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为什么孩子会撒谎
11132700000054

第54章 对孩子要科学引导

当孩子撒谎后,父母不能盲目批评他们,而是要加以指导,让他们意识到说谎是一种不良行为。父母要告诉孩子,包括大人在内,都会有犯错的时候。犯错后不应掩饰错误,而要以此为鉴,知错能改。只有让孩子真正意识到错误的严重,他们才会心甘情愿去改正。与之相反,父母强加的指责只会让孩子更加反感,有的甚至故意犯错来表示自己的反抗。

有一次,郭亮偷偷拿了班里同桌田宇的作文书。那本书是田宇刚刚买的,他发现自己的爱书不见后闷闷不乐,就把这件事报告给了老师。老师在课堂上讲道:

“同学们,如果有谁拿了田宇同学的作文书,请你在放学后悄悄放在他的课桌上,老师不追究个人的责任。老师知道拿走书的人很可能是无意的,也有可能他也喜欢那本书,那至少说明他是一个爱读书的好孩子。老师为你喜欢阅读而高兴,不过你喜欢别人的书,可以主动向别人借阅,也可以自己攒钱来买它。不顾主人的感受,私自拿走别人的书,这种做法是不值得赞成的。当你看别人书的时候,心中一定忐忑不安,觉得有愧于人。因此,请那位拿书的同学课后把书悄悄放在田宇的课桌上。老师相信你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老师的一番开导让郭亮感到自己行为的错误,他觉得自己实在对不起田宇同学,于是他趁着放学教室无人把那本作文书放在了田宇的课桌上。

孩子天生并不是蛮横无理的,只要和他讲道理,他就会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并在以后的日子里加以纠正,完善自己。可是如果家长对孩子老是发牢骚,“你为什么屡教不改,看来你又想挨打了?”“你怎么总是把我所说的当做耳旁风?”父母天天几次三番提醒孩子,自己说得口干舌燥,孩子则觉得絮絮叨叨。时间一长,孩子就会敷衍了事,心中不加重视。

张伟除了完成功课,每天必上的一堂课就是妈妈的唠叨课。“你今天的作业有没有检查”、“老师今天讲课的重点是什么”……每天妈妈总是和他唠叨,让他觉得很不耐烦。有一天,张伟做完了数学作业,他想出去玩,便向妈妈说道:

“妈妈,我已经把作业写完了,我可以出去玩了吧?”

“你检查作业了吗?你平时爱马虎,就要多检查几遍。”妈妈说道。

“检查了。”实际上张伟着急写完作业,就是为了出去玩,根本没来得及检查。他只是为了敷衍妈妈,就马上答应了。

张伟和伙伴们高高兴兴地玩了很长时间,天色已晚,他们只好散伙,各回各的家。等到回到家,他发现妈妈的脸色有点难看,果不其然,妈妈对他讲道:

“我刚才和你强调什么了?你怎么总是不上心?”

“什么呀?我忘记了。”张伟有点莫名其妙。

“你只记得玩,刚才一定是贪玩没有检查作业,你的作业错误一大堆。”妈妈严厉地批评道,“你做作业一点也不认真,就像在完成任务,做作业是为了你自己,不是为了我。”

很多家长就像张伟的妈妈一样,总是对孩子唠叨。这根本起不到良好的效果。相反,只能让孩子觉得家长很无聊,对家长的教导当做耳旁风,左耳进,右耳出,根本没有当一回事。还有的家长平时对孩子管教很少,等到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大发雷霆,把孩子打骂一顿。这类家长需要做的是多多关心孩子,如果家长早日关心孩子,孩子就不会酿成大错。

蒋冬的爸爸平时工作比较忙,回到家总是很晚,他认为现在的孩子不能太娇惯,只有惩罚才会让他们牢记教训,改正错误。爸爸对蒋冬要求很严格,只要他不顺爸爸的心意,爸爸便会让他跪在地上体罚他。这让蒋冬一见爸爸就害怕,因此他总是想办法躲着爸爸。

期中考试后,蒋冬的成绩在班里有所提高,由原来的二十名提高到了十五名。他原本以为自己的提高可以获得爸爸的表扬。可是当爸爸知道排名后,说道:

“你才考了十五名,光靠这哪能考上好学校,只有考全班前五名才有希望考上重点学校,你不要因此而沾沾自喜,你还差得很远,还要不断进步。”

蒋冬十分期待爸爸的一声表扬,可是总是得不到爸爸的认可。他们父子之间似乎有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让他们难以沟通。

期末考试后,由于那次考试题比较难,全年级的整体成绩都不是很好。蒋冬在全班成绩并不是很理想,平均每一门不到80分,不过还是进步了五名。

当爸爸知道他的成绩后,又是对他进行批评:“你看你的成绩,语文还不到85,数学刚刚满80,这么低的成绩怎么能考上好大学。为了补上去,你这个假期不准出去玩了,要好好把上学期的功课复习复习。”

爸爸的一句话就把蒋冬的假期剥夺了。他原本想好好和同学出去玩,可是爸爸一声令下,他怎敢不从?

如果家长对孩子要求过高,从不表扬孩子,只会给孩子带来更多的伤害,造成父母与子女之间关系的紧张。父母不应给孩子施加太大的压力,让他们承担过多的负担。对于孩子而言,他们除了作业之外,家长要给他们更多的机会去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因为现在的孩子整天除了学校,就是家中。他们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很少,这样的教育会让孩子将来很难适应社会。父母除了教育孩子要认真学习,还应让他从小学会读社会这本大书,与社会多接触,学会与人相处,和人沟通,这也是孩子人生课堂上的必修课。很多孩子学习成绩很优异,可是他们的社交能力却很差。一位教授曾经说,一个班里的学生,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将来在社会上往往不如班中的生活委员,因为学习好的学生在学校往往只会把自己的所有时间用在学习上,他平时并不懂得和同学们沟通;而生活委员在学校的时候经常和各类同学打交道,尽管他学习成绩一般,但是他的社交能力很强,他懂得如何和别人友好相处。由此可见,现在家庭教育的弊端便是重视学习成绩,忽视社交能力。如今的社会需要的是能力型的人才,成绩好并不一定代表他能力强。

作为家长,平时不仅要关心孩子的成绩,更要教会孩子与人相处之道。与人相处时不能十分冷漠,要懂得关心他人;发生矛盾时不能斤斤计较,要谅解他人;用友善的态度和别人打交道,用真诚的心去打动他人,相信孩子一定能够交到自己的真心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