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一分钟说到对方心坎里
11123900000030

第30章 绕个弯批评更容易让对方接受

有些话,非直言不讳不行,但生活中并非处处都要“直”,特别是批评别人时,为了不伤害他人的自尊,有时还非得含蓄、委婉,这样的语言表达效果会更佳。

在言谈中,有驾驭语言功力的人,就会灵活自如地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不断探索多种语言风格。有些话,非直言不讳不行,但生活中并非处处都要“直”,特别是批评别人时,为了不伤害他人的自尊,有时还非得含蓄、委婉,这样的语言表达效果会更佳。

王小姐是一家卡车经销商的服务经理。在她公司里,有一位男员工的工作每况愈下。然而,王小姐并没有对他大骂或者威胁,而是把他叫到办公室,跟他进行了坦诚的交谈。

王小姐是这样说的:“你是一位很棒的技工,你在现在的这条生产线上工作也有好几年啦,你修出来的车子也都很让顾客满意。事实上,有很多人都赞扬你的技术很好。只是最近,你完成一件工作所需的时间好像加长了,而且工作质量也比不上你以前的水准。你以前真是一位杰出的技工,我想,你一定也知道,我对现在这种情况不太满意。也许,我们可以一起来想一个办法改正这个问题。你认为呢?”

男员工说:“王经理,这段时间我是有些怠慢自己的工作,非常感谢您给我改正的机会,我向您保证,我一定会胜任我接下来的所有工作,我以后一定要改进它。”果然,从此以后男员工工作非常用心,也非常出色。

王小姐在对男员工进行了真诚的赞美之后,却又拐弯抹角地加上了“只是”两个字,然后话锋一转再吐露自己的真实想法。这样既照顾了男员工的面子,又表露了自己的想法,可谓一举两得。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过:“批评,这是正常的血液循环,没有它就不免有停滞和生病的现象。”可见,批评在人际交往中是非常必要的。当然,批评也要讲究技巧,我们在开展批评时,一定要讲究方法,否则将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那么,究竟采取什么样的批评方式可以取得好的效果呢?

在批评别人时,如果我们一上来就开始发牢骚,势必会让对方产生抵触情绪,对你的批评也难以听进去。即使表面上接受,也未必说明你已经达到了批评的目的。而如果开始时先创造一个和谐的气氛,先给对方一点“甜头”,让他放松下来,然后再开始你的慷慨陈词,这样往往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一书中就提出,每个人都有与他人意见不相符的时候,每个人都有强烈的自尊心和面子观念。所以,当你用直截了当的方式反对别人时,无论你的口气和神态怎样,对方都会觉得你没有给他面子,伤了他的自尊,这样会使你在无形中多了一个不必要的麻烦。相反,通过先扬后抑的转折句间接地提出你的想法,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其实,被批评者最主要的心理障碍是担心自己没面子,损害自己的利益。为此,你在批评前,就要先帮助他打消这个顾虑。打消顾虑的方法就是将批评夹在赞美当中,也就是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再进行适当的批评。

有的成功人士之所以善于运用批评,就是他们能采取先扬后抑的方式,比如:“小冯,你的调查报告写得不错,你肯定下了不少功夫。同时,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你要注意涉及……”“小张,自从你调到这个单位来之后,表现不错,对你取得的成绩,我非常赞赏。就是有一点我觉得可以做得更好,我也相信你一定愿意改正的……”

电影《列宁在1918》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列宁与高尔基在争论一个问题。高尔基认为:苏维埃政权对敌人的镇压太残酷了。列宁认为高尔基的观点是错误的。这时,彼得堡一个老工人来见列宁,向列宁报告敌人的猖獗活动。并说,如果不向富农做斗争,苏维埃政权就无法维持。列宁看看高尔基对那位工人说,那样有人会说我们“太残酷了”。老工人激动地反驳道:“残酷的不是布尔什维克,而是富农,他们到处烧杀。”列宁没有直接批评高尔基,而是借用老工人的所见所闻,间接地批评了他,最后使他承认了自己观点的错误。

批评他人时,如果语气委婉,被批评者就容易接受。因为对方认为你的委婉是给了自己“面子”,感激之余,就会积极地改正。反之,如果批评者语气生硬,对方会认为你伤了他的“自尊”,而心生反感,这样达不到批评、教育人的目的。

但是,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这种情况:不讲批评方式,在公众场合倚理欺人,居高临下地指责、批评对方,试图把自己正确的观点强加给对方,这样做往往会事与愿违。

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委婉地指出对方的错误,这样既能达到批评的目的,又保住了对方的面子。古往今来,很多人之所以赢得人脉,进而成就一番事业,受到人们的尊敬,就在于他们掌握了说话的技巧,尤其是在批评他人时巧妙恰当,既达到了目的,又使人易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