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麻辣典故(世界典故汇编)
11124300000009

第9章 谁会为徐娘心动(典故:徐娘半老)

用“徐娘半老”这句话来形容42岁的张曼玉41岁的巩俐,她们肯定不愿意听,但是如果用来形容现实中的一个过了40岁的妇女,她多半不会太反感,因为还有“风韵犹存”跟上来,说明自己还是美貌的,多少还有点庆幸和沾沾自喜吧。

然而现实中,又有多少男人为“徐娘”心动?

“徐娘”骨子里的那种妩媚的成熟美,真的跟青春逼人的美眉有得一拼吗?

如果考察这个典故,我们会发现历史上是真有“徐娘”这个人的,她的名字叫做徐昭佩,是南朝梁元帝萧绎的妃子。

和历史上不少皇帝一样,萧绎也属于职业错位的一个典型,对政治了无兴趣,倒是喜欢绘画和文学,而且并不是简单的附庸风雅,称得上是一个实力派的艺术家。朱自清先生那篇脍炙人口的《荷塘月色》,写“采莲的季节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就曾引用萧绎的《采莲赋》:“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鹢首徐回,兼传羽杯;櫂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这一段引用为朱先生的散文增色不少(想不通以前高中教材的编者为何要删掉),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出,萧绎是一个很有生活情趣的多情人,不过他喜欢的是“媛女”,就是“美少女”,所以,当徐昭佩女士为萧绎生下一子一女后,大概发胖变丑,萧绎对她就有些审美疲劳,觉得和她没有共同语言了。

颇有危机意识的徐女士从自己做起,为缩小自己与爱人同志的文化差距,积极行动起来。

她尝试着进入萧绎的“文艺圈子”,听那些文人高谈阔论,微笑着点头,甚至发表头头是道的评论,有时候,她还能与他们吟诗酬和。但是这种向上的追求,高雅的生活态度,并没有打动萧绎,男人对女人说不喜欢了就不喜欢了,已经失掉的感觉是很难重新培植成活的。

那时候没人办杂志,信息不发达,所以徐夫人不能像今天的妇女能看到《怎样拴住老公的心》之类的文章,学习点先进方法,她又没耐心,这条向丈夫的兴趣看齐的路没走通,她竟走极端去给丈夫下了一剂“猛药”。

萧绎是史上有名的独眼皇帝,关于他眼瞎的原因,有两种说法。

萧绎的父亲就是崇佛好佛的梁武帝,有一天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瞎了一只眼的和尚手执香炉来到金殿前,说自己要托生于皇宫。醒来之后,便有宫女汇报说后妃生下一子,且就是一只眼!不消说,这就是萧绎了。梁武帝天生就好感和尚,所以对这个第七子就很宠爱。这是第一种说法,带有很大的传奇性;第二种好像更让人可信些,那就是说萧绎从小是个好学生,学习上是非常刻苦,但他不讲究用眼卫生,害了眼疾,还拼命读书,结果把一只眼睛硬是读瞎了。

不管怎样瞎的,萧绎对自己瞎眼的事实很忌讳,非常反感别人提到“眇”字。有一年,他还没当皇帝,年纪还小,举行宴会。会上,歌舞伎演唱屈原的《九歌》,唱到《湘夫人》时,歌者唱曰:“帝子降兮北渚,目渺渺兮愁予。”萧绎大怒,以为“渺”者,“眇”也。是骂自己只有一只眼睛。后来他做皇帝,皇帝者,龙也。我们现在骂人为“独眼龙”,也可能是这样来的吧。

徐昭佩对自己的独眼龙老公,决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身,她竟别出心裁弄出一种“半面妆”来对付他。即半面脸上画浓妆,半面脸上不施脂粉。徐昭佩的逻辑是:你不就是一只眼吗,我两面脸上都画妆岂不是浪费吗(从这一点上说,她的节俭意识还是不错的)?今天书刊封面都是半裸女人的媚态,衣服少得不能再少,估计就是从“徐妆半面”中得到的灵感。

萧绎不是傻瓜,他当然明白徐昭佩的刻薄用意,当场拂袖而去,更加不来了。

徐昭佩深宫寂寞,芳华虚度,这时她已经年近不惑了。是人都有七情六欲,终于按捺不住,她找到一位眉目俊秀,举止风雅的美少年暨季江。由于萧绎眼睛不好,又喜欢读书,所以常令左右侍臣轮流读给他听。暨季江就是其中之一。

徐昭佩刚开始勾上暨季江的时候,还是遮遮掩掩偷偷摸摸,后来索性公开来往,萧绎在龙光殿上与群臣大谈文学老庄之道,徐昭佩就派心腹侍婢引暨季江入宫幽会。这也有气萧绎的意思,你不喜欢的女人照样有人爱!

