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华典故(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11126000000018

第18章 先斩后奏

“先斩后奏”指的是先采取果断的行动,然后再向上报告。也可用来泛指事前不报告,迫使上级承认既定的事实。

此典出自《窦娥冤》第四折:“老夫廉能清正,节操坚刚,谢圣恩可怜,加老夫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之职。随处审囚刷卷,敕赐势剑、金牌,体察滥官、污吏,容老夫先斩后奏。”

元代剧作家关汉卿(号已斋)在晚年写了一部着名的戏——《窦娥冤》。剧情梗概是:善良的贫家女子窦娥三岁丧母,父亲窦天章是个穷书生,为了偿还欠下的债务和换取上京赶考的路费,把女儿送到蔡婆婆家里去做童养媳。十年后,窦娥的丈夫不幸早死,于是她就和蔡婆婆两个相依为命过着守寡的日子。地痞张驴儿和他的父亲垂涎欲滴地窥伺着这两个寡妇。张驴儿本来想毒死蔡婆婆,结果却毒死了自己的父亲。他反而诬陷窦娥,逼迫她顺从。

官府断案不明,斩杀了窦娥。后来,窦娥的父亲窦天章当了大官,奉旨访察民情,惩处贪官污吏,回到离别十六年的家乡,终于替女儿昭雪了冤案。

窦天章是朝廷命官,深受皇帝信任。在戏中窦天章有这样一段独白:

“老夫我为官廉洁清正,情操坚强、刚直,皇上怜爱我,叫我担任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的职务,四处审讯囚犯,查阅案卷,赐给我象征权势的宝剑和金牌,让我监察贪官污吏,并允许我先斩后奏。”

“先斩后奏”就是从这个故事而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