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华典故(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十一辑)
11126000000152

第152章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意思是,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明辨是非。

此典出自《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是故人君通必兼听,则圣日广矣;庸说偏信,则愚日甚矣。”

又见《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潜夫论·明暗》中记载东汉有一个人叫王符,性情十分耿直,从来都不肯随波逐流,所以仕途坎坷,郁郁不得志。于是,他隐居着书,评论时政得失。王符在着书立说的时候,不想暴露自己的真实姓名,于是起个笔名叫潜夫,把自己的这部着作称为《潜夫论》。

王符在《潜夫论·明暗》中说:“作为君主,之所以能够耳聪目明,明辨是非得失,是因为能多方面听取意见;有的君主,之所以昏聩糊涂,作出错误的判断,是因为只听单方面的意见,就信以为真。因此,人君只要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通晓事理,变得越来越聪明、睿智;假如只听取单方面的平庸、浅薄的意见,最终就会越来越愚昧。”

《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中记载有一次,唐太宗(李世民)问魏征说:“当皇帝的,怎样才能变得聪慧、有明断,又怎样才会导致糊涂、犯错误呢?”魏征回答说:

“广泛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就能明辨是非得失;只听一方面的意见,就信以为真,那么一定会作出错误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