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分钟说到对方心坎里
11123900000069

第69章 在对方那里找到反驳的论据

辩论中,面对对方的攻击,应巧妙地从对方方面取得反驳的证据,借对方之箭再回射对方,反守为攻、化被动为主动,使对方欲辩无辞,只得认输。这就是“借兵之计”的论辩谋略。

辩论者面对对方的攻击,巧妙地从对方方面取得反驳的证据,借对方之箭再回射对方,反守为攻、化被动为主动,使对方欲辩无辞,只得认输。这是一种“借兵之计”的论辩谋略。例如:

北京开来律师事务所的女律师开来在美国洛杉矶作题为“中国投资环境及其法律咨询保护”的演讲时,一位美国记者以挑衅的口吻发问:“据我所知,你们中国根本无法律可言,你从哪儿变出这么多投资保护法?我听到很多中国人自己都说中国根本没有法。”

顿时,场内的空气凝固了,听众把注视的目光投向开来女士,只见她先微笑着倾听记者的提问,然后心平气和地反问道:“先生,您知道美国法院的书架上有多少判例吗?”

对方摇头说:“不知道,我不是法官,也不是律师。”

“那您一定知道在这些判例之外,美国已经制定了许多成文法了?”对方点点头。开来女士说:“这正是您提出问题的答案。作为判例法体系的美国,随着社会发展需要还在不断制定成文法。外国人过去没有去中国投资,当然不需要投资法。从中国对外招商引资之时,我国与之相适应的各种投资法就不断被制定出来……用我们中国人的话说,叫做‘应运而生’。”

场内响起一阵掌声,这位美国记者十分尴尬。

在这里,开来女士面对美国记者别有用心的提问,采取了“借兵之计”的论辩谋略。她巧妙地取对方法律条文形成过程的实例为证据,合乎逻辑地推论出中国的投资法也是“应运而生”。化解了论敌的责难,有理、有利、有节地回击了论敌的挑衅。

在论辩中运用“借兵之计”谋略,有以下三个特点:

1.因利趁便,取证于敌

当论敌进攻时,如果疏于防范,暴露出证据不够严密的破绽,论辩者要善于搜寻战机,因利趁便,取证于敌,借力制胜。由于证据来自对方方面,对方如果要反驳,也就否定了自己的观点,这就势必要陷入自相矛盾的境地。

2.换位寻理,借势反推

当论敌以某些事实为证据发起进攻时,论辩者要善于进行换位思考,从另一个角度探寻事理,并借敌之势进行反向推论,利用对方的证据推出相反的结论,出乎对方意料之外,而又在情理之中,使对方难以辩驳。

3.顺手一击,致敌死命

运用“借兵之计”的论辩谋略,还要注意对论辩态势的把握和利用。当对方进攻时,如果自己能够因敌取证、为己所用,就应该敏锐地抓住稍纵即逝的战机,借敌之力,顺敌之势,狠狠地一击,置敌于死命,一举获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