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杨力细说经络按摩
11131400000016

第16章 手太阴肺经--肺、胃、大肠之所属

手太阴肺经起始于胃部,向下络于大肠,回过来沿着胃上口,穿过隔肌,属于肺脏。从肺系(气管、喉咙部)横出腋下,下行沿着上臂内侧,走在手少阴、手厥阴经之前,下向肘中,沿前臂内侧挠骨边缘(大拇指方向),进入寸口(手腕部挠动脉搏动处,即中医把脉处),上向大鱼际部(手掌大拇指方向较丰厚的肌肉,因为像鱼肚而得名),沿边际,出大指的末端。

肺经的支脉是从腕后走向食指挠侧(大拇指方向),出其末端,在此经气接手阳明大肠经。与手太阴肺经关系密切的内脏有肺、胃和大肠。古人对肺的位置和形态有这样的描述:"喉下为肺,两叶白莹,谓之华盖,以复诸脏,虚如蜂巢,下无透窍,故吸之则满,呼之则虚。"肺叶娇嫩,通过口鼻直接与外界相通,易受邪侵,不耐寒热,故有"娇脏"之称。它的主要功能是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使卫气散布全身,保护肌表,输送水分和血液。肺经和肺、大肠、喉咙等器官的联系相当密切,保证了肺经的畅通,这些相关器官的功能也就得到了保证。

本经共有11个穴位。其中9个穴位分布在上肢掌面桡侧,2个穴位在前胸上部,首穴中府,末穴少商。

穴位名如下:

中府、云门、天府、侠白、尺泽、孔最、列缺、经渠、太渊、鱼际、少商

穴位图如下:

第一,肺经异常不通时,人的身体会出现以下的毛病:

1.外经病:沿肺经循行路线上的麻木、疼痛、发冷、酸胀等异常感觉,一般出现在锁骨上窝、上竹、前臂内侧上缘(大拇指方向)。

2.脏腑病:本经经气异常会出现胸闷、咳嗽、气喘、气短、心烦不安等症状;又因为肺与口鼻相通,所以也会出现鼻塞、感冒、流涕、伤风怕冷等症状。想要知道你是不是身体的免疫力正在下降,感冒病毒离你有多远时,可以敲一敲手臂阴面靠拇指的那条肺经线就可以知道了。平时身体正常时,你敲它会稍有酸痛感。如果某一天你敲它,发现又酸又痛,那就预示着你快得感冒了。不过,也有方法对付它,那就是你要接着敲,一天敲好几次,疏通了肺经,就可以把感冒病菌祛除。

3.皮肤问题:肺主气,肺与大自然之气相通,自然界的大气养育了世间的万物。肺气既有大自然之气又有脏腑之气。如肺气不足时,在人体面部必有所表现,出现各种损容的病变。如一些过敏性皮肤病、色斑、无光泽、皮肤过油等。因此,肺经在美容中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比如色素沉着、各种皮疹、脱屑等病症都可以取肺经的穴位来治疗。肺开窍于鼻,鼻在面部居中,它在人的容貌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譬如酒渣鼻可以取肺经的穴位来治疗。因此治疗皮肤病时在肺经上取几个穴位,可加强治疗作用。

第二,中府穴最能反应肺的健康与否。

在锁骨下窝下一寸,距正中线六寸(夹紧上肢时,大约与腋下对齐)的地方就是中府穴。中府穴能宣肺理气、清泻心肺之热、止咳平喘,对增强肺脏功能有一定保健作用。同时,它又是肺的墓穴,即肺脏气血直接输注的地方,最能反映肺的健康与否,是诊断和治疗肺病的重要穴位之一,经常用来治疗咳嗽、气喘、胸痛,如果患有肺结核和支气管哮喘,在穴位上常有异常反应。

又因为此穴是手、足太阴之会,故又能健脾,治疗腹胀、肩背痛等病。但中府穴下方肌肉偏薄,日常保健建议不要使劲,稍稍施力按揉1~2分钟即可。日常保健与治疗疼痛不适时力度一定要区分好。

