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培养青少年化学爱好的故事(启发青少年的科学故事集)
11136600000102

第102章 钮扣失踪之谜

传说十九世纪中叶就发生过这样一件事:

有一年,在俄国的彼得堡(现名列宁格勒),寒冷降临得特别早,俄国军队都发下了冬装。可是奇怪,没有一套衣服上有扣子。一套、两套衣服忘了钉扣子的事情是有可能的,但所有衣服都不钉扣子,这决不会是一个疏忽。俄皇知道了这件事,大发雷霆,要把负责监制服装的大臣问罪。这位大臣向俄皇提出,让他作一次调查。俄皇同意了。

这位大臣来到仓库,命令拿出几套衣服来。衣服拿来了,他打开一看,也是没有扣子的,但是在钉扣子的地方,有许多灰色的粉末。他问下属,这次服装原来钉的是什么扣子,下属告诉他,是锡制的扣子,问题还是得不到解决。

这件事情给一位科学家知道了,这位科学家跑到愁眉苦脸的大臣那里,对他说:包上这种灰色的粉末去见俄皇,他愿意给他证明服装原来都是有扣子的。大臣将信将疑地照着科学家的话做了,他带着科学家胆战心惊地去见俄皇。

俄皇听了大臣的叙述,还是不信。这时科学家说话了,他说他愿意证明大臣的话是真实的,原因在于锡制的扣子得了病,变了。俄皇要科学家做出确实的证明来,科学家要俄皇给他一点锡,俄皇给了他一只锡盘子。于是科学家拿了这只锡盘子,来到皇廷前的院子里,把它摆在一条石凳上。

过了几天,科学家再带俄皇和那位大臣来到摆锡盘的石凳边,科学家请俄皇把盘子拿起来,哪知道俄皇的手指碰到哪儿,哪儿就是粉末,这下子俄皇才弄明白锡钮扣“粉身碎骨”的原因。

好好的锡怎会变成粉末状的东西呢?原来,锡受不住低温,一遇低温,它的晶体结构就改变了,不再是那么整块整块,而成了粉末般的东西。锡的这种变化,有人把它叫做“锡疫”。

为什么会发生“锡疫”呢?

当你把一条锡弯曲过来时,侧耳一听,就会听到嚓嚓的声音,这是由于锡条里的锡晶体,在互相摩擦的缘故。

锡有两种晶体:在132℃以上,锡就是普通的这种白锡。然而,在132℃以下时,它会变成灰锡。灰锡与白锡完成两样,灰锡是粉末状的。如果一个锡酒壶,一旦变成了灰锡,那就不再是一个酒壶了,而是一堆灰色的锡粉,看去与一堆煤灰差不多。

在温度稍低于132℃时,这种转变的速度是比较慢的,所以即使在冬天,锡器放在屋里也不会变成一堆粉末。但是,温度越低,这种转变越快,在-48℃时,这种转变简直达到了最高点,一块白锡很快就会变成一堆灰锡。

列宁格勒的冬天,气温很低,在那样低的温度下,锡当然会变成灰锡。

1912年,一支外国探险队来到南极探险。他们所用的汽油桶都是用锡焊的,在南极的冰天雪地中,焊锡变成了粉末般的灰锡,汽油都漏光,以至使这支探险队全队覆没在南极!

如果普通的锡,与已经生了“锡疫”的锡接触,“锡疫”是会传染的。

在博物馆里,我们可以看见有些古代遗留下来的锡器与锡质奖章表面有许多斑点,那就是锡的“冻疮”——灰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