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这样教才对
11124900000042

第42章 41 孩子有能力解决问题——别轻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日常生活中,孩子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引起父母大打出手的情况比较常见。其实,家长没有必要替孩子解决矛盾和冲突,因为孩子有能力解决问题。家长替孩子解决矛盾和冲突,就充分说明家长轻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国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表明,孩子是否能成功解决问题,更多地取决于他的经历而非聪明。然而,不少80后家长却认为,自己的孩子年龄还小,不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际上,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会运用一些“策略和办法”来解决问题。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事例:

有两位家长到幼儿园接孩子,发现孩子在打架,两位家长气不过,没走出幼儿园,就在楼梯间打了起来。第二天,他们来接孩子的时候,像仇人一样,谁也不理谁,可到教室一看,她们发现,两个孩子正像没事一样在友好地玩耍呢。

其实,小孩虽小,但也有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家长遇到孩子在打架或被人欺负时千万不要冲动。因为孩子们还小,基本不可能发生大的冲突,也不会造成什么严重后果,所以,遇到孩子与其他小朋友发生不愉快时,家长最好让孩子自己去解决,最好不要包办代替,在孩子不需要的时候擅自帮助孩子或替孩子出气,因为一旦失去锻炼机会,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就会退化,遇到问题就会束手无策。因此,家长应给孩子足够的机会,具体指导,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上好孩子成长过程中这不可或缺的一课。

事实上,家长教育孩子的目的不仅是帮助孩子克服几个困难、解决几个问题,更重要的还是教育孩子学会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他们从小养成肯动脑、勤于思考、不依赖他人的良好习惯,培养他们自主、独立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孩子和小朋友在一起闹了不愉快,受了点委屈,这很正常,没必要大惊小怪。因此,父母应让孩子勇敢去面对,自己去解决。

下面我们看看希拉里?克林顿小时候的故事: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夫人希拉里·克林顿在8岁的时候,随父母搬到了芝加哥郊区的帕克里奇居住。来到一个新环境后,活泼好动的希拉里急于想交上新朋友。但她很快发现这并非易事。每当她到外面玩耍时,邻居的孩子不是嘲笑她就是拒绝她,有时还对她搞恶作剧。受了委屈后希拉里就哭着跑回家,母亲问她为什么哭泣,她也不说。

希拉里的母亲静静地观察了几天,终于有一天,当希拉里又一次哭着跑回家时,母亲站在门口拦住了她,对她说:“回去勇敢面对他们,我们家里容不下胆小鬼,你一定要让他们接受你,成为他们的朋友。”希拉里只好硬着头皮走出家门,这让那些欺负她的孩子很吃惊,他们没料到这个小丫头会这么快回来,他们本以为她会像往常一样哭着跑回家再也不出来。

最后,希拉里终于以自己的勇气赢得了新朋友。在以后的岁月里,每当遇到困难与挫折时,希拉里总会想到这件事情,她就会鼓足勇气,大胆地去迎接挑战。

以上事例中,希拉里母亲的做法是值得我们每位家长学习的。看起来仅仅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但通过这件小事,母亲的做法使希拉里明白了一些道理,学会了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也许这件小事对希拉里的性格和命运没有产生多重要的影响,但这样微不足道的小事多了,累加在一起,对希拉里的人生就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因此,身为父母,即使是处理一件小事,也应该采用对孩子有益的方法,以给孩子正面的影响。

试想,我们的家长面对在外面受了欺负跑回家来的孩子会怎么做呢?我想大多无外乎这三种情况:一是很生气地对孩子说:“他欺负你,今后你别和他们在一起玩了。”阻断孩子和欺负他的小朋友交往;二是父母会找到欺负自己孩子的孩子,对其讲一些道理,希望他能和自己的孩子成为朋友;三是父母看到孩子受欺负,心里很生气,拉着孩子就出去,找到欺负孩子的小朋友,严厉训斥和威胁一番,甚至会找到对方家里去。采取第一种方法,会导致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过重,交际圈缩小;采取第二种方法,会使孩子对父母产生较强的依赖性,今后遇到问题会没有自己的主见,而最终孩子还是无法真正能赢得小朋友的尊重;第三种方法不仅会使孩子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不和谐,还会使两个家庭的关系受到伤害,更重要的是父母的“言传身教”很容易使孩子在学习、对待他人和处理问题时使用简单粗暴的方式。

很多时候,面对孩子间发生的矛盾和冲突,家长通常会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比如两个孩子争抢玩具,我们会对其中一个孩子说:“为什么别人抢你的玩具呢?肯定是你拿的玩具太多了。”然后,再对另一个孩子说:“你抢别人的玩具是不对的,要玩别人的玩具应该用礼貌的话,和小朋友协商……”可是这种解决纠纷的方法,暂时是缓解了小朋友间的矛盾,但孩子们还是不能学会如何处理与伙伴间的纠纷,自己并没有掌握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孩子一旦遇到矛盾,还是会发生类似的冲突,比如硬抢东西、打架……这种直接告诉孩子怎样做的方式,就像是将自己的观点强加给了孩子,忽略了让孩子去思考,忽略了培养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父母面对孩子间的矛盾时,最好是问清原因,启发他们说出应该怎样做。比如这样问:“你为什么抢别人的玩具?这样做对吗?想玩别人的玩具应该怎样和小朋友说呢?”“玩具是大家的,能不能把玩具都自己霸占着呢?别人想玩你的玩具,你会谦让地让别人玩玩吗?”孩子面对问题的时候,家长更应该放手,将问题抛给孩子,引导他们想出正确合理的解决方法,这样更能锻炼孩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当然,孩子之间产生矛盾时,孩子出于本能会寻求父母的帮助。对此,父母应教会孩子自己处理这些矛盾,这样做比直接介入对孩子的成长更有益处。比如,先别冲动,让自己冷静10秒钟,保持一颗平常心了解事情经过;再让孩子讲遇到的情况,先别下结论,再向对方孩子或家长了解,多方面掌握情况;然后,向孩子分析打闹中谁不对,如果是自己孩子的问题,就让他知道是他不对,让他以后改正;如果是对方孩子的问题,就教他独立解决。

总之,孩子争吵、打架、闹纠纷、发生冲突、产生矛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毫无根据地强行阻止和不问青红皂白地指责、批评。家长要想避免这种急不择言、简单从事的做法,就必须努力提高自己对孩子的分析判断能力,以便采取适当的方法给予正确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