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孩子成功成才的70高招
11130900000064

第64章 第64招 让音乐激发孩子的潜能

音乐对孩子智力的发展有着积极作用,而且这种作用是绝对压倒其他因素的。音乐是促进孩子成功成才的灵丹,他可最大限度地优化大脑的发育,增强孩子多种智能的发展;音乐还能培养孩子社会和情感方面的技能,增强孩子的责任感;音乐能使孩子的动作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使孩子能快乐地、有创造性地与别人沟通:音乐有启迪智慧、教化人类等种种了不起的功能,但首先必须让孩子喜爱音乐,学会倾听音乐、理解音乐,从听觉到心灵都沉浸在音乐之中。这样才能真正感受到音乐中流淌着的智慧和人格的力量,才能真正被音乐所打动,从而使灵魂得到升华。变得更高尚、更有智慧。

1.“音乐活动”益于儿童成长

孩童时期的儿歌、动作以及音乐游戏。可以很自然地把幼儿引进语言、感官以及重要的运动能力的训练上。有节奏感的动作与语言、歌曲结合起来的“音乐活动”,能促进幼儿大脑的进一步发育,特别是大脑的“语言区”和“刺激控制区”。这两个区域对孩子自我管理、自我控制能力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不幸的是,这种有趣的、自然的“大脑训练”形式被电视和一些理论性太强的儿童早期教育方法所替代。

音乐是幼儿欢乐的源泉,孩子能把它转化为自己的有创造性的表达方式,而且音乐的学习要求全身心地投入,这也就是它对儿童有强烈的吸引力的原因。在音乐活动中,孩子的注意力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得到发展。例如,一个新的音色、一首新的歌曲或乐曲很容易使孩子集中注意力,因而在倾听、歌唱和演奏活动中,孩子的注意力便得到了锻炼。孩子弹奏乐曲的时候,他的注意力必须是集中的,他在练习弹奏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进行注意力的训练。就是简单的主调音乐也有旋律、低音等多种因素,要求不同音高、不同节奏、不同音量、不同音色的多种音乐成分的准确配合,能不能合理、有效地分配注意力,无论对从事学术、事业,还是对管理、领导工作,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索质和能力。为了演奏好一首乐曲,必须将音乐上的听觉感知与手指、手臂和身体各个部位的动作巧妙自然地协调一致。这种锻炼,不是单纯的“智力”,也不是单纯的“体力”或“灵敏”,而是对孩子将来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在不同风格音乐的选择上,简单、上口、优美的曲调或歌曲对儿童最合适。选孩子们感兴趣的主题尤佳。歌词也应与孩子的世界相关: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充满美好的、天真烂漫的思想。专家们很推崇民歌,因为民歌是“词与曲完美联姻的产物”,旋律是“自然地浮出于语言”。当然,任何事物都是“物极必反”。老师和家长也没有必要整天让孩子生活在音乐的背景中,这也不利于健康。适当的静寂气氛能提高孩子的听觉分辨力。在安静的环境中,孩子能集中精力去听。总处在强烈声音刺激的环境的孩子会排斥音乐,也就失去了音乐潜能发展的机会。

当孩子有机会玩简单的乐器时,音乐的体验对其大脑的发育非常重要。使自身以外的东西发出声音,孩子就会极其兴奋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孩子会试着用乐器发声,用此方式来表达自己。当用鼓、铃铛、韵律棒等小乐器即兴“创作”时,孩子能够逐渐摸索出他们创造各种声音的能力和这些声音间的关系。当一个孩子是按父母的意志去演奏某种乐器(如钢琴或小提琴)而自己又不愿意时,就会有压力,会适得其反。所以,要让孩子自由地玩乐器,并从中得到乐趣,这对孩子兴趣的培养是很重要的。

