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分钟说到对方心坎里
11123900000033

第33章 选择适合自己身份的语言说话

每个人总是以一定的身份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如果你想让彼此的交流达到预期的效果,除了要有对象意识外,还要有自我身份意识,也就是说话要得体,言语形式的选择要符合自己的身份。

人们在交谈的时候,总是以一定的身份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如果你想让彼此的交流达到理想的效果,除了要有对象意识外,还要有自我身份意识,就是说话要得体,言语形式的选择要符合自己的身份,保持自我本色。古时候,有这么一个故事:

卫国有户人家迎娶新媳妇。那新媳妇走出娘家门刚上了花车,就立刻向赶车的车夫问道:“两边拉套的马是谁家的?”车夫说:“租的。”媳妇叮嘱车夫:“那就好好照顾它们,别把它们累坏了。”花车到了丈夫家门口,新媳妇刚被扶下车,又叮嘱伴娘:“快去灭掉灶膛的火,小心火灾。”走进堂屋,看见地上有块石头,又说:“快把石头搬出屋去,放在这里妨碍人来回走路。”婆家的亲戚朋友听了,都不禁哑然失笑。

其实,新媳妇说的这三句话,本身没毛病,那为什么会贻笑大方呢?问题根源于——新媳妇第一天嫁入人家,家事还不了解,她说的那些话语,全然像个主事多年的家庭主妇的口气,这些话语不符合她的“新娘子”身份,所以显得不得体,以致给人留下笑柄。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与人交谈的时候,一定得注意自己的身份,说话只有符合自己的身份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否则,即使说得很有道理,也只会让谈话失败,甚至,还会像这位新媳妇一样受到他人嘲笑。

那么,我们到底应该怎样根据自己的身份说话呢?

当你以下级的身份向上级汇报工作时,一定要持敬重的态度,注意措辞的严肃性和应有的礼节性。当你与同辈亲友交谈时,则应该亲切、自然一些,不宜过于“一本正经”,否则便会有故作姿态之嫌。说话不得体,不注意身份,听的人总感到不是滋味,甚至引起反感,这就必然要影响到交际效果。

说话形式的选择要符合自我角色身份,就应做到以下两点:

1.角色身份要与称谓、口吻相适合。身份在话语交际过程中首先表现为称谓,它有对人、对己两种。身份在交际过程中还表现为说话的语气。

2.说话形式的选择要与场合相适应。一位湘籍著名歌星应邀在长沙做嘉宾主持某一救灾义演节目串联时,只见她手持话筒,朗声说道:“那次中央电视台举行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我给‘娘屋里’的参赛选手打了最高分,下次‘娘屋里’的妹子到北京参赛,我还要给她们打最高分。”

这样的话不无失体之嫌。偿若是在私下场合对“娘屋里”的人说说私情乃人之常情无可厚非,可是在这义演的严肃场合,说的又是严肃庄重的大奖赛评委打分问题,如此的偏重于“情感”而疏于“理智”的话语,人们不禁会问:作为评委,其公正何在?这样的话显然与自己主持人的身份不符。

由此可见,不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场合下,说话时都要注意自己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