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麻辣典故(世界典故汇编)
11124300000018

第18章 何晏为什么那样白(典故:何朗傅粉)

金庸的《碧血剑》里有个正邪参半的“金蛇郎君”夏雪宜,三国时期,魏国出了个“粉面郎君”何晏。“粉面郎君”可没什么武功,他是个动口不动手的清谈家,外貌上最大的优势是皮肤白。

何晏是大将军何进的孙子,其父为屠父出身,其母尹氏,姿色非凡。曹操做司空时,把尹氏纳为侧室,何晏跟随尹氏进入魏王宫,曹操“爱屋及乌”,收他为养子,后来又把女儿金乡公主嫁给他。

何晏显然没有遗传他屠夫父亲的粗犷,相反,他太文雅了。比如走路,他的步法有点像今天的模特,走猫步,缓抬脚,走几步就回头看一看,很有点搔首弄姿的味道。他还喜欢用太子的服饰包装自己,而且他太白了,“白”得让人难以置信,人们以为他的脸擦了粉,称他为“粉面郎君”。这些都引起了曹操的几个儿子极大的反感,遇见他也不喊名字,称他为“假子”。

后来曹丕做了最高领导,这个时候,何晏已经四十多岁了,而他的脸好像比以前更白了。曹丕对何晏的“白”越来越有疑问,他决定亲自验正一下这张“粉面”的真伪。

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文帝曹丕请何晏吃肉丝汤饼,这汤饼可能类似于今天的“火锅”。反正不过多时,何晏就吃得满头是汗,他撩起衣襟擦汗。曹丕目不转睛盯着看,只见他的脸一点粉迹也没有,曹丕很失望地叹道:“真是一个不搽粉的粉面郎君啊!”

何晏的脸为什么这样白?

他最大限度地继承了母亲的遗传基因,遗传了母亲的好皮肤,这是没有疑问的。

但是,一个人过了四十岁脸色越来越白,恐怕另有原因,而且他的白给人搽了粉的错觉,说明这种白不是很健康。

鲁迅先生曾经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指出何晏爱吃一种“五石散”的药,说这药吃了之后不能休息,非要狂飙疾走以散发药力不可,“走了之后,全身发烧,发烧之后又发冷。普通发冷宜多穿衣,吃热的东西。但吃药后的发冷刚刚要相反:衣少,冷食,以冷水浇身。倘穿衣多而食热物,那就非死不可。因此五食散一名寒食散”。

这药的副作用还是很明显的。现在看来,“五石散”类似于一种迷幻药,不仅不能增强体质,还会要人性命。而何晏一不小心就吃上了瘾,如果那个脱光衣服敲着急鼓骂曹操的祢衡没有死,让他来一曲劲爆的打击鼓乐,吃了“五石散”的何晏说不定会随着祢衡的节奏hi得飘起来。

由此,可以看出,何晏的脸之所以那样苍白,与他长期服用“五石散”这种“迷幻药”有着直接的关系,“五石散”把他的身体弄垮了,让他的脸日复一日地呈现病态的苍白。即使后来司马氏不杀他,他也活不了多久的。

作为曹操的“假子”兼女婿,名震京华的美男子,“玄学派”的领袖人物,名人何晏身体力行,在当时刮起了一股服用“五石散”的旋风,使有钱人把服“五石散”作为一件很时髦的事情。现在有一句形容小资生活的经典语句,是这么说的:“我不在星巴克,就在去星巴克的路上”,那时候如果有人问何晏在做什么,被问的人一定这么回答:“他不在吃五石散,就在吃了五石散后散步的路上。”今天娱乐圈一些明星流行“喝药”,怕是有点继承“传统”的意思吧。

典故:何朗傅粉

又作:傅粉郎、汤饼赐、何郎汤饼、粉郎

含义:形容美貌的男子。

出处:晋·裴启《语林》

原文节选:

何平叔(何晏)美姿仪而绝白,魏文帝疑其著粉。夏月与热汤饼,既啖,大汗出,随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