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华典故(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11126000000059

第59章 伤风败俗

“伤风败俗”比喻败坏社会风俗。

此典出自唐代韩愈《昌黎先生集·论佛骨表》:“伤风败俗,传笑四方。”

唐代时,因为最高统治者亲眼看到农民是怎样起来把隋朝打垮的,因此在自己实施统治时,除了加强国家机器外,尤其要注意加强思想意识方面的教化。

佛教,受到了很大的重视。遇到国家的重要节日庆典,经常召儒、释、道三教讲论于殿、庭,也经常利用佛、道在街道上作通俗讲演。那时还调用国家的人力财力,帮助一些有成就的僧人到处建寺、度僧。可是,这种敬佛、尊佛的风气,也遭到一些人的反对。

因此,极力反对佛教的流传。文学家韩愈就是这些人中的一个。

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唐宪宗李纯把陕西凤翔法门寺的一块所谓佛骨迎入宫中供养。韩愈反对这种做法,并写了《论佛骨表》对宪宗提出了劝谏。表中说:大量历史事实已经证明,信佛的帝王没有什么好下场。现在迎佛骨,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十分浪费财资。唐宪宗看了这个奏表,非常生气,并且将韩愈贬为潮州刺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