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分钟说到对方心坎里
11123900000062

第62章 由退转进,掌控辩论局面

对待某一事物,我们既要看到有利的一面,又要看到不利的一面,然后再理智地预见一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从而果断地决定是进还是退,掌握好进与退的分寸,由退转进,获得最终的成功。

古罗马雄辩家西塞罗说过,为了开玩笑,可以把对手否定的结论拿来加以肯定,回敬对方。这句话和“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意思是相通的。这也就是我们经常用的一招:接过对方的话头,顺势反攻过去。只要过渡隐蔽,转换自然,就会构成攻击性的幽默。

在生活中,总有一些不怀好意或别有用心的人提出侮辱性的问题,那么我们到底应该如何反击呢?

1.跳出圈套。因为不怀好意者往往采用了复杂问语、两难问句和诱人自相矛盾的手法发难对方,如果仍然在这一圈套内回答问题,就会陷入处处挨打的被动局面。只有跳出圈套,才能摆脱困难。

2.答话要幽默风趣、软中带硬,切忌摆事实讲道理。这是反逻辑的巧辩理论的运用。对付反逻辑在先的不怀好意的发问只能采取趣答的方式予以还击,否则又会重坠圈套。

有一个密苏里人挖苦阿肯色人:“有个阿肯色小伙子20岁才头一次穿鞋子。为了看看自己的脚印有多好看,他退着走路。看着自己的脚印,他高兴极了,结果一直退到密苏里地界,人们才把他叫住。”

阿肯色人自然不甘示弱:“对,那是真的。我跟他很熟,打那以后,他就再没有回阿肯色。密苏里人发现他能从1数到20,便请他去学校当老师了!”

我国古代兵书《百战奇略》中有专门论述“进战”和“退战”的章节。舌战与兵战一样,应视敌情条件的变化,采取进攻或防守的策略。在辩论中,当不便于或不利于正面进行争论时,就可以做出某些让步来作为缓和;实际上则是调整策略,改变进攻方向,抓住有利战机,给对方以迎头痛击。这里的“退”只是一种诱导性的战略步骤,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进攻。进与退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且又相互转化的。古今中外,许多雄辩家都擅长运用“以退为进,化害为利”的技巧,往往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战果。

有一次,马克·吐温对新闻界发表谈话时说:“美国国会中的有些议员是婊子养的。”这下子可惹火了华盛顿的议员们。他们愤怒地责令马克·吐温赔礼道歉,否则就将他告上法庭。马克·吐温迫不得已在报纸上发表声明:“日前鄙人曾说有些国会议员是婊子养的,事后有人向我兴师问罪,我经过反复考虑,把我说过的话修改一下:美国国会中有些议员不是婊子养的。”

马克·吐温不愧是伟大的讽刺作家,他的这个声明非常巧妙地运用了以退为进的技巧。马克·吐温将“是”改成“不是”,表面上看是做了让步,改变了说法。但实际上,只是改变了攻击的方向而已。试想“有些议员不是婊子养的”,不就是意味着另一些是婊子养的吗?这只是明退暗进罢了。

运用以退为进的技巧,关键在于对辩论的形势要洞若观火,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既能看到有利的一面,又能看到不利的一面,然后再预见一下辩论的发展趋势,从而果断地决定是进还是退。掌握好进与退的分寸,由退转进,才能够控制局面、进退自如、化害为利,从而取得最后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