暨季江胆子也大,不但敢给领导戴“绿帽子”,还公然谈体会。有人也许是羡慕也许是不怀好意,问他感受如何,他就说:“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尚多情。”意思是说柏直这个地方的狗,老了也能狩猎;溧阳这个地方的马,老了却还有神韵;徐妃,虽然老了却仍然很多情。“徐娘半老,风韵犹存。”便是由此而来。

暨季江用狗和马来和徐娘比,可见他一点也不尊重徐娘,对她只是玩弄的态度。徐娘毕竟快四十岁了,按照当时的美容条件,她这个年纪,怕是脸上的褶子拿粉也遮不住了吧,肌肉也松弛了身材也臃肿了吧,暨季江只不过是整天为萧绎读书,读得昏了头,觉得生活枯燥无聊,为寻刺激,才和徐娘对上眼的。

好在徐娘信奉的也是杯水主义,两个人象喝杯水那样地就好上了,又散了。

后来,徐昭佩又勾引上一个叫贺徽的诗人,在枕巾上写情诗,互相唱和,这说明早年徐娘爱好文学并不是假装的。

徐娘的风流韵事很快传到了萧绎的耳朵里,刚开始他仍然无动于衷,左右都为之愤怒不已,大概都想说:“你是不是皇帝啊,你是不是男人啊!你是一个男人就把他们都剁了!”但是不敢说。

当所有的人都以为萧绎不会吃醋的时候,萧绎突然猛下杀手,杀光了所有与徐娘私通的人,将徐娘幽禁在后宫,并且做《荡妇秋思赋》以讽刺她。

后来,萧绎的宠妃王氏病逝,萧绎怀疑是徐娘毒死的,逼她自尽,徐娘投井溺死。萧绎下令将尸体还给徐家,称为“出妻”。是不是有点像现在买东西上了当,东西质量不好,消费者把产品退回厂家?

当然,当时萧绎这样做,明白着是要与死人离婚,因为这死人名声太不好了。徐家当然不敢不要,最后以槁草裹住,葬在江陵瓦官寺侧,多没面子啊。

萧绎难道没有责任吗?他从来不会去反省,徐娘红杏出墙还不是他给逼的啊?如果对她温情多一点,对她好一点,她也许不会这样存心报复吧。

典故:徐娘半老

又名:半老徐娘、旧日徐娘、徐娘半面、半面恼红妆

含义:指风韵犹存的中年妇女。

出处:唐·李延寿《南史·元徐妃》

原文节选:

元帝徐妃讳昭佩,东海郯人也。祖孝嗣,齐太尉、枝江文忠公。父绲,侍中、信武将军。妃以天监十六年十二月拜湘东王妃,生世子方等、益昌公主含贞。妃无容质,不见礼,帝三二年一入房。妃以帝眇一目,每知帝将至,必为半面妆以俟,帝见则大怒而出。妃性嗜酒,多洪醉,帝还房,必吐衣中。与荆州后堂瑶光寺智远道人私通。酷妒忌,见无宠之妾,便交杯接坐。才觉有娠者,即手加刀刃。帝左右暨季江有姿容,又与淫通。季江每叹曰:“柏直狗虽老犹能猎,萧溧阳马虽老犹骏,徐娘虽老犹尚多情。”时有贺徽者美色,妃要之于普贤尼寺,书白角枕为诗相赠答。既而贞惠世子方诸母王氏宠爱,未几而终,元帝归咎于妃;及方等死,愈见疾。太清三年,遂逼令自杀。妃知不免,乃透井死。帝以尸还徐氏,谓之出妻。葬江陵瓦官寺。帝制金楼子述其淫行。初,妃嫁夕,车至西州,而疾风大起,发屋折木。无何,雪霰交下,帷帘皆白。及长还之日,又大雷震西州听事两柱俱碎。帝以为不祥,后果不终妇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