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培养孩子成功成才的70高招
11130900000047

第47章 第47招 要求孩子独立完成作业

许多教育专家都指出:应该让孩子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

王宁是三年级的孩子,个子长得也高,俨然像个小大人。但是,他做作业却不认真、不细心。王宁完成作业的最后情景经常是这样的:匆匆忙忙地、飞快地将作业写完,不管对错,将铅笔往桌上一扔,像脱离魔鬼一样,迅速地离开书桌,跑向电视机前或奔向门外。书桌上,摊满了他的作业本、练习册、课本以及铅笔、橡皮。

通常是王宁的妈妈先将书桌整理清楚,将他的课本、铅笔盒等一一放人书包,然后再认真地将他的作业从头到尾检查一遍,用铅笔将错误的地方勾画出来,再将孩子叫回来改正。

对于妈妈指出的错误,王宁想都不想,也不问为什么错了,拿过来就改。时常,改过的作业还是错的。当他再被叫过来改错时,他就会不耐烦,大声嚷着问:“你说应该怎么做?”于是妈妈只好教他应该怎么做。对于王宁的上述情况,我们该怎样认识呢?

我们不能说王宁是独立完成作业的。“写完”作业并不意味着作业的完成,事实上,对作业的检查是作业完成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而这项工作却由家长来承担了,孩子的任务似乎只是写作业,并不需要对作业的质量负责。

整理书包是谁的工作呢?在这里也成了父母的。那么。孩子在学校时,这些工作是由谁做呢?当然只能由孩子自己来做。为什么在家里就要由家长来承担呢?造成这种局面的责任在谁呢?孩子的学习责任感和自觉能力是通过锻炼形成的。锻炼则意味着由孩子自己去承担学习活动,并明晰学习活动的目的、步骤以及要求等等。这种锻炼机会最初应当由家长来提供,并提出恰当的要求,加以正确的引导。

孩子对于自己能够胜任的学习活动。或者是有挑战性的学习活动。总是乐意承担,并表现出高度的积极性。正是通过学习活动,孩子在学习能力、学习意志、学习意识等各方面得到不断的提高和发展。

每个孩子都渴望成为一名好学生。但是,父母的一些不正确的做法却打击了孩子成为一名好学生的积极性。父母的不正确做法有两种:

第一种,指责孩子检查作业不认真,整理书包不整齐。于是,替孩子完成这类工作。

第二种,出于关心,想让孩子有更多的活动时间,主动代替孩子做这些工作。

第一种做法,使孩子对自己丧失信心。父母不是愿意做吗?干脆由你们去做。逐渐的,孩子就会将这些工作不再纳入自己的范围。

第二种做法,没有把孩子当作学习的主人,没有使他意识到这些工作是他分内的事儿。

无论哪种做法,最终结果是一致的,即造成孩子责任意识、责任能力的缺失,丧失了自主完成作业的信心和能力。那么,怎样引导孩子独立完成作业呢?建议父母们按以下经验去做:

(1)提议孩子与父母一起检查作业。

(2)就某些作业问题让孩子说明是否正确,以及他自己的理由。

(3)对孩子作业中的错误,不要表达自己的修改意见,建议孩子自己重新思考。

(4)放手让孩子自己去检查作业。

至于整理书包,父母大可不必担心他会丢三落四。即使他可能忘了装一本书,或忘了装橡皮,也不会太影响他的学习。而且,经过一两次可能出现的“惩罚”,从此他会细心检查自己的每一样东西,对自己的事认真负责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