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为什么孩子会撒谎
11132700000015

第15章 200元钱到哪里了——仗义

有一天,成斌的妈妈发现她的钱包里好像少了100元钱,于是问爸爸是不是他拿走了。可是爸爸说根本没有动过妈妈的钱包。妈妈并没有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她以为是自己记错了。可是没过几天,妈妈发现她的钱包里的钱又少了100元。当她再次问成斌的爸爸是不是拿了她的钱的时候,爸爸有点生气,他再次声明自己从来不动她的东西。这让成斌的妈妈心生疑虑:难道是自己年仅10岁的儿子拿了自己的钱?可是这好像也是不大可能。因为妈妈平时给他的零花钱足够他花了。而且正在读小学四年级的成斌人见人爱,学习成绩也不错,还是班里的小班长,每次开家长会都会受到老师的表扬,是爸爸妈妈心中的骄傲。难道是自己不小心把钱弄丢了?可是要是丢也不可能只是丢100元钱呀?妈妈考虑了很久,可是始终没有头绪。

于是妈妈等成斌放学回家后准备问关于钱丢失的情况?当成斌回家后,妈妈把他叫到客厅,问他是不是最近从妈妈这里拿了100元钱。刚开始,成斌并不承认,于是妈妈耐心和他讲,要做一名诚实的孩子,要和妈妈讲实话,妈妈不会责怪他的。这时候,成斌终于承认是自己偷偷拿了妈妈的100元钱。

在妈妈的追问下,成斌讲出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他拿这些钱给他班里的一位同学买了一双运动鞋。那位同学也是他的好朋友,前几天还来过他的家中。那天妈妈还看见他的鞋破了个洞,露出了脚趾。妈妈还以为他的家长太粗心了,孩子的脚长了还没有注意,于是妈妈告诉那位同学该让妈妈买双新鞋了。只见那位男孩低着头,沮丧地告诉成斌的妈妈她的爸爸妈妈离婚了,妈妈早已改嫁到外地了。成斌的妈妈知道后感到自己失言了,她害怕因此伤了孩子自尊,赶紧向那位孩子道歉。

成斌告诉妈妈最近学校开运动会了,那位同学是班里体育最好的,要替班里争光。可是他的鞋破了,于是成斌想给他买一双鞋,让他作为全班的代表参加比赛。由于买一双好的运动鞋是很贵的,成斌自己攒的钱根本不够。于是他便从妈妈的钱包里面拿了100元钱。

接下来妈妈问他是不是前几天还拿了100元钱。成斌也承认了,那是他用来给灾区的孩子捐款了。由于他是一班之长,要起到带头的作用。为了帮助灾区的孩子,所以他拿了妈妈的100元,捐给了那里的孩子。

妈妈告诉成斌尽管他拿了妈妈的钱办的都是好事,值得表扬。可是他并没有经过妈妈的同意就私自拿妈妈的钱,而且拿走后不和妈妈讲。那样的行为和偷窃没有区别。妈妈让他写一封检讨书作为惩罚。

成斌在检讨书中写道:“妈妈,请你原谅我。我知道自己错了,我没有经你的同意偷偷拿了你的200元钱,而且事后又没有和你讲明白钱的用途,让你很着急。这是我的过错。可是我是害怕你们不把钱给我,所以我私自做决定拿走了你的钱。妈妈,我是不是成坏孩子了,不再是以前你印象中听话乖巧的好孩子了。”

读了成斌的检讨,妈妈十分感动,她为孩子能够说出事情的真相感到高兴,更为儿子助人为乐的精神感到自豪。她走进成斌的房间,看见他低着头坐在桌子前写作业。妈妈告诉成斌,他还是妈妈的好儿子,是个乖孩子,妈妈为他知错就改感到高兴与自豪。

当孩子得知自己的同学需要帮助的时候,他十分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帮助自己的同学度过难关。父母应该为孩子拥有这份热心而感到欣慰,因为这说明孩子重情重义、乐于助人。一个人懂得关心他人的人,别人才会礼尚往来去关心他。如果一个人十分自私,凡事总是想着自己,从不会帮助别人,那么别人也会远离他,等到他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他只会所求无门,不知所措。

人的一生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他们大多都是为了名利而与自己交往。其中真正能够和自己患难与共的寥寥无几。当自己处于困难的时候,他会无私地伸出援助之手,无微不至地关怀自己,帮助自己共度难关。人活一辈子,能够有一位肝胆相照的知己,是他一生的财富,这是任何东西也无法替代的。

