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世界名人成功密码
11126700000005

第5章 达·芬奇:

父亲发现了他的绘画天赋

达·芬奇(1452—1519),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自然科学家,天才的艺术家和杰出的工程师。同时,达·芬奇又是一个画家,他在绘画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其代表作《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都是巧夺天工的传世名画,特别是蒙娜丽莎那神秘的微笑至今令人遐思,成为后世画家探索的源泉。

六岁半那一年达·芬奇上学了,在学校里他学到了许多知识,他对画画很感兴趣。一天,他在上课的时候不专心听讲,便用纸和笔给老师画起速写来。他回到家里把这一张速写拿给爸爸看,爸爸一看觉得儿子在绘画方面很有天赋,从此以后,父亲便有意在这方面培养他。

达·芬奇是一个私生子,父亲彼特罗是佛罗伦萨城的一个公证人,母亲嘉德娜是一个小镇酒馆里的一位女招待。

一个偶然的机会使得父亲彼特罗和母亲嘉德娜认识相爱了,可由于达·芬奇的爷爷干涉,他们的婚事遭到了否决。

等到达·芬奇5岁的那一年,父亲彼特罗把儿子达·奇芬抱回家哺养。

达·芬奇被父亲接过来以后,父亲便给他请来了养母阿尔别拉,养母阿尔别拉对达·芬奇非常疼爱,她常常让达·芬奇认字,并给他讲一些名人的故事。

六岁半那一年达·芬奇上学了,在学校里他学到了许多知识,他对画画很感兴趣。一天,他在上课的时候不专心听讲,便用纸和笔给老师画起速写来。

他回到家里把这一张速写拿给爸爸看,爸爸一看觉得儿子在绘画方面很有天赋,从此以后,父亲便有意在这方面培养他。一天,父亲让他为邻居画了一块木制的盾牌,达·芬奇于是开始收集标本,他把标本收集完以后又仔细地观察了许久才动手开始画这块盾牌。

为了画一块让人吃惊的盾牌,他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他在画面上画了一个两眼冒火鼻孔生烟,让人看起来十分可怕的妖头。他画好后,让父亲来看,为了让父亲看见这张画以后,感到害怕,他把窗户关上,只让一缕光线照在凶恶的女妖脸上。

父亲高高兴兴地和达·芬奇从外面走了进来,刚进屋来的父亲看见一个凶恶的女妖在屋子的角落狂笑,顿时吓坏了,拉着达·芬奇扭头便跑。

达·芬奇看到父亲惊恐的样子哈哈大笑起来:“爸爸,别跑,这就是你让我给你画的盾牌!”

父亲听到达·芬奇的解释后,才跟着他又重新走进了放着盾牌的屋里。

“太像了,简直快把我吓死了。”父亲惊魂未定地称赞他。

16岁的那一年,父亲送他到大画家维罗奇奥那里去学画画,一开始维罗奇奥便让达·芬奇每天学画蛋,达·芬奇画了一段时间就开始厌烦了:“老师,我画了这么多蛋了,应该可以了吧?”

老师耐心地对他说:“孩子,练习画蛋是练习你的基本功,要知道世上没有完全一样的蛋,如果你把这些蛋能画到随心所欲的地步也就可以了,可是我看你画的这些蛋怎么就没有我想象中的那样好呢。你得再来,一直要画到随心所欲的地步才行。”

从此以后,达·芬奇几乎每天都要画上几十个鸡蛋,在这样一遍一遍的练习中,他掌握了许多绘画的技巧。在老师耐心的教诲下,达·芬奇苦练基本功,终于熟练地掌握了绘画的技能。

在人文主义思想熏陶下,达·芬奇迅速成长为文艺复兴运动的一名战士。

作为一名人文主义者,他在绘画中从现实生活着眼,努力创作真实而生动的艺术形象。他细心观察自然,对各种自然现象进行分析、总结,还从理论上对构图、透视、光线等作了探讨。为了确定人体的比例和结构,他研究了人体解剖学。在人体素描中,他先勾画出全身的骨骼结构,再添入神经,最后再加上肌肉,每部分都配上文字解说。达·芬奇主张绘画艺术不能只是临摹别人的作品,也反对把眼前的事物原封不动地加以再现。

1495年至1497年,达·芬奇受米兰圣母玛利亚修道院的委托,以基督教传说中的一个故事为题材,创作了题为《最后的晚餐》的壁画。在他之前,许多画家都尝试画过这一题材,但都失败了。为了创作这幅传世壁画,达·芬奇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经常到米兰城的各种场所去观察不同类型的各种人物形象,并画了许多形状各异的草图。这幅画的构图是:主人公耶稣庄严、静穆、安详地处于画面正中,餐桌两旁十一个门徒左右呼应,把全部人物引向中心。

达·芬奇把叛徒犹大安排在一个美貌文静的门徒旁边。他面目丑恶可憎,惊慌失措。在光线明暗的处理上,居于中央的耶稣背后衬以明亮的窗户,显得光明磊落,而犹大身上则显得特别阴暗,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整幅画面人物虽多,但以耶稣为主体,布局匀称,色彩调和,成功地描绘了戏剧性冲突中人物的精神面貌。达·芬奇通过高超的艺术构思,表达了殉道者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以及善良的人们对正义的热爱和追求,揭示了对叛徒的憎恨,鞭挞了邪恶。

这幅壁画反映了世俗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现实主义的伟大作品。

大约在1503年,达·芬奇又完成了著名的肖像画《蒙娜丽莎》。在这幅画中,达·芬奇以他巧夺天工的技法,传神地画出了蒙娜丽莎嘴角边的一丝微笑。这微笑俏丽、自然、明朗、舒畅,引入遐思。那双别具神采的眼睛,又使她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跃然画上,表现出一个少妇特有的智慧和青春活力。这幅画体现了16世纪初“文艺复兴”时期的社会特征:人刚从封建束缚和神的枷锁下得到解放后所特有的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和乐观主义情绪。这幅画现收藏在法国巴黎的卢浮宫,是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晚年的达·芬奇是在漂泊中度过的。1517年,他离开意大利移居法国,人们热情隆重地迎接了这位杰出的艺术家。在那里,他取得了国王首席画师的称号。两年之后的夏季,大师在法国逝世,他为世人留下了近20幅的名画,件件堪称艺术精品。重要著作有《绘画论》。他终生勤奋,死时留下的草图速写及其他手稿约有7000页。

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全盛时期的杰出代表。在绘画方面他把科学知识和艺术想象有机地结合起来,树立了一派新风,创立了意大利这一时期反映世俗生活的新的绘画流派,为绘画艺术开辟了现实主义道路,使当时的绘画表现水平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他同米开朗琪罗和拉斐尔一起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三位最伟大的艺术家。

成功密码:

聪明的父母通常不会将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强加给自己的孩子,而是积极从孩子身上发现天赋,并积极地培养,这对孩子的成长十分有利。这方面,达·芬奇的父亲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典范。如果发现孩子的天赋而不去培养,不去鼓励孩子,那么孩子的成才就会受到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