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为什么孩子会撒谎
11132700000046

第46章 对孩子要爱而不溺

有的时候,孩子向父母说谎是为了满足自己不合理的需求。因为他们知道,当他们如实向父母禀报的时候,父母是不会答应他们的,所以他们便编个理由、找个借口来欺骗父母,实现自己的目的。作为家长,平时虽然娇惯孩子,可是对孩子的无理要求不能有求必应,要根据孩子的需求适当地为孩子进行选择。如果孩子的要求确实是必要的,那么家长就应该答应他们,满足他们的需求;如果他们的要求超出了家庭的承受能力,或者是没必要的,那就应断然拒绝,不能因他们的哭闹而心软。如果孩子不肯善罢甘休,那家长就应该采取冷处理,先让孩子自己哭闹,发泄完毕,等到孩子情绪平静后,家长再去和他们讲道理,帮他们分析拒绝的原因。有的父母一见到孩子哭闹,便心疼不已,不忍心拒绝,于是一次次地迁就自己的孩子,而孩子也会明白,只要自己一哭,家长便会心软,便会无条件地满足自己的要求。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养成孩子骄纵任性的习性,因此父母一定要合理拒绝孩子的要求,不要让他有任何非分之想。

陈春是家中的独子,全家上下都十分疼爱他,对他宠爱有加,尤其是他的爷爷奶奶,生怕陈春受半点委屈。而他的妈妈则对他要求严格,从不娇惯他。有一次,陈春哭闹着要求父母给他买一个变形金刚,可是爸爸刚给他买了一个类似的,只不过它们的样式不大一样,颜色有所区别。妈妈觉得已经有一个了,买另外一个完全是没有必要的。可是陈春却老是哭闹,不依不饶,非要不可。当爷爷知道后,由于心疼自己的孙儿,不忍心让孩子继续哭下去,答应孙儿要给他买。可是陈春的妈妈却不同意,她觉得陈春的要求是不合理的。首先是因为没有必要;其次是因为陈春有很多玩具,他平常都是喜欢几天,过一段时间后,他就扔在一边不喜欢了,所以再买一个只是浪费钱。

陈春家中发生的故事在很多家庭中经常上演。长辈们出于对晚辈的疼爱,总是纵容他们,他们喜欢什么便给他们买什么。他们觉得把自己的钱花在儿孙的身上是十分乐意的。可是长辈的纵容会只会助长他们的任性,让他们觉得赚钱是十分容易的,只要是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必须得到,如果得不到,就会觉得受到了委屈。这种教育方式是不正确的。溺爱与骄纵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只会让他们更加任性。理智的家长要先让孩子成人,然后再让他们成才。对待孩子要爱而不溺,放而不纵,平时要关心他们,嘘寒问暖,给他们提供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可是当需要他们独立面对一些问题的时候,就要让他们自己去面对,让他们自己去承受。家长不能总是包办孩子的一切,把孩子大大小小所有的事情都安排妥当。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只会读书学习,根本不会安排自己的生活。

孙明的爸爸妈妈十分注重他的学习,希望他能够考上名牌院校。所以平时他回到家父母不让他做任何的家务活,一有时间就让他呆在自己的房间里面读书。妈妈常说:“小明,妈妈苦点累点,都不算什么,如果你用功学习就行。只要你取得好成绩,将来能够成为研究生,妈妈会乐的合不拢嘴。”孙明是个听话的孩子,他学习很努力,成绩在班里总是第一。而且他十分用功,一有时间便学习,就连上学走路他手中都会拿着一张小纸条,上面记着小知识点,他觉得零散的时间是十分宝贵的,所以要充分利用。

等到孙明上学住校的时候,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他根本不会洗衣服,因为从小到大都是妈妈洗的。于是他只好每周把自己的脏衣服带回家,等妈妈洗完后下周他回到家后再拿走。由于学校的饮食条件不是很好,他不习惯那里的饭食,经常饥一顿,饱一顿,一学期下来瘦了很多。于是他的妈妈决定自己在单位办理内退手续,准备在学校附近租个房子,照顾孙明的生活起居,开始陪读生活。

