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华典故(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11126000000083

第83章 投鞭断流

“投鞭断流”意思是把所有马鞭都投到江里,就能截住水流,比喻人马众多,兵力强大。

此典出自《晋书·苻坚载记》:“前秦苻坚将功晋,太子左卫率石越以为晋有长江之险,不可伐。坚曰:以吾之众旅,投鞭于江,足断其流,何险之足恃?”

东晋时,黄河流域以北地区被匈奴、鲜卑、氐、羯、羌等民族割据。

他们先后建立了许多国家。后来氏族中的符姓建立了秦国,历史上叫苻秦,也叫前秦。

前秦有位知人善任的君主,名叫符坚,他任用王猛做宰相;王猛替前秦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前秦逐渐强大起来,逐步统一了北方。和东晋南北对峙,前秦一心想消灭东晋。由于东晋实力薄弱,前秦君主符坚就很藐视东晋,准备出兵攻打东晋,大臣符融劝阻他说:“晋是汉族统一的政府,而且凭借着长江的险固,又有人民拥戴,我们是不能攻打它的。”符坚仗着自己国势强盛,兵马众多,骄傲地说:“我统领着百万大军,每个人把鞭子投进长江里,也足够截断长江的水流,驱众前进,他们有什么险固值得倚仗?”后来符坚倾尽全国兵力,和东晋军队在淝水(源出于安徽合肥县紫蓬山,分为两条支流一条东流入巢湖,一条西北流入淮水。)岸上决战,最终被晋军的将领谢玄打败了,前秦不久解体,东晋安定下来,这场有名的战役,史称“淝水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