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麻辣典故(世界典故汇编)
11124300000054

第54章 小情郎的绿帽子(典故:绿帽子)

看过《汉武大帝》,我们知道汉武帝的姑母兼岳母馆陶公主有一个小情人叫董偃,“绿帽子”和“主人翁”这两个典故就与董偃有关。

董偃的家庭条件应该是不错的,因为他母亲是个珠宝贩子,常年出入馆陶公主家做生意。据说珍珠粉有美容功效,相传慈禧太后和埃及妖后都喝它美肤。不知董偃的母亲是不是经常给董偃猛灌珍珠粉,反正,他白皮嫩肉,人见人爱。馆陶公主当然也喜欢上了,把他留下来做养子,承担起他的“义务教育”:请人教他骑马射箭、读书算术、音乐书法等等。

丈夫死的那年,馆陶公主五十岁,董偃十八岁,不知是馆陶公主太寂寞,还是董偃有恋母倾向,两个年龄悬殊的养母养子,日久生情,终于发生了“不伦之恋”,非法同居了。

“富婆”馆陶公主,不是一般的有钱,她列出的小情人的日常开支标准是:“凡是董偃所要用的,只要一天内不超过一百斤金子、一百万钱、一千匹帛的上限,就不必上报,任他去用!”

如此金钱铺路,还不能打造出一个“交际男星”?于是,上流社会的酒会宴席上,开始频频出现帅哥董偃的翩翩身影,许多公卿名人都乐于和他交往,全城都尊称他为“董君”。如果汉朝时有狗仔队和媒体的话,馆陶公主和董偃一定会长期霸占着三流小报的重要版面。

董偃“傍富婆”,当然有不少人犯红眼病,也有人对馆陶公主“老牛啃嫩草”的行为很是不齿。后来连最高领导汉武帝刘彻也知道了这事,有一天他找借口去看望姑姑馆陶公主,其实是想看看他的这个“新姑父”到底长得什么样,所以一进门,就单刀直入地对馆陶公主说:“我想看看主人翁呢!”

这就是“主人翁”最早的出处,这个词算是汉武帝的一大发明,只是用“翁”来称董偃,把他叫老了点。现在我们说主人翁精神,是一种敬业精神,如果和董偃联系起来,只能说董偃做情人做得比较敬业,因为他能让馆陶公主开心嘛。

馆陶公主本来就知道刘彻要来,所以很低调地穿着仆妇的衣服,围着围裙作出准备亲自下厨的样子,现在一听对方称董偃为“主人翁”,不知是讽刺还是开玩笑,吓得冷汗直冒,浑身像扎满了钢针不自在。急忙摘去发簪耳环,披散头发赤着脚,向刘彻磕头请罪:“臣妾做事不成体统,辜负了皇上的好意,罪该万死,请皇上治罪吧!”刘彻笑道:“姑妈不必如此,且请主人翁出来,自有话说。”馆陶公主急忙把董偃领出来与皇上见面,董偃戴着绿头帻,套着青袖套颤颤惊惊走上前来,跪着不敢出声。

董偃的这一套行头很有意思,先看他头上戴的“绿头帻”,这“帻”有“帽子”的装饰作用,但还不完全等同于帽子,古代一般为平民所戴,就是在头发盖上一条方巾,一直垂到前额。李白《古风》中有一句“绿帻谁家子,卖珠轻薄儿”,就是讽刺那些通过不正当手段得势的男人的。

今天,我们说如果哪位男士戴了一顶绿帽子,他肯定气得不行,并不是恼恨别人说他手段不正当,而是妻子红杏出墙了。但是如果你恭喜他青云直上,戴上了一顶乌纱帽,他一定会高兴。看来,帽子的颜色与人的心情关系很大,很环保的绿色有时也让人不爽啊。

再说,董偃出场时还套着青袖套,这是标准的奴仆打扮,奴仆做家务事很容易弄脏袖子,袖套当然少不了。今天,我在一些场合看到有男人穿着夹克,竟也套着袖套,我就无端地感到别扭,原来他在服装上就把自己贬低了啊。

这董偃平时衣着光鲜,西装革履的,现在这幅打扮,太有自知之明了,在皇上面前吓得大气不敢出,还是公主代他说道:“馆陶公主疱人,臣董偃冒死拜谒。”这董偃一顿饭都没为馆陶公主做过,就这样成厨师了。

武帝亲手将他扶起来,看见帅哥受宠若惊又无比谦恭地望着自己,不由好开心,就赐他衣冠。这一次终于让他戴上真正的帽子啦,而且又一次亲热地称董偃为“主人翁”,特许他和馆陶公主一起陪自己饮酒。

