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分钟说到对方心坎里
11123900000083

第83章 自我推销要引人入胜

不能说出自己的特长、能力,通不过面试这一关,也就得不到需要的职位,怎么能证明自己的才干?不善于与领导对话,将不被任用,限制了发展空间,又怎么证明自己是个能人?善于倾听和回答问题,善于提问和引导话题,是能够帮你展现水平和能力的。

竞聘其实就是一个自我推销的过程,自我推销不是小贩缠人式的推销,而是引人入胜的推销,需要很巧妙地在自己的特长与所应聘的工作之间找到着力点及相关性,并将其突出出来。

一位人力资源部主管参加过多次现场招聘会,他感触最深的是,不少求职者不善于自我推销,说话结结巴巴,没有逻辑性,半天讲不出自己的特长和能力,而只是一味地说:“请相信我,我一定会干好的。”这怎么可能让人相信呢?

中国人不善于自我推销,与偏向于内敛保守的传统文化有关,过分相信“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这句格言,于是以为有学历、有技术就会有人赏识、有人推荐、有人提拔,结果不少人却因不善于表达与沟通而失去了一次次求职的机会。口才大师卡耐基叙述过这样一件事:

费城有一位青年,为谋求职业,整天在街上游荡,为的是想有哪一位阔人能发现他。然而,不管他做出怎样引人注目的举动,都无法引起人们的注意。有一天,他记起欧·亨利说的一句话:“在‘存在’这个无味的面团中加一些‘谈话’的葡萄干吧。”于是他突然闯进该城著名巨富鲍尔·吉勃斯先生的办公室,请求主人牺牲一分钟时间接见他,并允许他讲一两句话。吉勃斯看到这位青年虽穿着贫寒但精神焕发,便破例和他谈起来。起初,吉勃斯只想和青年谈一两句,想不到两人越谈越投机,一直谈了一个小时,结果,吉勃斯打电话给费城狄诺公司经理泰勒先生,给这位青年推荐了一个优越的职位。这样,一个落魄街头的青年,在以前求职无一成功的情况下,竟在半天之内获得了如此美满的结果,不能不归功于他说话有一种摄人心魄的吸引力。

招聘与应征,两者间的对话往往在提问中开始,应征者被提问的第一个问题常常是:“谈谈你自己吧!”许多应征者会认为“我不是写在简历中了吗?为什么还要问?”因而面露不耐烦之色,有的甚至会以“这些我在简历中都已经写得很清楚了”作为答复。

请切记,绝对要尊重主考官提出的第一个问题,并诚恳地回答。而这个问题,正是进行“自我推销”的大好时机,如果这道题回答得很得体,令对方印象深刻,可能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很顺利地推销自己,被招聘方认可。

这里说的自我推销可不是小贩缠人式的推销,而是引人入胜的推销。如果你在面试前认真做过准备,那么你必然已彻底地认识自己:我最大的长处、特色在哪里?哪些是我过去做得最好的事情?我具备什么样的专业技术、知识?刚出校门的人,面对这个问题时可能觉得无从谈起。其实,对于尚无实际工作经验的应聘者,主考官无从询问“工作”本身的专业性问题,但是他可以借由你在课业上的表现、所选修的课程以及所参加的社团活动等方面,来判断你是否具备做好这份工作的能力和潜力。

大学生小周面见某家公司的老总,想向老总推销自己,但是,这位老总经验丰富,且又固执己见,根本没有把这个刚刚毕业、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放在眼里,没说上几句话,老总就一口回绝小周说:“你可以走了。”

对于小周来说,会谈出现了不利的局面。此时他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像毫不在意似地轻声说:“老总的意思是,贵公司人才济济,足以使自己的公司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纵然外边的人有天大的能耐,也不需要利用。何况像我这样初出茅庐的小青年还不知道能干些什么,如果使用我这样的人,也许会给公司带来麻烦,与其这样,倒不如拒我于门外,是吗?”小周说到这儿,有意停顿下来,只是面带笑容地看着老总。

老总一愣,开口说话了:“你能谈谈自己的特长和想法吗?”

小周显得不紧不慢,对老总说:“对不起!刚才我太唐突,请原谅!不过,像我这样的人还可以谈谈吗?”

老总紧接着说:“当然,不用客气。”

本来,小周素质不错,准备也颇为充分,于是借着老总的话,从容不迫地说:“在学校里所学的能与工作结合起来是种幸福,但人具有可塑性,只要头脑灵活,什么新鲜事都可以做。公司想减少培训员工成本,希望员工一上岗就能创造效益,所以我要发挥的自己的特长就不是那些书本知识了,而是——我发表过一些文章,可以搞企宣;我善于交际,可以做业务。”

老总一边听,一边赞赏地点头,最终决定留下这位大学生。

所以,在推销自己的时候,需要很巧妙地在自己的特长与所应聘的工作之间找到着力点及相关性,并将其突出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