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影响您健康长寿的12个关键
11123500000139

第139章 传统养生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专家们认为,21世纪是以自我保健为主的世纪。所谓自我保健,是指人们群众自己有知识、有能力,按医学科学要求处理好自己或家庭的健康生活和一些小伤小病。这是提高人们的医学文化水平的结果,也是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

这里必须要明确指出的是,上面所说的医学科学,不仅要包括现代医学,而且一定有中国传统医学,尤其是中医养生学。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医养生学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中国人民非常重视养生学,并在生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立了既有系统理论、多种流派、多种方法,又有民族特色的中医养生学,为中国人民的保健事业和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中医养生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

中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在传统医药领域里,中医养生学对于延缓人的生命,提高人的寿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它是祖国医药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从内容上看,中医养生学涉及到现代医学中预防医学,心理医学、行为科学、医学保健、天文气象和地理医学、社会医学等多学科领域,实际上它是多学科领域的综合,是当代生命科学中的实用学科。

自古以来,东方医学对养生保健都进行了长期的大量的实践和探讨,但由于各国的文化背景不同,其养生的观点也有差异。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华民族文化为主体背景下发生发展起来的,其主要特点如下。

(1)极富特色的理论体系:传统养生理论,是以“天人相应”“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念为出发点,来认识人体生命活动及其与自然、社会的关系: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的协调,讲究体内气化升降,以及心理与生理的协调一致。并用阴阳形气学说,脏腑经络理论来阐述人体生老病死的规律。尤其把精、气、神作为人体之三宝、作为养生保健的核心,进而确定了指导养生实践的种种原则,提出了养生之道必须“法于阴阳、和于才数”“起居有常”。即保护生机应遵循自然变化的规律,使生命过程的节奏随着四时气候的改变而进行调整。

(2)强调综合、辨证的自我保健原则:人类健康长寿并非靠一朝一夕、一功一法的调养就能实现的,而是要针对人体的各个方面,来实践多种调养方法,持之以恒地进行审因施养,才能达到目的。因此,传统养生学一方面强调从自然环境到衣食住行,从生活爱好到精神卫生,从药物强身到运动保健等,进行较为全面的、综合的防病保健。另一方面重视按照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反对干篇一律、一个模式,而是针对各自的不同特点有的放矢,体现中医养生的动态、整体、平衡和审因施养的思想。历来中医养生家都主张养生要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全面配合。例如,因年龄而异,注意分阶段养生;顺其自然变化,四时养生;重视环境与健康长寿的关系,注意环境养生等。又如传统健身的运用原则,提倡根据各自的需要,可分别选用动功、静功或动静结合之功,可配合导引、按摩等法。这样,不但可补偏救弊、导气归元,有益寿延年之效,又有开发潜能和智慧之功。从而收到最佳养生保健效果。

(3)适应范围广泛:传统养生可与每个人的一生相结合。人生自妊娠于母体之始,直至老年,每个年龄阶段都有养生方法。此外,人在未病之时,患病之余,病愈之后,都有养生的必要。不仅如此,对不同体质、不同性别、不同地位的人也都有相应的养生措施。

因此,中医养生学的适应范围是非常广泛,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十)怎样建立家庭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大致可分防病、治病两大部分。在防病方面要记录婴儿从出生到入学这一时期的生长发育情况和计划免疫情况;要记录青少年的体检情况、体育成绩等;要记录中老年时期每次健康体检的情况。在治病方面,慢性病病人的病历本、各种化验单、检查单、心电图、X线片都要妥善保存。尤其要重点保存好冠心病病人的心电图、糖尿病病人的血糖、尿糖化验单;肺结核、骨折病人的X线片;脑血管病病人的CT片等。除此之外,要按时间顺序详细记录病情及用药情况,以供医生参考。

家庭健康档案应当由家中具有一定医药知识的人来负责,如果没有这方面的人选,也可由家庭主妇来承担。对有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癫痫的家庭成员,要建立一张健康卡随身携带,卡上注明姓名、住址、联系电话、联系人、所患疾病及所用药物,以备单独外出发生意外时便于抢救。