馆陶公主一见小情人的地位得到最高领导的亲自承认,就一遍遍地殷勤地给刘彻敬酒,对陪刘彻前来的随从,也赏了不少的金钱锦帛,于是皆大欢喜。

连天子都叫董偃“主人翁”,还有何人再敢轻视?这次历史性的会面之后,不少人争先恐后地投到“主人翁”门下,“主人翁”真是“当家做主人”了。

“主人翁”就趁热打铁,想继续同皇帝搞好关系,俗话说“不怕领导讲原则,就怕领导没爱好”,刘彻爱玩是有名的,而刚好这一项董偃是强项,就经常陪刘彻同志进行一些诸如溜狗骑马,戏蹴鞠(这可是足球的起源啊)之类的娱乐活动,刘彻同志就更喜欢这位“主人翁”了。

名不正,言不顺,“主人翁”董偃身边虽然有一个智囊团,千算万算,就是没有想到为他买一个官来做做。所以后来,东方朔这个怀才不遇的滑稽才子就站出来说话了,他一开口就是:“董偃应当砍头,理由有三!”然后慷慨陈词:“第一,以家臣的身份私通主人;第二,不婚而居败坏风气;第三;蛊惑陛下沉迷声色犬马,这样人的是国之大贼,死有余辜!”

这一番话说得刘彻心服口服,赏了东方朔三十两黄金,三条理由等于三十两黄金的赏赐,够划算的。

从此,刘彻就慢慢冷落了董偃,董偃老担心刘彻会找个岔子杀他,大概是患了抑郁症,不到三十岁就死了。

客观地说,董偃并没有什么野心,就是喜欢“烧钱”摆阔,出出风头,搞享乐主义,最关键的是他烧得不是自己合法挣来的“钱”,所以这个“戴绿帽子”的“主人翁”在历史上的名声很不好,连《汉武大帝》的编剧也拿他开涮,说馆陶公主和董偃商量密害卫氏姐弟,其实历史上董偃害卫青的事根本就不存在。

汉武帝也有责任,为什么不早一点关心老年人的再婚问题呢?不过后来他按馆陶公主的遗嘱把他们合葬在一起,也算是对得起馆陶公主了。

典故:绿帽子

又作:冠绿帻、主人翁、董偃鬻珠、卖珠轻薄儿

含义:指帝王身边的宠臣

出处:汉·班固《汉书·东方朔传》

原文节选:

初,帝姑馆陶公主号窦太主,堂邑侯陈午尚之。午死,主寡居,年五十余矣,近幸董偃。始偃与母以卖珠为事,偃年十三,随母出入主家。左右言其姣好,主召见,曰;“吾为母养之。”因留第中,教书计相马御射,颇读传记。至年十八而冠,出则执辔,入则侍内。为人温柔爱人,以主故,诸公接之,名称城中,号曰董君。主因推令散财交士,令中府曰:“董君所发,一日金满百斤,钱满百万,帛满千匹,乃白之。”

……

后数日,上临山林,主自执宰敝膝,道入登阶就坐。坐未定,上曰:“愿谒主人翁。”主乃下殿,去簪珥,徒跣顿首谢曰:“妾无状,负陛下,身当伏诛。陛下不致之法,顿首死罪。”有诏谢。主簪履起,之东厢自引董君。董君绿帻傅韝(gòu,构。射箭时用的护臂,这里指套袖一类的东西),随主前,伏殿下。主乃赞:“馆陶公主胞人臣偃昧死再拜谒。”因叩头谢,上为之起。有诏赐衣冠上。偃起,走就衣冠。主自奉食进觞。当是时,董君见尊不名,称为“主人翁”,饮大欢乐。主乃请赐将军、列侯、从官金钱杂缯各有数。于是董君贵宠,天下莫不闻。郡国狗马蹴鞠剑客辐凑董氏。常从游戏北宫,驰逐平乐,观鸡鞠之会,角狗马之足,上大欢乐之。于是上为窦太主置酒宣室,使谒者引内董君。

是时,朔陛戟殿下,辟戟而前曰:“董偃有斩罪三,安得入乎?”上曰:“何谓也?”朔曰:“偃以人臣私侍公主,其罪一也;败男女之化,而乱婚姻之礼,伤王制,其罪二也……偃不遵经劝学,反以靡丽为右,奢侈为务,尽狗马之乐,极耳目之欲,行邪枉之道,径淫辟之路,是乃国家之大贼,人主之大蜮。偃为淫首,其罪三也。昔伯姬燔而诸侯惮,奈何乎陛下?”……(上)赐朔黄金三十斤。董君之宠由是日衰,至年三十而终。后数岁,窦太主卒,与董君会葬于霸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