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孩子成功成才的70高招
11130900000060

第60章 第60招 提升孩子的动手能力

孩子的动手能力既是智力内容之一,又是开发、培养一个人总体智力,促进其他单项智力的教育方式。因此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动手能力的培养,获得正确指导孩子的方法。

1.手眼协调

当孩子能用眼睛看到自己的双手时,你就会发现在孩子清醒时经常在玩自己的双手,两手在眼前握着,手指乱动,手会抓脸抓衣被,因此要在孩子睡着后用指甲刀轻轻剪去指甲,不让他把脸抓伤。千万不要用手套裹住孩子的双手,因为他要用手来学本领。

大人可在他手能够着处吊一个小球,拿着孩子的手去拍打吊着的球,使球前后晃动,引诱孩子再去拍它。孩子伸出手时有时会因位置不对而经常拍不到吊球,但练习多次后他就会调整手的位置和伸出的长度,逐渐击到小球。击中小球,这是手眼协调的结果。除了拍打吊起的球外,还可以一手竖抱孩子,另一只手提起孩子的一只手去碰房间里悬挂的一些物品,可以说一些话以提高孩子碰物的兴趣,碰一下讲一句,如“碰得高,碰得响,碰一碰,响一响,碰一碰,跳一跳。”可以轮流举起孩子的左右手碰物,当孩子有些经验后,可被动主动相结合,逐步过渡到主动碰物,为以后主动抓握物体打下基础。

2.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动手能力的培养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手的操作可以直接促进视觉、触觉、动觉及感知觉的发展和相互间的协调。其次,孩子通过玩玩具及操作日常生活用品。可以掌握使用物体的方法。以后,孩子便会逐步地掌握成人使用工具的方法和经验。最后,孩子通过手的操作,能进一步认识同一类物体的共性,因而使知觉更加具有概括性,并为概括表象和概念的产生准备条件。

父母培养孩子的手巧。一般可从三个方面做起:

(1)指导孩子做手工。孩子小的时候先从简单的一步折纸学起,到3岁时可学2~3步的折纸,3岁开始学拿剪刀,先学剪纸条,后学剪图形,可以用纸条贴成链条或用方纸贴成花篮等,4~5岁可以剪更复杂的剪贴和图案。

(2)锻炼孩子自己动手的能力。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需从日常生活做起,父母要刻意培养孩子自己倒水喝,用筷子吃饭,学习擦桌子、扫地,自己整理玩具、洗手绢等,既培养了手的技巧也锻炼了孩子的自理能力。

(3)从游戏中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顺应孩子喜欢动手的规律,拿来一些废纸让他撕,给他一些木头和棍子让他敲,买来蜡笔教他学画画,找一些不用的小瓶、小盒让他配盖,为他准备一些积木和自制拼图、橡皮泥、七巧板等玩具,使他动手又动脑。孩子在动手时学会了技巧和专心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动手能力的一些小游戏

下面的一些小游戏或者简单劳动在家庭中就可以办到,父母不妨让孩子多锻炼:

(1)撕纸。拿五颜六色的纸,让孩子自由地撕成条、块,并可以根据撕出的形状想像地称为面条、饼干、头发等等。如果家里有缝纫机,妈妈可以在比较硬的纸张上用缝纫机踏出针孔组成的各色图形,让孩子撕下来玩。

(2)折手帕、纸巾。手帕、纸巾都是柔软的,可以随便折成各种图形,教给孩子怎样折出角、边,折成纸船、纸鹤、花朵、扇子等等。

(3)穿珠子、纽扣。让孩子用线、塑料绳把各种色彩、形状的珠子、纽扣穿起来。随着孩子动作的熟练和精细化,珠子和纽扣的洞眼可以逐渐变小,绳子逐渐变细、变软。

(4)夹弹子、糖球。让孩子用筷子把碗里的玻璃珠或者糖球一颗颗夹到其他的容器里,锻炼一段时间后可以换成颗粒更小的圆形豆子。

(5)比划动作。在Ⅱ昌歌、跳舞、学儿歌的同时,可以教孩子用小手比划各种动作。把内容表演出来。

4.手工制作和生活自理

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结合日常生活,让孩子自己系鞋带、拿筷子吃饭:给孩子准备小剪刀进行剪纸制作,玩插塑类的玩具等等都可以增进孩子精细动作的发展。

5.用左手?用右手?

孩子是惯用左手还是惯用右手,这个问题有点复杂。有些孩子刚开始习惯于使用两只手,大一点以后逐渐习惯于用右手或左手:有些孩子很早就显露出要永远以右手或左手为主的偏爱;还有些孩子开始几个月用一只手,过后,又转向用另一只手。

对这一问题颇感兴趣的科学家认为,不管孩子习惯用右手还是习惯用左手,这种特性是天生的,早晚要在每个人身上显露出来,而且约有lO%的人惯于使用左手。这与家庭也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有些家里可能会有几个“左撇子”,有些家里可能就一个也没有。

许多专家认为,强迫惯用左手的孩子使用右手,会导致口吃、阅读困难或在感情上出现麻烦。因此,最好不要试图给孩子施加影响,以免把有可能使用左手的孩子脑子里搞得一团糟。

如果你的孩子看上去惯用右手,或者左右手都行,那就假定他今后要惯于使用右手,把玩具拴在童车上靠近右手的地方,而且在给他玩具、食物和勺子时,尽量使他偏向使用右手。但是,如果他一开始就偏爱使用左手,或者说,如果他坚持使用左手,那就最好别同他争辩、动手,让他按自己的意愿去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