俞伯牙从小一直对音乐有着浓厚的兴趣。有一次,他有机会来到了梦寐以求的蓬莱山。他被山上的美景深深地吸引了,在山上他一边欣赏美景,一边弹琴,琴声优美,沁人心脾,如同高山流水一般。尽管他认为很多人欣赏他的音乐才能,可是在俞伯牙的眼中,他认为自己一直没有遇到真正能听懂他琴声的人。他一直在苦苦寻找一位能够和自己讨论音乐的挚友。可是知音难觅,他找了很久,却难以找到。

有一年,俞伯牙受晋王的指派出使楚国。当时正值八月十五,俞伯牙独自一人乘船来到汉阳江畔,把船停在了一座小山的山脚下。晚上,风平浪静,云开月出,眼前的景色犹如画中的美景般令人陶醉。俞伯牙欣喜若狂,拿出随身带来的琴,聚精会神地弹奏起来。他把自己熟知的曲子弹了一首又一首,他忘记了周围的一切,沉醉在优美的琴声。当他猛然抬头的时候,他看见一个人站在岸边正在听他弹琴,一动不动。这让俞伯牙很吃惊,他一不小心用力把琴上的一根琴弦拨断了。俞伯牙正想问那人来自哪里,没想到他自己讲了起来:“先生,对不起,打扰您了。我只是个路过的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这里听到您在弹琴,觉得琴声绝妙,不由得站在这里听了起来。”

俞伯牙借着月光远远望去,只见那人背上背着一担干柴,他果真是一个打柴之人。俞伯牙心中产生疑惑:如果单单是一个打柴的樵夫,他是不会听懂我的曲子的。只有对音乐有很深造诣的人才可能听懂我的曲子。于是俞伯牙问对方:“既然先生能够听懂我的琴声,那我来考考你,请问我弹的是一首什么曲子?”

听完伯牙的问话,打柴的人微微一笑,说道:“先生,这难不倒我。我知道您刚才弹的是孔子赞叹弟子颜回的曲谱,不过可惜的是当您弹到第四句的时候,一不小心琴弦断了。”

打柴人的回答让俞伯牙十分惊喜,他赶忙上前邀请对方上船来细谈。当打柴人一眼看见俞伯牙的琴时,便认出那是伏羲氏造的瑶琴。于是他娓娓道来,讲述了瑶琴的来历。俞伯牙完全没有想到,一个打柴人竟然会懂得这么多的知识,心中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接下来俞伯牙又弹奏了几曲,当他的琴声雄壮高亢时,打柴人告诉他这琴声表达了高山的雄伟气势;当琴声变得清新流畅时,打柴人又告诉他这琴声意在表示无尽的流水。

打柴人对音乐的精通程度让俞伯牙万分惊喜。以前他一直在苦苦寻找音乐上和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可是人们根本听不懂自己的琴声,没想到眼前的这个樵夫却听得一清二楚,讲得头头是道。原来他一直寻找的知音就在眼前。那人名叫钟子期,两人一见如故,一起喝酒聊天,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最后他们约定明年的中秋还要在这里相约见面。

等到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约来到汉阳江畔。然而他迟迟不见钟子期的身影。为了寻找这位难得的知音,他再次弹起琴来。然而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依旧是杳无音信。到了第二天,一位老人路经此地。俞伯牙向老人询问钟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诉他钟子期已经离开了人世。他临终前留下遗言,让家人把坟墓修在江边,这样等到八月十五俞伯牙赴约的时候,他便可以在地下听到俞伯牙的琴声。

俞伯牙惊闻噩耗,悲痛万分。他来到钟子期的坟墓前,再次悲情得弹起古曲《高山流水》。当弹奏完毕的时候,他一下子把琴弦挑断了,喟然长叹,将心爱的瑶琴摔在青石上,摔了个粉碎。他悲伤地说:“我的知音已经溘然长逝,已经没有人能够听懂我的琴声了,这琴还弹给谁听呢?”

自古以来,俞伯牙与钟子期的友谊成为美谈,流传后世。时至今日,人们用“知音”来形容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培根说:“没有真正朋友的人,是真正孤独的人。”因此,孩子一生要结交几位真挚的朋友,相互扶持,彼此帮忙,共同进步成长。对待朋友,要用一颗金子般的心。喜欢成人之美、不乐闻之誉的人,不能获得朋友。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有的朋友只是酒肉朋友,在别人处于困难的时候,他不会帮助别人,因为他害怕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这种人过于看重个人得失,一点也不仗义。相信时间会见证一切,会检验周围的朋友。只要真诚相处,孩子就一定会找到志趣相投的好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