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杨力细说经络按摩
11131400000008

第8章 找到"阿是"穴就找到了病痛点

中医学著作《千金要方》里说:"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成痛处,即云阿是。"也就是说,在治疗患者的过程中,医者在该患处的周围摸索,病者呼喊"啊,是这里,是这里"。医者便加以针灸,果然使病状得到转好,这些特殊的痛点也就被称为"阿是穴"。根据"阿是穴"治疗病痛的时候,不一定非要扎在穴位上。若有效的话,扎在合适的地方,如果也能够达到好的效果也是可以的。

凡是病痛局部或与病痛有关的压痛点都称为阿是穴。阿是穴中的"阿",为呼喊声。因医生按压痛处时,患者会"阿"的一声,故名"阿是"。"阿是"的说法首见于唐代《千金方》中:"有阿是之法,言人有病痛,即令捏其上,若里当其处。不问孔穴,即得便快成(或)痛处,即云阿是,灸刺皆验,故曰阿是穴也。"因为阿是穴没有固定的部位,故扁鹊在《神应针灸玉龙经》又叫"不定穴",溯本求源的话《内经》中所言之"以痛为腧",既是阿是穴的最早应用。如《素问·缪刺论》中说:"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素问·骨空论》中还说:"切之坚痛,如筋者灸之。"都说明或有痛感、或有快感、或有特殊感应之处,都是阿是穴之意。这类腧穴既无具体的名称,也无固定的部位。

近代医学研究表明,脏腑器官病变在身体的某些部位会出现感觉过敏或压痛,历代的医者在寻找阿是穴的时候,有痛感处的穴位既是阿是穴。如《素问·举痛论》中这样认为:"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得散,小络急引,故痛;按之则血气散,故按之痛止。"说明以痛感为腧穴。其次以按压之有舒适感者亦为阿是穴。如《灵枢·五邪》中说道:"邪在肺,则病皮肤痛,背三节五藏之傍,以手疾按之,快然,乃刺之。"这是快感、舒适感,亦为阿是穴。其他尚有按之热感,还有酸楚、麻窜的特殊感觉,也都是阿是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