很多孩子自立性很差,依赖性很强,那是因为他们生活中的大小事务都是父母包办的,任何事情都是父母做主的。当他们面对一个全新的环境,没有了父母的支撑,他们会不知所措,力不从心。可是孩子不可能一辈子总在父母身边,总要离开大树自己发展。因此,父母在平时就应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让他自己做力所能及的家务,让他真正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现在社会上有“啃老族”。有人用“一直无业,二老啃光,三餐饱食,四肢无力,五官端正,六亲不认,七分任性,八方逍遥,九(久)坐不动,十分无用”来形容他们的生活状态。他们大约在23~30岁之间,虽有谋生能力却仍未“断奶”,社会学家称之为“新失业群体”。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人数与日俱增。一项统计表明,十五期间,中国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人数以两位数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但就业率却在持续下降。一方面,“天之骄子”们以高学历自诩,整天抱怨工作难找,工资太低,工作太累;另一方面,他们的消费十分惊人,他们穿的是成百上千的名牌服装,用的是流行的笔记本、手机、游戏机等3C产品。在这些草莓族的眼里,他们希望工作轻松,工资又高。然而残酷的现实是严峻的就业形势,就业难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天之骄子们高不成,低不就,一直找不到满意的工作,所以他们只能靠家里救济来聊以度日。

“啃老族”们不能够自食其力,无非是依赖心理在作怪。比尔·盖茨曾说:“依赖的习惯,是阻止你步向成功的一个个绊脚石,要想成大事,你必须把它们踢开。”追根溯源,他们的依赖思想来自小时候父母的包办。儿时父母总是为他们安排好了一切,他们从小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所以形成了凡事总是向别人求助的习惯,产生了惰性思想。

正是害怕孩子受委屈,父母才会想尽一切办法来满足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而这样的教育即使等孩子们长大了,成人了,依赖思想还在他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可以说,他们虽然成人,却未“断奶”,依赖父母,何时能止!

王权大学就读于一家名校,可是他们这一代人赶上了就业难的时候。大四毕业那一年,凡是有招聘会他都去参加。且不提薪金要求,当他看着别人的招聘条件,不是要有工作经验的,就是要本地户口的,他感到很失望。对于他一个外地人来说,想要在大城市立足,实属不易。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番努力,他还是找到了一份工作,每月一千多的工资。

可就是这样,他每月下来钱总是花个精光。他真是典型的“月光族”,有时他还要向父母要钱花。这让他的父母也很无奈,他们辛辛苦苦盼着儿子读大学,可是儿子大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好不容易找到工作了,自己赚的钱还不够他自己花,还要向家里索取。有时候爸爸会下狠心不给他寄钱,因为爸爸觉得他花钱实在是太厉害了,从不懂得节约。他平均一年换一个手机,笔记本也买过两三个了,这样的花销实在太大了。可是妈妈却不答应,她觉得宁可自己受苦,也不能苦孩子。每一次总是妈妈把自己攒的钱寄给王权。

现实中像王权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这一切终归是儿时父母的溺爱造成的。父母疼爱自己的孩子,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在适当的时候,父母就要让孩子自己去面对现实,接受现实的考验。或许,让孩子遭受一些挫折,会有利于他们的成长。雏鹰只有自己在天空中尝试才会飞翔,只有它历经无数次的磨难后才能展翅高飞。孩子也是这样,父母必须狠下心来,让他们直面困难,让他们自己想办法来解决问题。父母对于孩子的爱,并不在于给予其一时的快乐,而是让孩子学会自己去独立面对一切。哪怕遇到再大的难处,也要让他品尝失败的滋味,这会成为他一生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他不断前进。

爱而不溺,放而不纵,这才是父母真正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