的残渣全部炼完了,她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
接着,玛丽又把那一大罐一大罐的溶液继续提炼提纯。
1902年4月,35岁的玛丽终于在4年的日夜苦战之后,从8吨沥青铀矿残渣中,提炼出了十分之一克的镭。
那天晚上9点多钟,玛丽给女儿洗完澡之后,坐在灯下给女儿缝衣服。但是,她刚缝了几针,就不安地站了起来,很兴奋地说:“比埃尔,我们一起去实验室看看吧,我总觉得好像有什么事情要发生。”
比埃尔正巧也有同感。于是,两个人穿上外衣,轻轻地溜出了屋。
当比埃尔要打开实验室门的时候,玛丽突然问:
“你想过镭会是什么颜色吗?”
比埃尔顺口回答说:“一定十分漂亮!”
玛丽像个顽皮的小女孩似的,轻声对比埃尔说:“我们不要点灯!”
说着,他们打开了门。“看哪……看哪!”玛丽惊叫道:
只见在黑暗中,那些放在桌子上的玻璃容器里,一种从没见过的淡蓝色的荧光在不停地闪耀着。
玛丽双手合十,跳着嚷道:“太美了!太漂亮了!”
这天晚上,居里夫妇兴奋得很晚才睡着。因为终于找到了镭,可以证明镭的存在了。
心得·启迪
从发现镭到证明镭的存在,居里夫人克服了重重困难,经过辛苦工作才从8吨残渣中提取到十分之一克的镭,这正印证了那句话:科学从来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难险阻才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