第三,清肺火、止喉痛,需要按压尺泽穴和孔最穴。

尺泽穴的意思是指侠白穴浊降之雨在地部形成的小泽。何以侠白穴降地之雨在地部只形成小泽而非大泽?这是因为人体的不同经脉分属不同的方位、不同的区域。肺应秋,属西方,为经过长夏之后的时序,土地干燥(脾部肌肉要比其它经脉所属区域的干燥),侠白穴天部的雨降大部分为脾土吸收,故而在地部只能形成小泽。

尺泽穴位于人体的手臂肘部,取穴时先将手臂上举,在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外即是此穴(或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桡侧凹陷处)。该穴上方3-4厘米处用手强压会感到疼痛处,就是"上尺泽"。(

尺泽穴与大肠经的曲泽穴位置相近,作用也有点类似,都有泻热的作用。对肺经热引起的咳嗽、气喘、咳血、潮热、胸部胀满及咽喉肿痛有效。但是此处按压力度要大,效果才好。

另外,尺泽穴跟肱二头肌肌键相近,而肱二头肌的作用是曲肘,所以也可以用来治疗肘关节痉挛。

孔最穴与尺泽穴相连,位于人体的前臂部位,前臂内侧。本穴为肺经之穴,肺之时序应秋,其性燥,肺经所过之处其土(肌肉)亦燥(肺经之地为西方之地),尺泽穴流来的地部经水大部分渗透漏入脾土之中,脾土在承运地部的经水时如过筛一般,故名孔最。

孔最穴一般主治急症,主要治疗急性出血性疾病。根据肺经的循行,可以看出本穴除了可以泻肺热、治疗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等症状外,对咳血、痔疮出血也有作用。

此外从太渊穴到孔最穴之间,这一段为"止咳点",大家在咳嗽时,可以找此处最敏感的地方多揉一揉,症状马上就会减轻。

第四,风寒头痛时,按揉列缺穴。

列缺穴是三经交会穴,可以同时调节肺经、大肠经及任脉的经气。两手交握,左手食指在右腕背部,食指下即是此穴。在平常的生活中,有时会突然出现不明原因的头痛,其实大多数都是不经意感受风寒导致的,和鼻塞、流涕一样同属于感冒的一个症状,这时按揉列缺穴疏卫解表,加上热敷或者艾灸效果会更好。

列缺穴还和奇经八脉中的任脉相连。任脉是循行在人体前正中的经脉,是"阴脉之海",有补肺肾阴虚的功能。中老年人糖尿病、耳鸣、双目干涩以及更年期的一系列不适,例如烦躁、失眠等多是肾阴不足、津液不能滋养所致,对于手腕活动不便、手掌发热、前臂各种活动感觉的所有不适使用列缺就可以调节。

五.最容易按的穴位--鱼际穴。

手掌的大拇指根部,由于肌肉明显突起,形状如鱼,故中医把这个部位称为鱼际。鱼际的中心点有一个与呼吸器官关系密切的穴位叫鱼际穴,。本穴能清肺热,利咽喉,滋阴凉血,适合热症,对咽喉疼痛、咳嗽痰少者的效果最好。

鱼际穴还是治疗哮喘的要穴,经常按压此穴,对哮喘有很好的预防功效。

鱼际穴也叫"板门穴",每次点揉此穴5分钟,专治小儿消化不良。

冬季是感冒的高发季节,每天坚持搓鱼际穴,能增强肺主皮毛的功能,从而改善易感者的体质状况,提高其抵御外邪的能力,对咽痛、打喷嚏等感冒早期症状,也有明显的疗效。

鱼际穴的按摩方法很简单:两手鱼际穴对搓,大约搓二十余次时,鱼际穴开始发热,这时在内心意想着有一股热气沿手臂进入自己的肺脏,持续两分钟左右,你便会感到整个手掌发热,这对易感冒者有非常好的预防和辅助治疗效果。

经络感悟:

当疾病来临的时候,我们要多掌握了一个位穴,便多了一份自信和勇气。而这份自信和勇气更让我们在疾病面前占尽先机。如早点防患病于未然,便不会疲于应对和补救,我们也就会时时淡定从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