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培养青少年化学爱好的故事(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
11136600000143

第143章 “干电”的产生

照明用的手电筒,电流是干电池产生的。干电池为什么会“源源不断”地产生电流呢?

1800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电池,这是由铜片和锌片放到稀溶液里做成的。“发电”的道理是这样:当锌片和铜片一齐放到稀硫酸里以后,由于锌比铜活泼,容易失去电子,变成二价锌离子到了溶液里,留在锌片上的电子通过导线流向铜片,并且和铜片周围溶液里的氢离子结合,产生氢气。通过这样的化学反应把物质内部的化学能变成电能。

干电池“发电”的原理,和伏特电池一样。干电池的负极是用锌片做成的圆筒,既是溶解电极,又当作容器。把导电炭棒戴上“铜帽”,成为正极。炭棒的周围是二氧化锰粉末和一些导电材料组成的混合物,同炭棒一样构成正极。再用氯化铵、氯化锌和淀粉调制成糊状物,作电解质。当导线把正负极连接起来以后,化学反应发生了,化学能变成了电能,电流把电珠点亮,给夜晚带来了光明。

干电池放电时间是有限的,现在的电池,一般可以连续放电几十个小时,甚至更长。到了最后,电荷的总量减少,电压下降,电池的寿命也快结束了。干电池放完电以后,电糊把锌筒烂穿,糊状的电解液流淌出来,造成了干电池腐烂的现象,时间一长,还能腐蚀电筒、电钟、半导体、收录机、电须刀等的零件,所以,使用干电池要注意间歇放电、及时更换、不新旧混用等事项,使干电池发挥更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