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华典故(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11126000000091

第91章 英雄无用武之地

“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意思是:虽有本领,却没有施展的地方。人们常用它来形容因为受到环境、条件的限制,不能发挥其所长。这句典故的典源见《资治通鉴》。

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之间激烈地进行争夺天下的斗争。开始时,刘备的力量比较弱小,被曹操追得东躲西藏,先后依附过多人。后来投靠刘表,原想暂居荆州,再图发展。建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208年,刘表病死,曹操率大军向荆州压来,刘表的第二个儿子刘琮慌忙出降,荆州落入了曹操之手,刘备不得不退守夏口,也就是今天的湖北省武汉市的汉口。曹操想除掉刘备,进而扫平江南,点马、步、水军十三万,对外号称一百万,水陆并进,沿着长江,浩浩荡荡地进兵。

面对这一严峻态势,刘备的军师诸葛亮清醒地认识到,只有联合孙权的力量才能抵御曹军,便向刘备请求出使东吴。此时,孙权正屯兵柴桑(今江西九江),面对曹操大军咄咄逼来,是战是和一时拿不定主意。而他手下的大臣,以老臣张昭为首,极力主张降曹,主和派的势力远远大于主战派。

诸葛亮看出,孙权虽犹豫不决,但性格好胜,内心有割据东南,废汉自立,建立帝王大业的志向,便决定用激将法来坚定他“联刘抗曹”的决心。诸葛亮面见孙权后,首先指明形势的严重性,说:“眼下曹操已经削平了北方的割据势力,消灭了袁绍、平定了乌桓,又乘胜攻下荆州,威震四海。天下的英雄豪杰被逼得连用武的地方都没有了。刘备兵败已经逃到夏口,将军您也该估计一下自己的力量,考虑下一步的打算了。”看见孙权沉默不语,诸葛亮故意激他说:“如果你能与曹操抗衡,就趁早与他一刀两断;如果你惧怕曹军,干脆放下武器投降算了。现在你表面上顺从曹操,内心里又不服气,情况如此紧急,又不做出决断,恐怕大祸就要临头了。”孙权反问:“照你的说法,为什么你的主公刘备不投降曹操呢?”诸葛亮回答:“我的主公是当世英雄,人人佩服,目前只是时运不济,但他是绝不会向曹操屈服的。”孙权一听这话,明明是指自己比不上刘备,脸上变了颜色。诸葛亮见目的已经达到,话锋一转说:“其实曹军也没有什么可怕的,远途奔袭,粮草容易不济;北方军队,不习水战,不服水土,实际可用之兵并不像曹操吹嘘的那么多;加上荆州和江南百姓恨透了曹操,东吴又据有长江天险,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只要与刘备联合,形成鼎足三分局面,还愁阻挡不住曹操吗?”一席话说得孙权转怒为喜。当即表示联合刘备,举兵抗曹。这以后,就有了着名的赤壁大战。

诸葛亮游说孙权,包括《三国演义》中记载的,在此前舌战群儒,驳斥以张昭为代表的主和派,此后计激主战派首领周瑜,都是历史上军事外交的经典范例。正是有了这一成功的外交活动,才使得一代豪杰有了施展自己军事才华的广阔舞台,无数英雄有了用武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