2.乐器有利于开发儿童的右脑

才华横溢,想人之不能想、想人之不敢想的爱因斯坦,与常人不同的地方就是他特殊的思考方式,他以高度的视觉思考逻辑,构思出了举世闻名的“相对论”。

爱因斯坦的思考方式为什么不同于常人?这与他从小受艺术熏陶有关。爱因斯坦从小酷爱乐器,他对乐器的爱好来自他的母亲。母亲波琳·科克在爱因斯坦很小时就对其进行了启蒙教育,每当母亲坐在钢琴前弹奏悦耳的曲子时,小爱因斯坦总是静静地坐在那里听得入迷,母亲也感到了孩子有很强的音乐感。

在爱因斯坦6岁的时候,母亲就教他拉小提琴。随着时光的流逝,爱因斯坦对小提琴渐渐入迷,后来,小提琴成为他一生的至爱。虽然当时爱因斯坦在练小提琴时也感到很苦、很累,因为传统的小提琴教授法要让初学者一连几个小时反复、机械地进行弓法练习和指法练习,但是,在13岁之后,他就懂得了和声与曲式的数学结构,体会到了演奏莫扎特作品的技巧和奥妙。琴弦和心弦共鸣,他一生中的科学和艺术生涯也开始了。

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也是一位优秀的小提琴家。在爱因斯坦身上,科学和艺术得到了统一和互补。不管旅行到哪里,爱因斯坦的身边总是带着一把小提琴,甚至参加柏林科学院的会议他也要随身带着,以便会后拜访普朗克、玻尔时,能在一起拉拉弹弹。在思考广义相对论的日子里,一旦爱因斯坦的思维陷入了低谷,他就会不由自主地放下笔,拿起琴……当那优美、和谐、充满想像力的旋律开始响起的时候,爱因斯坦的灵感也随之而来。

曾经有人说,爱因斯坦能够取得极高的成就,与他学习小提琴有很大的关系。这话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演奏乐器是一种细腻的艺术形式,它无处不在的张力能够使人的想像力和理解力发挥到极致。正是拉小提琴让爱因斯坦在数学的王国里能够自由、有创意地想像,正是拉小提琴让爱因斯坦在物理学深奥的理论中找到自己的思路。目前,已经有许多国内外的专家认为:演奏乐器具有开发右脑潜能、调整大脑两个半球功能的奇特功效。

世界心理学会曾随机将144名6岁大的孩子分成4组。在为期9个月的时间里,4个小组中有3组在著名的多伦多皇家音乐学院分别参加了器乐、声乐和戏剧学习。而另外一组则没参加任何这方面的学习。检测表明,参加器乐和声乐学习的孩子的智商平均提高了7个智商分,而参加戏剧的小组及对照组的孩子则平均仅提高了4个智商分。

这种结果的产生是有科学依据的。人的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左脑负责完成语言、阅读、书写、计算等工作,被称为“语言脑”;右脑负责完成音乐、情感等工作,被称为“音乐脑”。在日常生活中,语言是人类必不可少的交流方式,因此,作为“语言脑”的左脑的利用率特别高,而作为“音乐脑”的右脑的利用率则特别低,这样,人的左右脑的功能往往是失调的。

实际上,作为“音乐脑”的右脑能够使人产生创造力、想像力及灵感,它是创造性思维的来源,因此,如果我们能够设法开发和利用右脑,那将会大大提高人的智能。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劳伦斯强调:“只有当大脑右半球即‘音乐脑’也充分得到利用时,这个人才最有创造力。”

“音乐脑”的开发在幼儿时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幼儿时期是“音乐脑”的推理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开始形成的时期。这一时期“音乐脑”的思维模式不仅容易形成,而且能永久保持。所以,幼儿期如能让孩子经常学习演奏乐器,就可以大大地开发“音乐脑”。提高孩子的智能。这对孩子的一生将产生重大影响。

心理学家的研究发现,演奏乐器不但是一种消遣活动,而且可以提高儿童的智力水平。实验表明,从儿童4岁开始就让他们多听莫扎特或贝多芬的音乐,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提高成绩。即便是每天只弹10分钟的钢琴,儿童的智力测试成绩也会有大幅度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