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为什么孩子会撒谎
11132700000055

第55章 让孩子有机会解释

父母对于孩子的犯错总是不分青红皂白加以批评,严厉斥责。其实很多时候,孩子的初衷往往是好的,可是事与愿违,由于一些意外的发生直接导致了孩子的犯错。孩子是率真的,当遭到父母误解时,他们会觉得自己深受委屈,他们会有口难言。但是很多父母认为错就是错,他们只看重结果,从不了解犯错的经过。如果父母给他们机会进行解释,让他们为自己辩解,或许父母会从另一层面去理解孩子,谅解孩子的犯错。当父母了解了事情的真相,这时再对孩子进行惩处,孩子才会心悦诚服,心甘情愿。如果这样,孩子就会觉得父母理解自己,他以后就不会编出各种理由说谎,及时和父母沟通,说出自己成长的烦恼。

有一次,李瑞一个人独自在家。他发现家中的脏衣服堆了很多。当时爸爸妈妈都不在家,于是李瑞产生了一个念头:我要帮助爸爸妈妈把这些脏衣服洗完。于是他自己找到了洗衣粉,拿来了洗衣盆。他学着妈妈的样子,一件一件把脏衣服洗干净了。可是他把客厅的地上弄了一大堆水,而且上面留了很多脚印。

当妈妈回家后,发现家中客厅的地板弄脏了,她十分生气,对李瑞怒吼道:

“你今天又搞破坏了?我早上辛辛苦苦把地墩干净,你一上午却把它弄得这么脏,你不知道我墩地有多么辛苦吗?”

李瑞一上午都把时间花在洗衣服上了,他以为妈妈回家后一定会表扬自己,认为自己的儿子长大了。可是妈妈一看见地板弄脏了,并没有问他是何原因,把他批评一番。李瑞觉得自己受到冤枉,眼泪马上流了出来,他说道:

“妈妈,我怎会不知道你的辛苦,就是知道你很辛苦,我才一上午帮你洗衣服,正是这样我才把地弄脏了。”

妈妈听后,这时才意识到自己刚才的批评是误解李瑞了。她马上道歉:

“是妈妈错怪你了。你为何不早说呢?原来我家的宝贝儿子长大了,开始心疼起妈妈了。”妈妈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现实中,很多家长在孩子犯错后根本不给孩子解释的机会。有的还会劈头盖脸地打骂孩子。这只会让孩子更加反感父母,憎恨父母,和父母对着干。如果父母让孩子有机会解释自己犯错的原因,这会增强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父母才会博得孩子的欢迎。

刘帅原本对自己的父母十分尊敬,可是自从那件事后他对自己的父母产生了看法。事情是这样的:

那是暑假的一天,刘帅答应和自己的同学一起去福利院看望孤寡老人。为了给那里的老人带去礼物,刘帅决定给那里的老人带几件衣服。他从衣柜里看见了妈妈刚给爷爷奶奶买的崭新的短衫和裤子。他灵机一动,那里的老人一定十分适合穿这些衣服。他原本想向妈妈请教,可是妈妈不在家,于是他私自做决定,把这些衣服带到福利院,送给了那里的老人。

当妈妈回家后发现新短衫和裤子不见后,便问刘帅它们的去向。当刘帅告诉妈妈他把衣服送给福利院的老人的时候,妈妈十分生气。她说道:

“你为何不经过我同意就私自送给外人?你太轻率了!”

刘帅自认为没有错,反驳道:“我把它们送给福利院的老人了,那是值得的,你要是想给爷爷奶奶,再给他们买一套就可以了。”

这时爸爸说道:“你这孩子,给那些老人一些普通衣服就可以了,送给新衣服有点太可惜了。”

“你们一点也不具有爱心,平时总是教我要有爱心,一到实际你们就心疼了。”刘帅继续反驳道。

“你看这孩子,还振振有词,哪有和大人这样讲话的?”爸爸有点不高兴。

通过这件事后,刘帅觉得大人们有时候很虚伪,他们口口声声说应该为社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可是到了实际,他们的行动却让人失望。

很多时候,父母会根据自己的判断对孩子做出不公正的评价。如果孩子进行辩论,父母又会认为他们不懂礼貌,会很生气。其实有时候,父母会为了自己的权威,总是坚持自己是正确的,哪怕自己的行为有所不妥他们也会大动干戈,给孩子挑理。这会降低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地位,让孩子对父母不再信任。其实作为父母,要想给孩子树立榜样,就要是非分明,只要自己错了就要向孩子认错。如果自己做了错事,还一直不肯道歉,这只会让孩子觉得家长实在不值得自己尊重。当以后家长要求孩子的时候,他们就会以此为由,表示反抗。

石平刚刚搬到新家,家中的墙壁十分洁白,来到新家感觉实在不错。一天,爸爸妈妈还没有回家,石平看见家中自己房间的墙上缺点什么,于是他灵机一动,计上心来。他用自己的彩笔在墙上写了“我们是一家人”几个字。他觉得自己很有创意。

等到爸爸妈妈回来的时候,石平向爸爸妈妈展示自己的“杰作”。可是原本洁白的墙上被石平弄得五颜六色的,爸爸很生气,准备打他,被妈妈拦住了。

妈妈说道:“平平,妈妈知道你的好意。爸爸妈妈知道你的用心良苦。可是你知道吗,这些洁白的墙是爸爸辛辛苦苦涂白的,你却把它弄脏了,所以爸爸很生气。你要记住,以后不准在墙上乱涂抹了。”

这时石平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他说:“是我错了。对不起,妈妈。”

“没事的,只要知道自己错了,以后改正了,就是妈妈的乖宝贝。”妈妈说道。

父母认为孩子做了错事,先要给他进行申辩的机会,听取他的解释。如果孩子情有可原,只是方法不当,那么家长就要引导,给孩子分析其中的得失。这样孩子才会在以后遇到同类事情的时候引以为戒,不断完善自己。如果孩子确实有错,那么家长也不要急于批评,而是要耐心开导他们,让他们亲自认错。父母告诉孩子每个人都会犯错,只要勇于承认,及时改正,这就值得赞颂和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