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华典故(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11126000000039

第39章 魑魅魍魉

“魑魅魍魉”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

此典出自《左传·宣公三年》:“魑魅罔两,莫能逢之。”

春秋时代,周天子周定王名义上是全国的国君,事实上他的权力几乎丧失殆尽。他的地盘只有国都洛阳附近那么一点地方,已经失去了对各个诸侯国的控制能力。各诸侯国国君,不但不按期赴朝面君纳贡,有的还想推翻周朝,夺取天下。

公元前606年,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率军征讨小国陆浑。路过洛阳郊区时,为了炫耀武力,他在周朝境内陈兵示威。

周定王惶恐不已,急忙派大臣王孙满,带上许多礼品,去慰劳楚庄王。楚庄王根本没把周定王派来的使臣看在眼里,对他非常傲慢无礼。楚庄王耀武扬威地向王孙满问道:“你们周朝王宫里珍藏的鼎是个什么样子?大小轻重怎么样?”当时的“鼎”是周王朝最高权力的象征。楚庄王问鼎,就暗示着他有夺取周王朝政权的野心。

王孙满对楚庄王的野心非常不满,他机智含蓄地回答说:“鼎上铸有妖魔鬼怪等图像,这是为了使老百姓都了解妖魔鬼怪的凶恶形象,即使到了山林水泽这种地方,碰见魑魅魍魉也能识别躲避。”王孙满继续说道:

“要得到王位,不在于有没有鼎,而在于有没有很高的威望。现在周天子地盘虽然已经不大了,但是他的德望还在,周朝的江山还不会丢掉。”楚庄王听了王孙满的一番议论,觉得自己实力还不够雄厚,威望还不足以服人,于是带兵离开了洛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