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分钟说到对方心坎里
11123900000081

第81章 流畅优美的语言让人听起来更舒服

演讲中,要想让你的语言具有感染力,能够打动人心,那么必须让你的语言具有流畅的特征。因为只有流畅的语言,才能给人以快感和美的享受。

所谓流畅,是指语言的脉络清晰、连贯无阻,没有冗繁累赞、成分残缺、搭配不当等毛病,运用语言有如行云流水,给人以快感和美的享受。

在面对听众进行演讲时,要善于把握句式的变化。语言是否连贯跟句式的协调与搭配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例如,有句演讲词说:“难道政治野心家能篡改客观真理吗?乌鸦的翅膀挡不住太阳的光辉。”这句话意思是清楚明白的,比喻也很恰当,但说起来很不顺口,听起来也不顺耳,使人有别扭之感。其实,只要我们稍稍调整一下句式,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试比较下列几种句式:

1.政治野心家篡改不了客观真理,乌鸦的翅膀挡不住太阳的光辉。(前后都是叙述句,句式整齐,形成对照。)

2.政治野心家不能把客观真理篡改,乌鸦的翅膀不能把太阳挡住。(前后都用“把”字句,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3.客观的真理不会被政治野心家篡改,太阳的光辉不会被乌鸦的翅膀挡住。(前后都用“不会被”的句式,侧重点各不相同,朗朗上口、语气连贯。)

4.难道政治野心家能篡改客观真理吗?难道乌鸦的翅膀能挡住太阳的光辉吗?(连用两个反问句,强烈有力。)

通过以上对比和比较,可见,连贯流畅的语言还须演讲者下番功夫琢磨。

一代文学巨匠巴尔扎克去世了,作为其挚友的雨果在追悼会上发表了《巴尔扎克葬词》,我们不妨品读其中一节:

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第一等的人;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最高的一个。他的理智是壮丽的、奇特的,成就不是眼下说得尽的。

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比岁月还多。

唉!这强有力的、永不疲倦的工作者,这哲学家、这思想家、这诗人、这天才,在我们中间,过着暴风雨的生活,充满了斗争、争吵、战斗、一切伟大人物在每一个时代遭逢的生活。今天,他安息了。他走出了愤怒与仇恨。他在同一天步入了光荣,也步入了坟墓。从今以后,他和祖国的星星在一起,照耀于我们上空的云层之上。

雨果的这篇葬词,既没有泛泛地叙说死者的生平,也没有讲述死者生前做了什么,而是用诗一般的精湛语言,赞誉了巴尔扎克的高贵品格,颂扬了他对文化、历史和人类的巨大贡献。其语言凝重中透着隽永,深沉中显出壮丽,冷静中掩着奔放,有如流泉叮咚,又像江河万里,具有沁人心脾之穿透力。像这样生动流畅的演说词,全篇比比皆是,美不胜收。令人百听不厌、百读不烦。

演讲是讲给别人听的,这种“双边活动”要求讲与听中间不能有阻隔,而讲的声音是转瞬即逝的,要想让人听准、听懂,就得说听众熟悉而又经常讲的口语。所以,演讲的语言必须保持口语的朴实风格。只有保持这种风格,才能使自己的语言平易、上口、入耳、便于传播。

这里说的口语,不是日常的口头语言,而是经过加工提炼的口头语言,要层次清晰、语句通顺。

那么,怎样做到演讲语言的口语化呢?

1.把长句改成适合听的短句

演讲的句式要尽量简短,使听众容易把握句子内容。例如,毛泽东在《关于重庆谈判》中说:“事情就是这样,他来进攻,我们把他消灭了,他就舒服了。消灭一点,舒服一点;消灭得多,舒服得多;彻底消灭,彻底舒服。”你看,句式多么简短而又整齐匀称,显得自然流畅。

2.把单音词换成双音词

单音词声音短促,不容易听清楚;双音词存在的时间长,留给听众的印象深。因此,演讲稿中的单音词要尽量改成双音词,如曾——曾经,已——已经,因——因为,应——应该,时——时候、时间、时刻、时分。

3.慎用近音词和简称

例如,把“坚持十年不歇脚”让人听成“坚持十年不洗脚”会大煞风景的。不如说“坚持十年不停步”。又如“打经办”之类的简称,听众可能还不熟悉,或在演讲中第一次提到,最好用全称。

4.把倒装句尽量改为正装句

倒装句具有强调某种成分的作用,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方法。

但有的倒装句在演讲稿里讲起来显得别扭,听众不易把握意思。如果改成正装句,就会既顺当又容易为听众所把握。例如:

原句:在开始以前已被打倒,是承认失败的人。

改句:承认失败的人,在开始以前已被打倒。

5.在用词风格上,多用通俗生动的“现成话”,而不要文言夹杂

演讲最忌讳不合时宜地文言夹杂和滥用深奥难懂的成语、典故,因为它不仅说起来拗口,而且听起来也晦涩难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